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這一切得來不易:金馬五十六的歷史價值

自由不是憑空而來,重要的是爭自由的過程,金馬過往的歷史本身便足以突顯這些過程累積的可貴。

第五十六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王童及金馬獎主席李安。

第五十六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王童及金馬獎主席李安。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特約作者 詹正德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11-25

#電影#金馬獎

第五十六屆金馬獎甫落幕,各方讚譽洶湧而出近乎紫爆,而這些在頒獎典禮現場就已能預測得到,因為感受太強烈了。不只是典禮現場的種種規劃與設計:不設主持人以突顯頒獎人及得獎人的光芒;堪稱歷年之最的聲光投影及舞台設計;廿二支別出心裁的入圍影片介紹(請到廿三位導演為每一獎項拍攝的十秒片頭);以及來自各方電影人與影迷的熱烈支持。即使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也承認中港電影不能來是個缺憾:「以數量、整體來講比過去單薄,這個我們也不諱言。」但此為非戰之罪,畢竟金馬已經儘可能地做到多元開放與公正公平,而這一次因為政治上的衝擊,大家都感受到必須更加堅守某些價值,才能承受日後可能的更大衝擊。

透過《返校》入圍十二項最終獲得五項大獎的肯定,電影的主題適切地提醒了我們「自由」價值的可貴,其中「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得主雷光夏的〈光明之日〉雖說是為電影所作,但要說是本屆金馬最適切的主題曲也不為過;另一共同得主盧律銘更發言聲援正因「反送中運動」而陷入悲愁的香港人:「活下去才有希望,未來才有人知道,這一切得來不易,希望你們的未來可以陽光普照,致自由。」

無獨有偶,以「最佳動畫短片」獲獎的台灣動畫《金魚》不但在主題上與《返校》有所呼應,動畫導演王登鈺在受獎時也坦言:「沒想過短片的內容會成真,現實超過動畫的想像」,「香港的現況令人悲痛」。

這也是本屆金馬唯二具有政治解讀意涵的得獎人發言,但應不會再引發如去年「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發言那樣大的爭議,擔心金馬再起風波的人(從媒體到政客)大概都可以休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