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早晨,南韓首爾吹著零下4度的寒風,在城北區安岩洞,通往高麗大學校園斜坡路旁的佈告牆上,有「STAND WITH HONGKONG」(與香港站在一起)的海報,也有貼著毛澤東身穿解放軍服、貼著香港旗的畫像,寫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等各種力挺香港示威大字報,接著是排滿五顏六色的便利貼,寫著聲援香港的文字。這是一塊在高麗大學的連儂牆。
高大德文系2年級的韓國學生金愛羅,正忙著查看牆上與便條有無毀損,並整理好特地鋪在該處的透明塑膠布。「因為風大會把塑膠布套吹散,一些中國留學生也會去撕掉海報一部分,我在這用膠帶把海報黏好。」金愛羅向記者說道。
那一段香港警察進入中文大學鎮壓,「電光石火」的畫面一播出,引發南韓校園議論,港生與韓生接連貼文表達心聲。每天一到學校,金愛羅就會前來確認這些聲援佈告是否完好,這之所以成為她的例行功課,是因為這些聲援香港的大字報自11月11日於校內貼出後,就牽動起不少人敏感神經,衝突接二連三。
高麗大學,最初的衝突
「我張貼大字報後,中國留學生兩小時內就撕掉三次;我隔天又重貼一次,並留守著,然後制止了試圖在我大字報貼上其他東西的中國學生。我向他們說:『你們不該毀損這些大字報,因為在校內張貼我們的意見,是民主權利。』」在11月11日,首先貼出大字報的高大行政系3年級學生韓秀珍對記者回憶道。
「大約十位中生圍著我,用漢語對我叫罵嘲笑,雖然沒對我動粗,但因為包圍者中,有人很高大,有嚇到我,而且我當時獨自一人。他們罵說:『你這無腦的』。」韓秀珍並表示,身旁有朋友在該處貼上聲援香港的訊息時,留下手機號碼,之後就收到諸如:「小心,我們會找到你下手」等恐嚇。
金愛羅也敘述自己同一天的遭遇:「當我試圖保護這些海報時,一些中國人走向前來要搶走,發生一些肢體衝突,我認為不該這麼反應激烈…他們確實是要撕掉海報並咒罵我,我聽不懂他們罵我甚麼,當我詢問在旁會講華語的韓國同學,她說他們罵我是婊子。」
事發後,一位中國女子於微博貼出自己與韓秀珍爭執的影像,文中寫道:「高麗大學支持港獨的韓國學生!動手打了撕毀港獨海報的中國留學生後,接受KBS記者採訪時,聲稱自己被中生辱駡毆打與威脅,對自己動手打人絲毫不提。」
影片裡,未露面的中國女子用韓語激動怒吼:「她打了我!」韓秀珍則手指著她並高聲反擊:「我沒打!我只是叫妳別再用手機拍我!」女子隨後用英語大喊:「Don’t touch me!(別碰我)」
「不是你先拍的嗎?我說要妳先確認看看,真是我們毀損(大字報)的嗎?」另一名男性用韓語向韓秀珍說道。
韓秀珍回答:「你們不是要在大字報上面貼其他東西?我就是要來抗議這件事,結果你們這是在幹嘛?」男性則反問:「在哪?貼在哪?那妳又是在幹嘛?」
經過一番口角,女子又持續大喊:「這人(韓秀珍)打了我,我都拍下來了,有證據的,我都拍著。」並反駁是韓秀珍先拍她。
但影帶中未見到韓秀珍打人,記者也調閱KBS當晚新聞的訪談畫面,韓秀珍僅說道:「15名中國留學生試圖在我們大字報黏上內容無關的紙張,並用以漢語嘲弄痛罵。」韓秀珍也向記者表示,發生爭執時未有肢體衝突。
最初發文的中國女性則繼續在微博上宣洩不滿,指責外媒報導偏頗,並表示:「中國留學生只是撕毀一張海報,就被媒體大肆宣傳,以至於我周遭韓國朋友真會問我:『為何中國一定要欺負香港?』我不知怎麼解釋『一國兩制』這種複雜的政治敏感問題,只能告訴他們,香港是中國的,永遠不可能獨立成國家。」
