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堅守抵抗,還是迷失於分崩離析?

舌頭是人身體上最強壯的肌肉,它將要抵御世界上更多暴力的語言。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攝:Sophie Bassouls/Sygma via Getty Images

特約作者 黃靜 發自法蘭克福

刊登於 2019-12-14

#諾貝爾文學獎#波蘭

朵卡萩(Olga Tokarczuk)至今仍不敢相信,她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因文學奬評審醜聞事件延後至今年宣佈)。接獲瑞典學院的來電時,她正在前往德國巡迴新書會的旅途上,車子在公路上剎停了,她才聽得清楚電話另一端捎來的消息。來到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開幕記者會,已是諾獎得主的朵卡萩現身,隨即引來哄動。

在標榜預示世界大潮的、資本流轉的龐大出版貿易場所中,朵卡萩在記者會上靜靜拋出這樣一句話︰「文學是緩慢的,它還需要時間了解世界在發生什麼事。」

我在書展碰見她,她雙目炯炯,頭上結有多個看似嬉皮士的髮辮(dreadlock),實則是波蘭17世紀的傳統辮子「plica polonica」,髮梢萬般纏繞卻又活潑輕快如在漫舞。朵卡萩流露著獨豎一幟的、不羈又帶點童真的浪人氣息。

過去30年,朵卡萩是波蘭廣為讀者及評論家擁戴的作家,去年因首獲布克國際奬(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而更為國際文壇認識,旋即又獲頒諾貝爾文學奬。身在民族主義氛圍濃厚的保守天主教國家,她自嘲被國家視為「bad girl」。她是左翼女性主義社運人士、公開批評波蘭政局的公共知識分子,也是在寫作中反思波蘭狩獵文化;她以波蘭文字特有的流動柔軟述說人文關懷,也收到愛國極右陣營的死亡威脅。在國際文化舞台之上,她已遠遠超出文學創作者的身分——當然文學與政治無從分割——眾人簇擁她,記者直接提問其對波蘭議會選舉結果的感受,彷彿世界大事和社會政治都要翻出來要求她來回答。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