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素人、內部勢力:「無大台」運動中的即時資訊台

即時資訊頻道、實時地圖、多台直播,一座座「訊號台」不斷建起;背後搞手是來自各行業的素人,他們素未謀面卻一起籌謀,有人甚至自稱「烏合之眾」。

身穿T恤、腳踢拖鞋的阿朗,早就待在香港國際機場第二航廈的一角,雙手不停按電話,像極一個享受著冷氣的愜意旅客。

9月1日,香港反送中人士發起「和你塞」行動,以堵塞機場為手段向政府施壓,爭取五大訴求。作為Telegram群組「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的主要管理員之一,阿朗正在默默查看各方傳來的報料消息,把重要訊息轉發給團隊跟進查證。訊息確認無誤後,就會在這個3萬多人訂閱的頻道裏發布,消息包括當地交通情況,警方布防和突發事件等。

建制派議員葉劉淑儀曾總結,此場運動反應快、利用「連登」及Telegram連結,背後必由「隱形、非常精密的大腦指揮」,更有「一股強大的外部勢力在背後支持、推動」。然而,「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的團隊組成似乎不足以支撐這個論斷:阿朗是從事金融業的80後,其他團隊成員有機場員工、學生等,十多個義工互不相識,只以網名稱呼對方,連對方的性別也不清楚。

像「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這樣的情報發布平台不是孤例。自六月開始,抗爭運動在香港各處爆發,具訊息加密、雙重認證、隱藏電話號碼功能的通訊軟件Telegram成為運動參與者的重要通訊渠道;由於運動「無大台」,群眾自發的Telegram群組及網頁湧現,像一座座置於雲中的「訊號台」,為參與者提供運動的即時資訊。

端傳媒記者採訪了多名即時資訊平台的參與者,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各行業各階層的「素人」,他們素未謀面卻一起籌謀,有人甚至自稱「烏合之眾」。

「無大台」帶來的不安

自六月起,每到周末,香港街頭總會湧現一浪浪黑色人潮,時而烈火街頭,時而商場合唱。「無大台」運動解放了運動的創意及靈活性,但同時也因沒有統籌及統一資訊頻道,引起慌亂及恐懼。

流言與Fact Check是這次運動的一條重要戰線,阿朗印象最深刻的是8月12日機場集會。

「當天傳出許多流言,說(機管局)會截斷電力和網絡什麼的,甚至有張機場關燈的照片流出。我比較有批判性思考,知道那些消息可信、那些有待觀察。但當時已有許多人叫大家離開,我覺得很可惜。」

阿朗向來熱衷社會運動。雨傘運動期間,他在佔領區「瞓足90幾日」。雖然在今次的反送中運動中,他也當過急救和哨兵,卻不敢走到最前。「我不怕跟你說,我是懦夫,我不敢衝太前,怕坐監。」他帶點愧疚地說。

既然不能衝鋒陷陣,阿朗找了另一個合適的位置。在那場流言滿天飛的機場集會翌日,阿朗加入了「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做義工,並因積極投入,現在成為主要管理員之一。

「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群組截圖。
「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群組截圖。

有沒有收過假消息?「有!好多!」

阿朗表示,最誇張的一次,有人向他們報告警隊會全面接管機場;程度較為輕微的還有巴士線或地鐵站關閉的消息等。阿朗認為發放假消息的人很精明,懂得在真實文件上作改動,令消息真假難分,幸好團隊在求證後都能辨別真偽。

在阿朗看來,香港人的批判力比較一般。「可能因為大家對整場運動有太多情緒,所以傾向相信他們想相信的事情。」

近月難以查核的傳言不停擴散——如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的「少女為前線義士提供免費性愛論」;在示威者陣營中,亦瘋傳8月31日太子站有示威者被打死、新屋嶺扣留中心有被捕少女被強姦等傳聞。阿朗認為對待流言,一定要保持距離、冷靜思考。

「因為這種流言會會助長仇恨,而仇恨會掩蓋理智。國家機器最懂得挑引示威者情緒,繼續矮化你,令你走向死胡同。」他說。

在法庭頒布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士故意干擾機場的正常使用後,阿朗認為機場不合作運動「越來越難進行」,於是正跟團隊考慮擴大戰線,成為主動查驗資訊的媒體平台。

