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場浩蕩的社會運動在香港持續四個多月,年輕學生成為運動主體,不同大學都有發起校長與學生對話會,就學生關心的警權問題、校園安保問題進行交流,但對話幾乎均以無效告終,大家隔空放話,數小時後,校長在保安護送下離開,學生情緒激動,或覺浪費時間。香港中文大學近日的公開對話會一開始亦不例外,但隨後,一場本不在計劃之內的兩小時閉門討論,卻收穫了意外的結果,最終校長和學生氣氛融洽地步出會場。閉門討論的現場沒有傳媒,我們邀請一位全程在場的中大學生,分享在現場的觀察和思考。這位學生想說的,關於信任,關於人與人之間「對話」的可能性。
2019年10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的校方於早上九時多發電郵給學生及教職員,指當晚五時半開始將會舉行校長公開討論會。傍晚,千人討論會甫開始,學生便謾罵聲四起,需要主持人多次暫停對話,以作調停。一眾不滿的學生在討論會完結時圍堵段崇智校長,要求與其進行「真正的對話」。一輪擾攘過後,校長與在場約數十名學生再次進入會場,要求在沒有媒體的情況下進行閉門對話會。段校長與學生在兩小時後步出會場,與前次不同的是,眾人竟紛紛向校長道謝,而段校長也隨即向媒體宣布自己數個重要承諾。
大家很好奇閉門對話會的內容是什麼,於是我分享在Facebook的文字紀錄便一瞬間成為獨家報導,誤打誤撞地得到了香港人數小時的關注。
👍🏻
在幾個月的衝突中, 因為這篇文章重新相信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謝謝端.
警察是暴力工具,他们的职责就是维持秩序。
绝大多数香港人,需要警察来维持这个秩序。
勇武和警察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香港人现在已经拥有不输于任何国家的自由和法制。
他们害怕失去这些?所以最后一博,背水一战?
上百万人游行的目的表达了这种心理。
但是当送中条例取消,勇武派,在街上的抗争理由是否还存在呢?
五大诉求的目的是想保护那些曾经一起努力的人。
但是五大诉求本身就是一个不能可能实现的诉求。
同意五大诉求,香港法制就死了。
@魯閣 先確認中國是否是法治國家,再來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該句應是「天子」,不知是否為敏感詞了…)
然後別跟我爭論這問題,我台灣人,天子駙馬都關過了。
@snowwan 因為特首很喜歡喔
能够对话自然是好的,但为什么非要用家庭伦理剧的套路来诠释这一切?
虽然在中大时间很短,但很珍爱这座山城,也很想站在百万大道那里,当一个见证人。
@AGSTBIFLSK 什麼叫做往校園轉移?這場運動學生本來就是主體之一。香港校方發起公開對話或閉門對話,無論怎麼說都是不錯的路徑,難道關起校門拒絕聆聽學生只譴責他們是暴徒然後歡送警察就是教育的真義?另外,什麼叫作「爛尾」?別老說些語意不清的詞。
唉,就知道会往校园转移,这出戏已经烂尾了,建议佛系点关注
端的评论也很有价值。按照一些评论指出的,文章可能为了效果过于主观地解读了一些细节。能自省方能清醒。我非常感谢评论的各位。
@ErikTAN 说到底你这种人来端干什么,自虐吗
@ErikTAN 应该是还没看完全文就发表的评论吧。我对本土派的排外和歧视,以及pro-democracy一方其它不当之处也不喜欢,但我的正义感对着共港警黑蓝都不够用,真的分不出多余的义愤挑拣反抗者不够完美的身姿了。 至于小粉红,它们的人格之卑下,言语之猥琐(对不起,它们无法有行动,最近有小粉红在大陆即时通讯软件的群里商量打印手幅去NBA大陆赛场外发放,背着包还没走到位置,就被场外守株待兔的警察叔叔抓回去了,所以它们只有言论),宇内无出其右者。你觉得小粉红不算最low,也许是你避开了那些暴露小粉红丑态的网络动态吧。至于青年人打警察,很多视频报道是掐头的,所以你可能没看到起因。此外,警察滥暴的文字与视频极多,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可能看了这些之后还满脑子谴责青年,所以你可能是脑内自动过滤了这些不利于警察的证据。
