國際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五個「病毒」,不,五個「抗體」的集會

他們在柏林集會發聲:作為一個人類,願我們對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災難都感同身受。

《冠狀病毒中國製造》?他們在柏林集會發聲:作為一個人類,願我們對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災難都感同身受。

《冠狀病毒中國製造》?他們在柏林集會發聲:作為一個人類,願我們對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災難都感同身受。圖:端傳媒設計部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 楊靜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2-20

#全球疫情觀察#新冠肺炎

在香港生活容易忘記柏林的冬。大陸那一邊,日頭特別短,正午一過,天就陰霾,2月14日情人節這日也不例外。這天,我在香港家中刷手機,等待身在柏林布蘭登堡廣場的藝術家們開始一場名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集會活動。已是2月中,疫情仍然兇猛,在最初的震驚、憤慨、悲哀與懷疑之後,似乎大家都習慣了每天被壞消息轟炸。

也許出於本能,人總要振作忙碌起來做點什麼,奪回對生活的掌控感,譬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溝通。可不少人選擇把關注點放在「敵人」身上,敵對情緒和歧視行為在各地上演,中國境內一些省份和社群對於武漢人乃至湖北人的嚴防死守,在香港出現了不歡迎大陸人光顧的食肆,又有報導說有香港人在英國因為「傳播病毒」被當地青少年攻擊。《華爾街日報》將一篇評論文章定名為《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引起讀者和原作者雙方不滿。

社交網絡上,每天都有人在轉發和評論這些關於新聞的新聞,常見的態度是「歧視某某是不正確的」,因為歧視錯了,真正的禍端或真正的寄主另有人在。因而,當我在Facebook刷到好友李振華要在柏林發起一場題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集會時,第一反應是解讀成「生而為中國人,很抱歉給你們添麻煩了」,點進活動頁面才發現,我完全理解錯誤,生而為「人類」,他和他的四個同在柏林的朋友,想要對全球危機中人與人之間的歧視發出自己的聲音。

如果可以選擇,我總是會想在香港過冬,而不是冷到無事可做的柏林。但病毒把一切掉轉,此刻困在家中的我很想去布蘭登堡門前參與這場集會,不过只能選擇遠程圍觀。當地時間下午兩點,發起人李振華、阿角(徐文愷)、何翔宇、杜杜和王江楠,一行五人,帶着十幾張用各種語言書寫的標語來到布蘭登堡門前。

「我們是人類」、「Gegen Panik Mache」(反對製造恐怖)、「Stop Diskriminierung=Virus」(停止 歧視=病毒)、「Isolation the Virus Not the People」(隔離病毒而不是人類)……這些是五位組織者在過去十天思索後發出的聲音。直接導火索是最近在德國發生的幾件公共事件,包括新聞廣泛報導的中國女孩在柏林輕軌車站附近被人侮辱和毆打事件,德國主流媒體《明鏡週刊》(Der Spiegel)備受爭議的雜誌封面《冠狀病毒 中國製造》(Cronus Virus Made in China),還有發生在組織者身邊的語言攻擊。

這五人都在德國長期工作生活,也和中國的同事、家人保持密切聯繫。但他們強調,集會抗議的不僅是病毒歧視,策展人李振華挪用了因日本作家太宰治而為人熟知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為題,想表達作為人類共同體一員對於發生在別人身上災難的共情——「你身上發生了這樣的不幸,我真的很難過」。近年來多次全球性災難中,譬如福島核泄漏、難民危機,出現了很多幸災樂禍、製造歧視的行為,這是他們想要站出來抗議的原因。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