記者也試圖透過微博傳訊,希望取得這名中國女性對與韓秀珍爭執過程的進一步描述及對大字報撕毀事件的意見;傳訊後3小時,她的微博曾更新發文,但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撕毀爭執一發生,高大學生會立即在12日中午發表聲明道:「高大內並無言論禁區,所有成員發言都該受尊重與保護…學生會對有人以毀損大字報這種暴力與壓制的方法,妨礙校內成員言論自由,表達強烈遺憾…往後若大字報遭毀損的行徑,反覆出現,高大學生會予以嚴正應對。」
事實上,此間的正式中國學生組織 --- 高麗大學中國學人學者聯誼會,也在隔天貼出公告:「高大不允許非原作者撕下大字報,希望大家遵守校方規定,勿撕毀他人大字報與任何覆蓋,以免被『亂港分子』取證利用而受不必要懲罰…勿以侮辱性言語在公開場合回應,勿發生嚴重肢體衝撞或私自組織群體,從事大規模對抗。」
中港韓學生衝突蔓延全南韓
高大發生衝突隔天,相同事件也在梨花女子大學上演。「早上,中生在韓生大字報貼上『屌你老母』等髒話,也有人撕毀,我致電張貼的韓生,下課後我們重新黏上大字報,一群中國學生就圍著他罵,約有10人左右。」梨大香港留學生會長鄧嘉媛向記者說道。一開始,中生主張是港生自己撕掉再嫁禍。
鄧嘉媛並表示:「他們有人舉著ipad,上面寫著『No Violence(勿用暴力)』、『港人是暴徒』,並問韓國學生:『你中國人還香港人?站在那幹嘛?』我在旁有點生氣,回應說:『我就是香港人!你們幹嘛這樣子!』他們罵不下去,就指責我韓國朋友是狗,又說我是妓女,還一直對我們攝影,放在微信群組上。」
梨大港生與韓生在張貼前,已向學校報備徵得同意,但發生衝突後,校方出面要求雙方達成協議,不可撕除彼此文字,並請校內保安在場留守,最後仍阻止不了聲援香港文字被毀損。鄧嘉媛透露,自己在11月20日,才目睹中生自己拍攝自己撕大字報,拍完後又貼回去:
「我補課完下課,經過樓梯口,就看到兩人在撕和拍照…我兩週前在弘大的(聲援香港)集會上看到他們,當時有對香港情侶戴著口罩(參與集會),一位中國女生衝過去把他們口罩扯掉。報警後,因為情侶不會韓語,我們就去幫忙,我清楚記得那個中國女生的樣子,後來發現她也在梨大唸語學堂(韓語學堂)。」
短短兩週,撕毀大字報引發中港韓三方學生間衝突的現象,首先在首爾大與高麗大學發生後,漢陽大學、延世大學與梨花大學,甚至有南韓「民主聖地」之稱的光州全南大學等南韓十多所大學,也相繼發生。
中國駐韓大使館15日於網上發文,指出香港局勢「未得到客觀如實反映」,導致校園內出現中韓部分青年學生感情對立「令人遺憾」,但「中國青年學生對損害主權、歪曲事實的言行表示憤慨和反對,理所應當」。
相同爭端蔓延各大校園,首爾地方警察廳長李龍杓在2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目前接收到來自國內5所大學、共7件大字報毀損報案,目前已有5人被立案,其中包括持中國國籍的留學生…我們計畫查訪目擊者與分析監視攝影器影帶,只要追加發現相關人士,就會立案。」
李龍杓並透露,警察廳正在討論,是否展開各大學的巡視等預防撕毀大字報發生的行動,他說道:「大部分學校不願這樣做,但若有學校希望,我們就會巡查。」
「其實我想和他們討論」
走訪事件引爆點之一的高麗大學,記者發現,不少香港學生與校友,這幾年留韓期間,都或多或少碰過因為特定政治議題,與中國同學不甚愉快或難以溝通的經驗。
「我周圍有很多中國朋友(同學),只要不談政治議題,我們都能夠一同出外玩樂,關係很好,我也喜歡他們。」從高大經濟系畢業後,準備在韓求職的香港學生李詩盈說道。