@鲁闽 是典型大陆饭圈女孩的看法。其实大陆多数人也都想不通这件事吧——警察作为执法权的垄断者,是不能要求和市民相同“待遇”的。举例来说,两个市民,A骂B,B回骂A,最后升级为打架,两个人可能都有罪,可能谁先动手谁罪大;但如果是市民A和警察B对骂,只要A动手了就是袭警,甚至A若没有乖乖挨打就可能是拘捕,而这甚至只是平时,[ 要在今天的香港,市民A不要说骂警,就算什么都没做,警察B都可能将他/她抓走 ]——方括号内的内容,有些人就算亲眼见到也会拒绝相信吧,但至少方括号外的内容你们能看懂。有些人天生就对公平不感兴趣,它们以主动顺从权威为荣,包括权威的末梢,对这种人我们只能目之以锑了。
我这样说不是财迷心窍,而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的世界,最实在和直白的表达:买端是我花得最值得的钱,本文尚未读完我已经下了这个定论。因为真的让我对人对事有了更多了解,更广,更深,更细致入微。我感到思路开阔,甚至还有智商提升的感觉(/错觉)。其实不止这篇,我读过的大多数文章都如此,而我读过的其余文章想必也会给其他人带来同样感受。附赠的华尔街日报也是一样。
沟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沟通包括倾听别人的看法,不轻易贴标签,不轻易为反对而反对,这些看似简单,在现在的时刻其实好难。赞赏鼓励沟通,鼓励大家听不同意见,这个是双方的。
哇,真心诚意的非暴力沟通真的可以融化代沟!
心疼校长,看视频里校长被不停地镭射照眼睛,被骂"段狗去死"之类的,讲话不断地被打断。我也是压根没看出这些学生哪里是想要对话。
另外当内地女生发言的时候底下也是一片"F*ck u""Dnlm"的骂,中大学生的素质就是体现在没有像街上那些人一样直接上去打异见者了吗?
和粉红斗了那么多年,这次香港事情真是开眼了。原来在民主体制下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能比粉红还恶心
@yancychina 可以看看以下這篇文,裡面孩子的心態非常健康:
《天凉如水 | 致北大书记校长的一封信》
@學長 感謝你示範了典型的雙標評論應該是怎樣的
肉麻到恶心。就是一帮被宠坏的小孩求关注而已,心理学家应该好好分析一下香港年轻人的集体心理状态,非常的不健康。
@鲁闽 別混淆視聽,這些學生是希望校長/校方更理解學生,為被捕學生提供支持支援,不是要求校長去叫警察不要拘捕學生。你看到你的同學在被捕的時候被警察毆打,會去想「如果校長在的話,警察就不會這樣毆打了吧!只是會依法拘捕吧!」這是一種很樸素天真的情感,而校長只不過理解了這種情感,有何「毒害」之處?
寫得真棒
九成人覺得中大很平民?你當其他人沒去過中大?中大人是否都很喜歡去標榜自已平民和貼地?文中舉例的對話在每個大學都會聽到。在我看來這是另類的離地。
下面有條似乎要「脅迫」端關注理工事件來判斷端的專業性的(Well if 這真的稱得上事件)。。。。你怎麼不讓端關注並刊載評論警察毆打少年並兇狠驅逐上去勸架的路人、新聞機構車長中彈被警察扣押兩小時才送醫?
說到段校長“政治冷感”那段,其論述不能成立。看回錄像就知,提問學生蓄意誘使他講出八字口號及梁天琦之名,段是故意避開不答。雖不高明,但總算沒有中計。
我唔明超級西瓜的那段話想表達什麼?她說明了當天新至嶺說的是同伴遭遇,她個人是葵涌受虐。地點會影響警察濫權性侵的指控嗎?這當然要查,但不是由警察查。
你提出你想不到她是「幼兒教育」?是想暗示什麼嗎?我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她的背景和她的指控無關。作為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公民,更有自覺聚焦指控本身,同時防止有人故意模糊焦點。而即便她的指控全虛,也不排除警暴事實,除她之外,大有受害人在。
我就坐等端是否會相信理工大教師事件並刊出相關評論,無論什麼立場
還有,沒想到連這裡也有人在嘗試抹黑sonia的指證,作為一名看現場的人,我必須說她話中從沒遇到過自己是在新屋嶺遭受性暴力,地點從來是在葵湧警處。而且讀幼兒教育又怎麼了?事先寫清楚需要說什麼又怎麼了?