「我們希望有更多『一手料』,不想做只是轉發訊息的內容農場呀。」阿朗笑說。

從實戰中學習的地圖素人

現場訊息的發布,如今已經不限於文字和圖片。7月起,抗爭現場地圖開始在網絡流傳。這種地圖顯示警方布陣、哪裏出過催淚彈和橡膠子彈、救護站位置及示威者所在地點等。

「我希望香港不會無限期出現示威和佔領。有人用得著我們,其實是很教人難過的。」( I hope Hong Kong don’t need to keep going to protests and occupy indefinitely. We being useful is a very sorrowful situation.)「103.hk實時地圖」的網頁上有這樣的一句話。它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地圖,曾創下單日64.2萬瀏覽人次的紀錄。

103.hk地圖創辦人之柔不是IT(資訊科技)人,也沒有做地圖經驗,只是一個中學老師。「We support the supporters。」他說話總帶著笑,流露一種靦腆。

6月12日全港「三罷」及7月14日沙田遊行,讓之柔萌生做實時地圖的想法。612當天,他的一個學生處於中信大廈被兩邊催淚彈圍困的人群之中,當時示威者無路可走,驚慌地從大廈兩道玻璃門擠進去,險造成人踩人意外。而7月14日,身在外地的之柔從直播看到他熟悉的沙田瞬間變成白煙戰區,看著警方在商場間包抄圍捕,示威者在他長大地方奔走,不知去路。

目堵無助人群的之柔決定要做實時地圖,一是讓參與者減少現場不安感,二是讓大家得到現場資訊後,能自己判斷去向。

103.hk地圖的創辦人之柔。
103.hk地圖的創辦人之柔。
「103.hk實時地圖」製作的地圖。
「103.hk實時地圖」製作的地圖。
103.hk 地圖的「畫家」會以人手在地圖上標示資訊。
103.hk 地圖的「畫家」會以人手在地圖上標示資訊。
之柔起初製作地圖時,以人手繪製街道底圖,既費時,又追不上現場情況變化。
之柔起初製作地圖時,以人手繪製街道底圖,既費時,又追不上現場情況變化。
103.hk 地圖最近加入了警方200米可推進顯示。
103.hk 地圖最近加入了警方200米可推進顯示。

「103」的命名源於6月9日參與「反送中」遊行的103萬人,而地圖最希望服務的群眾,亦是佔多數的「和理非」市民。「最前線的一班有自己組織,有walkie-talkies,不須靠我們的資訊。」之柔認為,一班市民出席大型示威活動,需要感覺安全放心。

「我記得有人對我說想帶孩子參加810『守護孩子行動』,但配偶怕危險。但有了地圖,他們就放心參加。」

在大型活動期間,103.hk實時地圖約15分鐘更新一次,列明警察、示威者、救護站等位置,以及人流方向和密度,讓市民更確切掌握現場資訊。之柔先找來一些朋友,後來又在Telegram招募義工,組成約十多人的團隊,並在7月21日遊行第一次上陣。

「我之前一直疑惑為甚麼無人做?做完就明白,因為真的很chur(費勁)。」

剛開始時,之柔想先製作背景乾淨的地圖,但又不懂相關技術。為準備721遊行,他以人手畫了足足8小時才畫好銅鑼灣到中環的範圍;誰知當天示威者行至西環中聯辦,同時元朗又發生白衣人襲擊事件,地圖遠遠跟不上現場情況的急變。

後來之柔找到個省時間的方式,以設計軟件Mapbox Studio製作底圖,以一格格螢幕截圖的方式完成幾乎覆蓋全港的底圖。同時團隊的運作程序也成型了——由「觀察員」、「組合員」及「畫家」組成,於不同崗位緊密合作。

不是每次合作都那麼理想。群組裏,有人答應當觀察員,報了幾句消息就忽然失聯;也試過有首次報料的觀察員報告「龍和道花槽後面有兩個可疑男子」,但是是哪個花槽?男子為何可疑?這些都讓之柔啼笑皆非。

觀察員海母是團隊中難得的「資深觀察員」。剛大學畢業的他,跟許多抗爭者一樣,在反送中運動爆發時,他就思索自己的位置在哪、可以幫上什麼忙。後來他在Telegram群組中發現103.hk地圖,便自動請纓幫忙。

「我讀英文的,起初打算幫忙翻譯文宣,但好像已有不少人幫忙;我也上過前線,但體能始終不太好。我有部iPad,也比較會認路,所以成為『觀察員』應該是我對這場運動所發揮的最大功用。」海母笑說。

另一個在運動期間廣泛使用的即時地圖是hkmap.live。這個網站是以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形式運作的互動地圖,接受任何人報上資訊。

hkmap.live 製作的地圖。
hkmap.live 製作的地圖。

hkmap.live團隊現在有4至5人。正職為「金融界90後打工仔」的創辦人坦言,類似想法在六月已有人在連登提出,最後他從8月3日開始做網頁,8月4日網頁未完全完成,便先推出去。「可能我來自金融行業,明白假如慢了一步,多好的想法也沒有用。」