但她話鋒一轉表示:「我認為相處壓力不會僅限外人,也會來自這些朋友,因為我們避談政治。其實我想和他們討論,但談到中國,他們會覺得受冒犯。」李詩盈並認為,中國人指責香港示威者「暴力」,卻鮮少理解暴力不斷升高,是因民意訴求無法被接納,加上為反抗警方無差別與不符比例原則的執法所致。
「我手機背面印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文字,有次回家途中,下地鐵後,就聽到有中國女性咒罵我,我沒回嘴,只是很害怕繼續住在這區,因為這有很多中國學生。」剛從高大企管系畢業,目前正考慮繼續在香港攻讀研究所的港生沈嘉怡,回憶起不久前才發生的經歷道。
隨著香港示威過程中,發生數起示威者不明失蹤與死亡事件,儘管只是在外地因單純意見不合而引發他人不快,沈嘉怡心中有時也會出現「會不會遭報復」的恐懼,但她表示:「比起香港本地人近來的經歷,這只是小巫見大巫,我覺得我們更要為自己的信念發聲。」
目前在高大就讀社會系本科一年級的港生范健諾,向記者談起一次這學期的遭遇:「我們有堂課,學生都是外國人,教授問我們來自哪,我回答『香港』,中國學生就會講說:『香港不是個國家,你們是來自中國!』」
「教授就問我們母語為何,我回答『廣東話』,中生又在一旁說:『粵語不是正式語言』。教授反問中生:『那你看港劇時,需要中文字幕嗎?』當中生說『是』後,教授回應道:『那粵語就是個不同的語言。』」范健諾坦言,即便教授還他公道,但這宛如「被吃豆腐」的過程,仍讓他「感覺很糟」。
這些境遇,加上發生在校內的大字報撕毀事件,不僅讓這些香港學生與校友,更積極地向外人說明當下香港的情況與訴求,也促使韓生更進一步展開聲援香港的行動。
「撕大字報的行為,宛如香港發生的事,在南韓出現─自己想說的話,無法如願表達,並受壓制,讓我覺得有必要更強硬地聲援香港民眾…我們國家也發生過光州民主化運動,很多市民為民主而犧牲,這也促成我支持今天香港的運動。」因試圖保護大字報而遭中生辱罵的金愛羅說。
因大字報與中生爆口角,而登上社群媒體與螢光幕的韓秀珍則表示:「我把自己的遭遇寫在臉書上,許多人看到,開始支持我,並站出來力挺香港。因為有很多學生保護著,現在中生無法再毀損大字報了。」事件在輿論發酵後,高大許多韓生與社團,輪番定時巡查佈告欄處。
「現在,你能見到中生開始把他們的意見,另貼在牆上。我能看到,他們也經歷一番學習如何在民主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國人在學習表達意見,在韓港人也在學習如何追求民主,我覺得這是健康的。」范健諾說。
「推倒暴政的暴力屬於正義」
韓秀珍與所屬的社團「勞動者連帶」(「連帶」意指「團結」),連續兩週在校內舉行開放式討論會,她找來鄧嘉媛與支持運動的中生,向學生談及自己保護大字報而與中生爭執的經歷,並向眾人訴說為何該支持香港示威。
面對許多中國人指責香港示威者暴力,韓秀珍拿出香港示威者在立法會噴上「是你教我,和平遊行沒用」的照片,向眾人說了她的看法:「推倒暴政的暴力屬於正義,國家透過警察與軍隊,有組織地行使暴力,面對這樣的暴力,無可避免地,我們也有必要使用暴力對抗。」
一位中國學生也列席討論會發言,他向還不了解中國大陸主流意見的韓生說明:「中國學生最在意『獨立』與『暴力』,因為國內外報導落差,產生很多誤解。但事實上,香港人要的獨立,是司法與政治體制的獨立,而不是要分裂國土、分出中國。」為保護身分,在海報宣傳與公開演講時,他都沒有公開自己姓名和面貌。
