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出入境香港時,誰會被辨認為「危險」人物?黑衣?抗爭照片?台灣人?

香港街頭衝突日趨激烈,邊境查手機、查行李等相關安檢措施亦升高層級。究竟在香港邊境「被查手機、查行李」可能是一個怎樣的流程?這些措施是否合理?

人們在香港乘坐在一列火車由上水到落馬洲關口。

人們在香港乘坐在一列火車由上水到落馬洲關口。攝:Lam Yik Fei/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陳莉雅、實習記者 張美悅 發自台北、香港

刊登於 2019-10-06

#逃犯條例#香港

隨著抗爭情勢升高,香港邊境亦開始大幅提高警戒。運動振幅跨越「七一」回歸與「十一」國慶日,邊境「紅線」也由深港邊境開始,漸往台港邊境移動,不但引發侵害隱私的辯論,也讓出入境香港的旅客人心惶惶。七月中開始,網上出現往返深港邊境的人分享「被查手機、被帶進小房間」的經驗,而在九月中之後,台灣旅客因高調運送戰略物資,也成為海關盤查重點。

回顧世界各國經驗,在短時間內提高安檢規格,恰恰能展現出該國目前認定「哪些人、事、物最可能對我國造成危險」。以近日而言,日本政府於9月13日正式公布,將加強機場安檢,防止在世界杯橄欖球賽與2020東京奧運會籌辦期間,出現恐怖攻擊事件。在公告中,日本政府明確表示,將對旅客進行「擦抹」試驗或進一步搜身,藉以檢查旅客是否攜帶炸彈。

除了深度搜身之外,「查手機」也非中國大陸獨創的國安措施。2018年10月3日,紐西蘭頒布一項新法令,《Customs and Excise Act 2018》,允許海關擁有「獲取訊息」的權力──比如提供手機密碼、PIN碼和加密密鑰──並對不合作的人罰以5000元紐西蘭元(約新台幣10萬元) 。不過,此法案一公佈,即受到人權團體的批評。紐西蘭公民自由委員會(New Zealand Council for Civil Liberties)主席托馬斯.比格爾(Thomas Beagle)表示,現在智慧型手機裡存有大量私人信息,包含醫療紀錄、電郵和信件,以及許多私人照片,「這是嚴重侵犯隱私。」

至於美國,如果旅客拒絕配合電子設備檢查,邊境官員也可以拒絕該名旅客入境,或是拘留、沒收設備。但美國政府與紐西蘭政府都面臨相同挑戰:電子前哨基金會(EFF)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已起訴美國政府,試圖迫使官員在進行邊境電子設備搜查前,應該提供搜查令。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