「其實我自己也很後悔。為甚麼有這個想法這麼久,但到八月才實行?如果我六月已整好hkmap.live,會否避免到7月28日上環圍捕(編按:當天的示威中,警方共拘捕約50人)發生?」他說。

103.hk地圖和hkmap.live恰巧在功能上互相補足。103.hk地圖從觀察員及媒體直播中獲得訊息,再繪製地圖,雖然資料相對準確,但會有數分鐘的延遲;hkmap.live則是由群眾即時標示位置的互動地圖,可做到即時更新,但卻犧牲了準確性,hkmap.live其後加入功能,讓地圖管理員標出認證過的資訊,又讓註冊用戶「讚好」或「踩」地圖標示等等,提高資訊的可信度。

互相不認識,但無礙行動力量

「無天理有地理」Telegram頻道是另一個由民眾自發的地圖平台。創辦人「約翰褔音戰士」所發布的地圖紀錄運動後城市空間的轉變,如閉路電視的分布、警署附近地磚以膠水加固的情況等等。

「今次見到,不同的製圖頻道積極研究製圖流程、如何驗證資料,不斷的學習及改進,進步非常快,體現了非常強的民間智慧。」除了自己的地圖平台外,約翰褔音戰士還參與了四、五個Telegram工作小組,從不同方向推進運動。

「Telegram這個匿名平台真是超級無敵重要!」他說。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發生騷亂,多名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並面對最長七年的刑期。其後,參與示威的人行動明顯比雨傘運動時更小心。而Telegram正正為參與者提供匿名保護,讓他們可放心參與行動。然而,今年6月11日一名Telegram群組「公海總谷」的管理員被警方以「串謀公眾妨擾」罪名拘捕,又掀起了一輪恐慌。

自此,參於反送中運動的Telegram用戶更顯謹慎。「在許多工作小組,大家互不相識,未見過真人。有的工作小組更講明就是見到面也不要相認。」

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為運動發力。「有人可能因為其身份不可以上前線,就用他的方式去commit (付出)。而大家心裏都有其同憤恨,需要發射!有小組所做的工作是好痴線(瘋狂)的。」約翰褔音戰士說。

他指的是自己有份參與的「專業清算師」小組。此團隊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實現「國際級反套丁」任務——大家合力找出約3,700個疑似可用作套丁(指丁權擁有者與地產商合謀,非法圖利)的地段,並向地政總署、申訴專員公署及廉政公署投訴,希望阻止有關地段申請建丁屋,以此「清算」7月21日在元朗西鐵站無差別襲擊市民的元朗勢力人士。

約翰褔音戰士稱,有機構有類似的研究項目,但動輒需數個月至半年時間。「我們用一個月就完成,大部分人還有正職在身,做到通宵達旦!好瘋狂!」

約翰福音戰士關注城市的監控程度,並留意到近期香港的閉路電視密度越來越高。於是他特地為遊行路線製作閉路電視電圖。
約翰福音戰士關注城市的監控程度,並留意到近期香港的閉路電視密度越來越高。於是他特地為遊行路線製作閉路電視電圖。
8月31日及9月2日遊行期間,有市民表示有直升機低飛盤旋,向市民灑下螢光粉。故此約翰福音戰士製作一個紀錄直升機盤旋位置的地圖。
8月31日及9月2日遊行期間,有市民表示有直升機低飛盤旋,向市民灑下螢光粉。故此約翰福音戰士製作一個紀錄直升機盤旋位置的地圖。
約翰福音戰士製作九龍灣智慧監控燈柱分佈的地圖。
約翰福音戰士製作九龍灣智慧監控燈柱分佈的地圖。

大家覺得有用的,就自然去用

實時地圖及Fact Check頻道,皆非常倚賴媒體直播平台提供訊息,而市民對即時資訊的渴求亦已非單看一個直播就能滿足。6月12日,可同時播放四台直播(現已加至25台)的「反送中直播台」上線,成為坊間最常使用的直播網頁之一。

從事IT工作的Ezio和Lotso,在6月9日103萬人大遊行後開始有搞多台直播網站的想法。6月12日早上,才剛起床的他們發現「好大件事」,幾萬人已在政總集會,於是急忙推出尚未完善的直播網站。