這位中國學生解釋在中國大陸,「中國人」的概念,是歷史、文化、政治、種族等所有元素的融合,但港台民眾說的「中國人」,只是指「這是一個從大陸來的人」,因此香港人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不是刻意搞對立,但部分中國人士卻刻意扭曲這層意思。
這名中生並未否認香港示威者存在過激暴力行為,但認為公權力暴力案件更為頻繁,示威者行徑卻被放大到將警察執法爭議掩蓋掉,他表示:「軍警有體系組織與責任者,市民運動則無明確領導,大家自由加入,所以群體中有各種人,包括小部分非常暴力的人,我們不能以個人過激行為,去否定整體運動。」
「暴力使用與否,要看目標是誰,韓國或美國,人民可用選票監督制衡政府,所以使用暴力是不對的;但面對獨裁政權,人們無法和平溝通,所以『暴力』是唯一能對他們施壓的方式,就像沒有暴力,清朝就不可能被推翻,之後共產黨也不可能取得政權。」這名中生說道。
政府「進步派」幾近緘默
香港示威與鎮壓的畫面,傳播至南韓,加上各大校園接連出現大字報撕毀與爭執,南韓許多公民團體紛表支持,並參與串聯聲援活動,但韓秀珍批判道:「3年前,透過『燭光運動』獲得民主權利的南韓政府,對香港示威未表支持,令人感到羞愧。」
事實上,當今南韓執政者中,被認為「進步派」的一群人,從青瓦台政府官員到國會議員,皆不乏80年代參與學生組織、號召反抗全斗煥軍政獨裁、在充滿催淚彈煙硝味的街頭前線,積極投身民主化抗爭的前「學運青年」。
記者在各校採訪學生團體舉行支持香港集會時,都常聽到同學批評文在寅總統對香港問題不聞不問,希望能向政府施壓表態。不僅學生,近幾個月的南韓報章上,也都能看到許多文章持相同看法。他們批評文在寅出身「人權律師」,這些80年代曾親歷獨裁壓制,又透過象徵「人民力量」的燭光示威,扳倒保守派的朴槿惠政權而重新掌權的進步派政要,看到當下香港局勢發展,理應感同身受,卻幾近緘默,令他們頗感失望。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也多次透過韓媒,呼籲南韓政界為香港發聲,他在9月初接受《韓民族21》週刊採訪時表示:「文在寅總統作為人權律師,對香港狀況並無任何言及,這是因為他在看作為經濟大國的中國的臉色。以貿易或國家間的關係為由,而對香港問題不予理睬,是不行的。」
南韓政府首次公開提及香港問題,是反送中示威暴發2個月後的8月20日,有記者在外交部例行媒體簡報會上,詢問對香港示威的立場,當時外交部副發言人李在雄(音譯)僅簡短回應「期待問題能在當事者間圓滿解決」。
而在港警進入中大與理大引發爭議後,在11月14日的簡報會上,又有記者追問南韓政府如何回應香港接連發生肢體衝突與流血事件,外交部發言人金仁澈表示:「韓國與香港具緊密的人員與經濟交流,我方政府對香港狀況抱持憂慮並持續關注,期待能早日和平解決,讓香港得以持續繁榮發展。」
放棄為港發聲,力求恢復韓中關係
由於保守派的朴槿惠政權末期,南韓因部署終端高空飛彈防禦系統(薩德)而引發北京當局憤怒,韓中關係陷入冰點,中國開始出現抵制韓貨與觀光、封殺韓企與中止韓流事業投資合作的趨勢。這波「限韓令」雖未獲中方證實,南韓卻歷經中國觀光客自2017年初起「折半」的打擊,至今尚未回升到過往水準。
而據韓國經濟研究院在2017年5月的推估報告,中國因薩德而施加的經濟報復,讓南韓在輸出與觀光等項目,承受8.5兆韓元的損失,佔名目GDP的0.52%,這讓同月上任的文在寅總統,力求改善與恢復韓中關係。
近來雙方往來略顯回溫,而睽違4年多,中國外長王毅將於12月4日訪韓,是「薩德」爭議發生後的首次。南韓仍視中國為促使北韓讓步的要角,而韓、日今年才因原料輸出限制問題,引發貿易戰,這讓南韓進步派政府在外交上,面對周邊國家都得謹慎,因而對香港問題,態度保持克制。