自以為是的「質疑」,理據卻讓人發笑。
魯閔那個問題更該問權力。沒想過要問?
如果你在這場運動之前問其他大學的同學,他們九成會說:「學生很樸素」、「穿衣很頹」、「女生像村姑」等等。相較港大的西方精英風,中大是一間較為草根和平民的大學,常被戲稱為「山城大學」。學生不穿名牌,卻總愛「踢拖」穿「頹Tee」在山中穿梭;在飯堂裡聽不到中英夾雜的ABC腔,只有充滿頹氣的「喂,返宿食咩好(喂,回宿舍吃什麼好)」;泳池旁學生吃的不是Delifrance,而是女工合作社的燒賣撈麵;還有校巴到站時學生排隊輪著說的「唔該司機」、「唔該司機」、「唔該司機」(勞駕司機)。
原文:《校長閉門會議,融化了的異溫層——一名香港中大學生的觀察和思考》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1013-notes-cuhk-vice-chancellor-students-forum/?utm_medium=copy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這個概括太簡化。誠然,中大從建校理念,以至歷年來的社運傳統,都讓她具備別於其他大學的風氣和性格。雖然有相對平民化的校園風氣,卻不代表她沒有精英掛帥的一面,這和港大並無區別。中大不是獨身在另一宇宙。用精英和平民把中、港大並舉,讓不明所以的人以為中大就真的以底層為主,更強化了出來鬧的都是窮人廢青的印象。
而「我想你們很多人也有份創作吧」可以是個政治性的回覆。他不必隨着你們的意思幫忙鞏固梁天琦的個人英雄形象。
我也是中大人,我也希望能夠信任我的校長。
只可惜人民日報,「傑出校友」們的壓力蜂擁而至,我只能暗自希望段校長能頂住壓力,成為一個真正值得學生信任的「家人」吧。
真正的溝通是由聆聽開始。希望段校長能化聆聽為行動,抒解困局。有權勢的人應好好運用權力,做對群體有益的事。
评论区其实现身说法地为文章作了一个小小注解。“警察也是年轻人”这个观点的违和之处,在于身为公权力代言人的警察本就无权以私人的政治光谱来处理公事。提出这样的评论是只看到了“警察和学生冲突”的事件,而没有看到这件事里的“警察”这两个字真正指向的到底是就职警察的个人,还是警方这个权力机关。
懂得对等思考、平等地要求事件双方是件好事,但平等不意味着平均。如果没有搞清楚冲突的真正主体、各个主体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就会犯这类“要求人民主的去解决一个不民主社会中的民主问题”的常见错误。
吳同學當晚聲淚俱下的指控讓民情去到一個憤怒,第二日舉行了快閃中環,聲援這些受到性暴力/性侵的人士
誰知道第二日吳小姐接受訪問,又說唔知道點解大家會唔會,佢係葵芳警署受到不公平對待,唔係新屋嶺.對於一個咁嚴重的指控,都可以大家「理解錯誤」,有曬稿的,最令我覺得匪夷所思的係,佢係中大的專業係「幼兒教育」
有没想过,警察卸了装备,很多也是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非法暴力就是非法暴力,做了的事情就是做了的事情,别的面向再单纯美好,也掩盖不了非法暴力的丑恶,这些在法庭上也就是求情环节的说辞,不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讲的是平等,学生犯法一样不能逃过法律制裁,一样要平等。不能想象自己是弱者,就可以肆无忌惮。
学生的身份,不是无底线包容的遮羞布,学校更不是非法暴力的避风港。一群很快就要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建设还未开始,破坏已经先行,算什么英雄?
未来当然是年轻人的,但如果毫不自重,总一厢情愿地要求所有人都理解你,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不成熟不负责任,凭什么有未来?
套用一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校长的表现,我非常失望,这不是融化了异温层,而是模糊了是非界限,倾听和理解当然必要,但更应该讲明是非,否则就是溺爱,甚至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