一切就像滾雪球,以無法預知的速度越滾越快。在零宣傳、只在朋友圈子流傳的情況下,網站卻在運動參與者間瘋傳起來。兩人看著流量直線上升,火速超越該免費網域所能提供的頻寬,唯有即時將網頁搬去另一免費網域。上線當天最高峰有萬三、四人同時在看直播,單日人次有好幾十萬。

「後來發現原來看的不只是香港人。差不多有一半的觀看人次來自海外地區——澳洲、台灣、英國等。」「效用比想像中大。因為他們可能不會知道香港有什麼電視台、傳媒。在這裏,他們可集中看到不同直播,不須刻意找尋。」本來Ezio鐵定心要參與罷工,因埋頭搞直播網頁而自責;當他看到人流數字,才覺得舒懷寬心。

沒有任何的推力,網站就被傳開來,「我想這跟整場運動的性質有很大關係。許多事情,都不是由什麼有身份的人去做,而是大家覺得有用的,就自然去用。」Ezio說。

「以前大家參與運動都像跟著指示去行動,去遊行像是『湊人數』,覺得重要性較低,完全控制不了方向。」但當沒有領袖,就每人都是持份者,大家就會盡量運用自己所識的去幫忙。「本身香港人就是懂這麼多,就是咁叻(聰明)。」Ezio笑說。

創辦反送中直播台的Ezio和Lotso。
創辦反送中直播台的Ezio和Lotso。

「始終大家都是烏合之眾」

但是有時,群眾渴望有清晰的方向指示。「我們只是發布資訊,不是大台。」記者在現場旁觀阿朗處理訊息時,聽到他這樣回覆某個Telegram用戶。

「我們不時也會收到問題,問下一步會如何?我們都只能這樣答。」阿朗說。

「雨傘運動時我也曾寄望過黃之鋒再踏前一步,寄望有大台帶領。」阿朗在這場運動,見證過無大台情況下偶爾出現的混亂。「鐵馬推來推去,不知推去哪裏,看見也覺得累。索帶也是,明明前面已夠,後面還繼續傳。沒大台統籌,物資自發捐出去,許多時被警察清走。」

不過同一時間,他亦見到因「無大台」而爆發的民眾力量和創意——人鏈、連儂牆,以及雨後春筍湧現的Telegram小組。

「之前是你聽大台講,然後去做。現在多了人踏前一步,因覺得有ownership(持份),所以遍地開花,包括我們這種媒體。」阿朗說。

這班「即時信差」面對這場龐雜且變化無常的運動 ,做法絕不完美,也得常常適應調整。

「機場Fact Check資訊頻道」管理員阿朗希望把頻道定性為客觀中立的媒體,但團隊之間沒有討論過用字措辭。發布與警察相關的消息時,他用「警察」,有隊友用「警犬」;他會跟警方通告用「驅散」示威者,而不是「清場」,但亦容許團隊用「清場」一字。「始終大家都是烏合之眾。」他這樣說。「但只要不去觸及我的底線——求真,便可以了。」

「我們的地圖準確嗎?絕對不是完全準確,純粹是聊勝於無。」103.hk地圖的之柔也說,實時地圖始終未能反映最即時狀況,所以難免出現誤差。8月25日荃葵青區遊行,西鐵站及多個巴士站暫停服務。之柔認為由遊行原路葵福路離開比較安全,沒警察駐守,於是上報消息,團隊也因此在地圖上建議撤離方向。但45分鐘後,他走到葵福路,看見一排長盾防暴警察已在路一端守候,手心捏一把冷汗,並立即通知團隊更新地圖。

之柔對此感到有點愧疚:「希望沒有送羊入虎口。」

「勇武派」:我們還是憑自己一雙眼作判斷

Katy自稱「和理非」,每次見警方出動警告「非法集結」的藍旗時,便會離開現場。對她來說,至關重要的實時資訊必定是「撤離路線」。「警察近期喜歡採用包抄策略,所以我決定離開時會先看看哪裏有警察、警車,從哪條路去較安全。」

在緊急關頭,Katy認為文字即時資訊較地圖實用,一來文字較地圖方便讀,二來她擔心始終需時繪製的地圖有時差,未能反映即時狀況。但整體來說,有這種即時資訊會讓她這種「和理非」感到安全,因為可減低被捕風險。

「和理非」尚有閒暇打開電話收看Telegram群組訊息,但在前線的「勇武派」不會常有這樣的奢侈。

23歲的「速龍先生」會於現場積極進攻以打退警方防線,是「真勇武派」。他偶爾也有在現場看103.map實時地圖、Scott Scout 認證哨兵頻道以得到最新資訊。