「韓國政府並非無表態,而是顯得『低調』,我認為表態支持也不是總統該講的,應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表明才是。我覺得,政府該說的都說了。」曾居港多年、並熟悉東北亞政治的湖西大學教養學部教授全家霖向記者評價道。
全家霖接著表示:「但最少,這個政府共享著包括80年代學生運動等民主價值,政府還可表明『我們對香港示威也有一定同感』,這些386世代(指1960後出生的一代人)卻什麼話都沒說,會讓一些人有點遺憾。」
面對韓方「冷處理」香港問題,全家霖分析,當下南韓還存在許多視角,讓執政者在得兼顧外交利益與層次對等與否的情況下,處於為難的立場。
他說道:「韓方可能因韓中關係而不出聲;而示威者也行使武力,造成韓方既無法只替示威者講話,也無法單為警察發言,所以乾脆不提。另外,很多人說『政府暴力』是共通點,但香港和韓國政府,層級不同,就算有所相似,相異處也很多,造成就算要表達,也得很小心。」
衝突背後 應摘下「集體標籤」
而香港問題,在南韓牽扯出校園內大字報撕毀與爭執,也凸顯出許多在韓中國人面對港、韓所主張的民主價值,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
一位要求匿名的南韓大學中文系教授表示:「來韓的中生相當多,矛盾就會浮出檯面。過去一段時間,矛盾都很細微,頂多就是在教室內,教授會處於一些難堪狀態,比如提到『中華民國』,就會有中生抗議。現在香港問題很敏感,中國不會讓步,就會在南韓校園內起衝突。」
「其實近來能看到中港之間,都還只停留在互相『要求』,但對彼此理解仍不足,還需更多時間相互學習。」這名教授認為,衝突發生的當下,若懂得抓住這樣的機會,將能成為展開對話思辨的契機。
只是,受限於中國大陸言論表達受限,造成許多中生就算力挺或同情香港示威、願意與各種不同立場的人討論,都選擇不公開自己身分或外貌,深怕若遭起底,當下留學生活或往後返國,都可能面臨麻煩,此番困境,也讓港韓學生在試圖突破「同溫層」時,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在大字報撕毀與中港韓生的爭執,擴散至各校的同時,也有人憂慮,這可能會被放大為「中國人皆為如此」的刻板印象,無助於促進理解。韓秀珍說道:「在我保護大字報過程中,毀損並罵我的人是中生,但在旁守著我的也是中生。我相當討厭那些罵我們的中生,但我絕對不會抵制中國人,也認為不該抵制。」
「不論是韓國人、中國人或日本人,看到彼此行為,都容易誤解是對方整體的想法和行動,我們得脫離這樣的想法,去思考『為何很難聽到中國人的其他意見』。」仁川大學中國與華僑文化研究所長張禎娥說道。
張禎娥認為,許多主張在中國相當敏感,對部分中生而言,他們可能擁有多樣想法,卻難以表達。網上仍能見到在港的中國新住民、留學生,甚至是中國大陸網民支持香港示威,在南韓卻未為人所知,不明究理直接貼上集體性的標籤,加深對立,容易讓群體中持異見者,更容易選擇緘默。
「擴大為整體行動,造成很多韓國人認為『中國人想法都一樣』,彼此批判對方,造成有中國人更大聲反駁,又有另一批想法不同的中國人,更不敢發聲。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該把彼此都視為擁有同樣想法與意見的集團,而是該把每人都視為擁有多樣意見聲音的個體,我覺得這才是開始。」張禎娥說道。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