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逃犯條例

劉銳紹:林鄭的「撤回」與辭職傳聞都只是緩兵之計

此時「撤回」,恐怕遠水難救近火。而近期林鄭月娥多次閉門會議的內容遭泄漏,可能只是為她增加一層保護衣,讓外界感到她是身不由己。

2019年9月3日,林鄭月娥於行政會議前見記者。

2019年9月3日,林鄭月娥於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19-09-04

#劉銳紹#林鄭月娥#逃犯條例#香港#評論

林鄭月娥今天在千呼萬喚之下,終於使用「撤回」(逃犯移交條例)的字眼。在此之前,又傳出她向中央提出辭職的傳聞(她本人已作否認)。在我看來,「撤回」和「辭職」都是緩兵之計:前者是中央和港府一起同意和希望共同有利的緩兵之計,後者則是主要對林鄭月娥有利的緩兵之計。

首先,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才願意「撤回」?我認為有三大原因。

一,美國一直在香港問題上只說不做,例如聲稱「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税區地位」,設立「香港人權和民主法」等 ,但每次當北京給予經濟好處之後,美國就會放輕在香港問題上向北京施壓。在北京眼中,美國所說的「制裁香港」只是一句空話,因為美國本身在香港也有很多利益(在港的美國公司接近一萬家,在港的美國人約有八萬人)。不過,最近美國國會研究「香港人權和民主法」的速度加快,香港泛民陣營同時感到北京和港府的壓力加大,所以也加快了對美國的遊說工作(一批泛民人士正部署訪美行程)。在此形勢下,北京和港府需要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才願意使用「撤回」這一字眼。

二,北京和港府也感到不可能在「十一」國慶之前解決香港的困局(林鄭已透露北京不會以「十一」作為死線),倒不如在此之前創造緩和氣氛,留待「十一」以後再說。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