「好驚看資訊好複雜的地圖,也很少打開直播看。」「速龍先生」早在落場前已計劃好大概的「入去」和「出去」方式;同時,他們十多個勇武派自組一個小隊,當中已有一位專門留意Telegram頻道作為哨兵,跟大家以walkie-talkies聯絡通訊。

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希望憑自己一雙眼作判斷。「其實運動去到第三個月,仍然可以出來勇武抗爭的,都有被捕的心理準備。即使被包抄也好,大家都會選擇『殺』出去,而不是防暴警察未到就先行撤離。」

速龍先生指前線不一定死守,影響他們決定的往往是現場人數——人太少就走,但如果多人就一定會留守。「我想是互相相信吧。團結,會有更好的出路。」

速龍先生亦表示,在這場運動中他最期望得到的資訊是戰略分析——警方如何部署、哪個地方值得駐守。「其實指揮官跟示威者在下一盤棋,看看誰較先洞悉對方的戰略,就會勝出。」但是他目前尚未見到有平台提供此類資訊,也懷疑有沒有人有這樣的專業及信心去建議採用什麼戰略。

在無大台領導的情況下,他也坦言其實好多時前線不知道接下來該怎做。「好像之前8月尾有幾次圍堵深水埗警署,大家圍著警署罵、唱歌、照鐳射燈,但經過一輪激昂行動後,後面的人看著前面,大家都不知做甚麼。」他形容這場行動「戰略價值」不高,但卻招來大圍捕,以致許多戰友被捕,十分不值。

「我也不提倡有大台,但希望有方向,可以讓經驗不多的參與者有心理準備。」速龍先生說。

103.hk地圖的觀察員。
103.hk地圖的觀察員。

個人和整體

記者跟著103.hk地圖的觀察員海母跑了大半天,為察看不同地點的人流方向同密度,我們從銅鑼灣急步走到金鐘、又搭車到灣仔走回銅鑼灣。兩個小時,海母就把三瓶運動飲料喝光了。

見證雨傘運動的失敗後,海母希望今次自己可不遺餘力地幫忙。他這樣看自己在運動的位置:「『勇武』保護『和理非』不受催淚彈和橡膠子彈攻擊;而警方進攻前,『和理非』慢慢撤退,就幫到『勇武』;我就在另一方面保護『和理非』,讓他們知道哪裏慢慢撤走、哪裏要火速撤離。這樣便幫到整體。」

反送中運動一百天後,仍然「無大台」,一個個Telegram群組運作如常,有些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仍然沒有,爭持的局勢依然考驗著香港每一個個體。

(尊重受訪者意願,阿朗、之柔、海母、約翰褔音戰士、Ezio、Lotso、Katy、速龍先生皆為化名)

讀者評論 1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好棒!HKer 加油!

  2. 凌晨两点几先上到来睇端,未来呢段时间都好难上到网,你地加油啊

  3. 要加油啊!!

  4. 我比较好奇里面用到的IT资源的成本,尤其那个可以支撑几万人在线的流媒体云计算服务竟然是免费?!这样级别的服务在AWS可是要上万元一天。

  5. 香港人加油💪

  6. 很棒的報導,也證明那麼多香港人都以良善的初衷幫助過那麼多香港人。
    過往行色匆匆又有些煩躁的香港人,現時走在路上應該要多一份伙伴感,畢竟擦身而過的人都可能默默幫助過對方。
    其中,非常讚賞Crowdsoucing觀念落實在反修例運動,就如同台灣的垃圾分類,當每個人願意做一點貢獻匯集的成果是巨大的。

    另外,還有個不知可行性的發想:
    香港目前參與運動事務的人,如有管道可嘗試去認識幾個30歲以上的台灣男人(同樣可以透過社交網路認識或是搜尋兵役心得也可以)。台灣官方既然不便也不能行動,但台灣有一大群受過軍事訓練的民眾而其中又極高比例支持反送中,這是台灣民間簡便支援反送中的管道。
    我看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會注意到有些參與者會自責,那就需要心輔。其中情報傳遞與查核其實大多數台灣男性都經歷過一些通行口令、站哨等標準流程可以應用…勇武相關的知識就更分散在不同的服役經驗裡了。這些知識沒有語言隔閡其實很容易取得。

  7. 看这篇文章,想到了一个动画《攻壳机动队》

  8. 很好的報導。
    大家萬事小心,保護好手足之餘,也保護好自己。

  9. 很有趣也有深度的报道

  10. 作為這場運動的其中一個參與者
    我認為這個報導非常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