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ON風物深度

教育遊戲如何更好玩,一個未來老師的腦洞

好玩還是有用,是教育遊戲化永恆的辯題,與其在零和博弈中焦頭爛額,不如開腦洞想想如何做出更好玩的教育遊戲。

特約撰稿人 陳恆一

刊登於 2019-08-24

#Game ON

這一年,我在香港大學讀國際教育專業,老師有時會在課堂教學時使用教育遊戲(educational game)——針對特定教育目標而研發的遊戲。 其中一課,老師選擇使用 Kahoot!上課。這是一款在線答題遊戲,老師提前設置好若干問題,所有同學登陸 Kahoot!的網頁,開始答題。每道題的背景顏色不同,而選擇題的四個答案選項則用紅藍黃綠四種不同形狀的色塊代表,答題時還有動感十足的背景音樂。遊戲最核心的是緊張刺激動態排名機制,每答完一題,系統會根據答案對錯和答題時長計算每個人的分數並更新排名——排名採用匿名制,不用擔心被其他同學知道自己的答題情況。老師會實時查看每一道題的答題情況,如果大部分人都答對她會馬上進入下一題,如果較多人出錯,她就會意識到我們並沒有理解概念,就會停下來詳細講解題目。遊戲過程中課堂氣氛很活潑,周圍同學都在專心答題。

Quizlet 的學習模式
Quizlet 的學習模式網頁截圖

那堂課 Kahoot!上有10道關於語言教學理論的題目,開始的3道我很快答對,分數位居班級前三,接着我連續答錯三道題,排名一路狂跌。我謹慎起來,花更多時間答題以保證準確,可惜最終排名還是處於中游偏下。課後,我清楚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漏洞,發現自己有了翻筆記複習的動力。這次親身體驗讓我對教育遊戲產生好感,具體到 Kahoot!,我認為它在檢測學生學習成果並給出反饋方面算得上是合格的教育遊戲。

早前端的 Game On 刊登唐健朗的《教學遊戲真的有助教學嗎?——來自香港的一線觀察》,作者也是港大研究生,曾經在課上作為學生接觸了同一款遊戲軟件。他覺得 Kahoot!的問答形式單一、用在課堂教學中操作麻煩,進而延伸到感歎香港一眾大學的老師使用教育遊戲的有心無力。也許因為專業不同,作為教育學碩士的我,和唐健朗的看法有分歧。就我的觀察,用Kahoot!作為即時檢測的工具已比傳統的試卷測驗要有趣和高效。也許會有老師對教育遊戲望而卻步,但至少我們中文教育專業的老師願意使用教育遊戲,她們的教學經驗豐富,出題時能把握難易度,再配合答案講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覺得 Kahoot!的形式單一,也可以試試 Quizlet,這也是教育專業的老師向我們推薦的。同為在線答題類的教育遊戲,Quizlet 有多種形式供老師挑選和組合,包括學習、單詞卡、書寫等7種。其中重力模式最複雜——遊戲畫面中,學習者位於某個星球上即將面臨藍色小行星的撞擊,小行星上附着老師設置好的不同學科的習題,例如中譯英,解釋某個物理概念,解二元一次方程等等,學習者要在行星撞擊前輸入正確答案。每答對七題就進入下一輪,遊戲難度提升,小行星下落速度變快,學習者要在更短時間內答題。如果之前有答錯的題,此時它會變成紅色小行星來撞擊你的星球,再次答錯就會 game over。Quizlet 的遊戲機制讓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任意組合多種模式搭配成獨一無二的學習集,比如中文課涉及到認讀詞語,就用單詞卡、學習、書寫、拼寫和配對組成學習集,物理課注重概念的理解,物理單位的計算,則可以用學習、單詞卡、測試、配對和重力組成學習集。當老師發布學習集的鏈接後,學生用電腦或者手機應用打開學習集就可以答題。目前,不少香港國際學校的老師使用這類教育遊戲,以期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並將學生的表現記錄在管理系統中。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