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網絡上有群體進行系統的、有明確指向的「人肉搜索」和政治舉報,以及所謂「出道」——對某個民間泛公眾人物進行個人隱私泄露的報復和道德審判,已經成為暗流湧動的互聯網線上政治生態的新焦點。而在最近幾個月,隨着香港的政治情勢激化,中文網絡世界的對抗愈發激烈。
一方面,香港抗議活動的同情者與支持者,在中國大陸的網絡上被頻繁舉報或「被掛」;而另一方面,在「支納維基」等網站與Twitter、Telegram等社交工具上,政權支持者被「出道」的案例也在飛速增加:其中最具政治意義的,或許是7月下旬官方組織的「帝吧出征」因部分管理人員的隱私信息泄露而受挫中止的事件。除此之外,隨着所謂粉紅自乾五群體對牆外社交網絡的領地擴張,針對他們的人肉搜索也隨之增加,並呈現指名道姓的碎片化趨勢。最新的例子,則是某位大陸微博美粧博主在日本神社拆下寫着「香港人加油」的許願牌並埋到地下,將全過程發在網上之後,遭到香港網民「起底」,報復性泄露其個人身份及戶籍地址。
屬於政治對立的兩方互相「起底」和「人肉搜索」,在網絡上,確實形成了某種政治對抗的景觀。雖然這種對抗,因為一方的起底者,往往並不是被另一方人肉的對象,它們發揮作用的機制與受眾都互不相同,所以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戰場。
若具體分析,前者的邏輯較為簡單直接,是以藉助國家機器、或就是國家機器自身,來威懾或懲罰違反其政治規訓的線下、真實的個體。與這一類「人肉搜索」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是它背後的舉報制度——若沒有對國家機器有所回應的預期,這種曝光在最初就可能不會出現,或者遠遠發揮不了它現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