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逃犯條例

盧一威:政權與民粹面前,「大學管治」在何處?

當面對嚴重社會分岐,各方都希望自主的大學站在自己這一邊,卻很少人想到學術自由將被這選邊站隊的要求所蠶食。

2019年9月2日,中文大學百萬大道,大專學界舉辦罷課集會。

2019年9月2日,中文大學百萬大道,大專學界舉辦罷課集會。攝:林振東 / 端傳媒

刊登於 2019-11-19

#端 x SHKS#逃犯條例#評論#香港研究

【編者按】:本文為「SHKS」(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獨家為《端傳媒》供稿。SHKS成立於2017年,是由全球21個國家、250多位學者組成的多學科、多院校合作的獨立研究組織,協會關注香港本地、香港與中國及亞洲的關係,涉足領域包括政治、歷史、社會及文化研究等,主要目標是促成本地與國際、學者與學子之間的對話與合作,並鼓勵概念、理論及研究方法上的創新。SHKS每月在《端傳媒》上刊出新近的研究成果。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由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所引發的社會運動方興未艾。由於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同大專院校的學生都要求與校長對話,並要求他們的校長對社會及政治事件表態。儘管各位校長有不同回應,唯他們大都避免作明確的態度表達。中文大學(中大)段崇智校長在其中一次與學生的對話會中曾指出,大學校園與政治無關,大學是做學問和學術的地方,並非政治角力場所。由於中大設有政治與行政學系,故有學生駁斥指,如果校園與政治真的無關,那麼中大可以乾脆關了該系。

那麼,究竟如何看待政治與大學的關係?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可以從政策和管治兩個方面回答。

2019年11月18日,下午1點左右,理工大學,示威者翻越鐵絲網想要離開,但失敗退回校內。
2019年11月18日,下午1點左右,理工大學,示威者翻越鐵絲網想要離開,但失敗退回校內。攝:廖雁雄 / 端傳媒

政策與管治

從政策方面而言,高等教育可以被視為社會政策的一部份,當中涉及如何分配社會資源的價值判決,故此,高等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必然涉及政治因素。

然而,由於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的影響,近年香港高等教育走向市場化和商品化,當中私營部門的參與和市場化原則和機制的應用,令政策制定過程中有關資源分配的價值判斷,轉變為技術規則的應用。因此,新自由主義改革及其對社會政策的影響被視為一個「去政治化」(depoliticalisation) 過程。唯近年研究指出,政府需要透過高等教育政策建立它們的政治資本,因此政府不能放棄高等教育作為「公共物品」(public good) 的傳統觀念,故此,政府在落實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於高等教育政策時,無可避免受到政治約束。筆者在拙作《香港高等教育》中就新自由主義對香港高等教育政策的影響作了比較詳細的剖析,故在此不再贅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