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逃犯條例

若「勇武」失效,反修例運動應往何處去?

這場抗爭並非「終局之戰」,因為真正的終局之戰還未到來。

2019年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有物品被焚燒。

2019年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有物品被焚燒。攝:林振東/端傳媒

草石

刊登於 2019-11-11

#四中全會#逃犯條例#香港

昨日,當警察再次開槍射傷示威者、一位市民被黑衣人士縱火點燃等傷人事件發生後,林鄭於傍晚六點站在記者招待會的台前,平靜地說出「暴徒的行為是不會得逞的,一定不會爭取到口中的政治訴求」時, 我們理應能夠確認,中央與港府此時的策略,就是以壓倒性的武力優勢,逐步將前線的運動熄滅;而在這個過程中,假如抗爭者的武力升級或演變成無差別攻擊,也會是政府樂見的局面。

因為到了今天這一步,「勇武」看起來已不再是一種抗爭的策略,更像是某種「絕望」的反抗。

「勇武」的由來

這幾個月以來,林鄭政府將民意視作無物,警方面對市民的武力也不斷升級,則是本次抗爭升級的背後,多數同情者重要的心理基礎。

起初,「勇武」的行為被多數示威者所接受,可以說是因為香港人的「和平示威」在這些年已經屢次被證明無效。這種無效,既是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失敗與其發起者相繼被判刑所體現的,也是反修例運動在六月動員一百萬與兩百萬人上街後,政府仍不願正式撤回《條例》、及五個月來的系列令人失望的回應所導致的。

而在這五年中,香港本就有限的政治參與持續被設置各種限制,立法會議員因為人大釋法被取消資格;而銅鑼灣書店等較明顯的政治迫害事件,也令很多原本沒有那麼在意普選的港人,感受到了政治不自由帶來的恐懼。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