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教育游戏如何更好玩,一个未来老师的脑洞

好玩还是有用,是教育游戏化永恒的辩题,与其在零和博弈中焦头烂额,不如开脑洞想想如何做出更好玩的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如何更好玩,一个未来老师的脑洞

这一年,我在香港大学读国际教育专业,老师有时会在课堂教学时使用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针对特定教育目标而研发的游戏。 其中一课,老师选择使用 Kahoot!上课。这是一款在线答题游戏,老师提前设置好若干问题,所有同学登陆 Kahoot!的网页,开始答题。每道题的背景颜色不同,而选择题的四个答案选项则用红蓝黄绿四种不同形状的色块代表,答题时还有动感十足的背景音乐。游戏最核心的是紧张刺激动态排名机制,每答完一题,系统会根据答案对错和答题时长计算每个人的分数并更新排名——排名采用匿名制,不用担心被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老师会实时查看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如果大部分人都答对她会马上进入下一题,如果较多人出错,她就会意识到我们并没有理解概念,就会停下来详细讲解题目。游戏过程中课堂气氛很活泼,周围同学都在专心答题。

Quizlet 的学习模式
Quizlet 的学习模式

那堂课 Kahoot!上有10道关于语言教学理论的题目,开始的3道我很快答对,分数位居班级前三,接着我连续答错三道题,排名一路狂跌。我谨慎起来,花更多时间答题以保证准确,可惜最终排名还是处于中游偏下。课后,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发现自己有了翻笔记复习的动力。这次亲身体验让我对教育游戏产生好感,具体到 Kahoot!,我认为它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并给出反馈方面算得上是合格的教育游戏。

早前端的 Game On 刊登唐健朗的《教学游戏真的有助教学吗?——来自香港的一线观察》,作者也是港大研究生,曾经在课上作为学生接触了同一款游戏软件。他觉得 Kahoot!的问答形式单一、用在课堂教学中操作麻烦,进而延伸到感叹香港一众大学的老师使用教育游戏的有心无力。也许因为专业不同,作为教育学硕士的我,和唐健朗的看法有分歧。就我的观察,用Kahoot!作为即时检测的工具已比传统的试卷测验要有趣和高效。也许会有老师对教育游戏望而却步,但至少我们中文教育专业的老师愿意使用教育游戏,她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出题时能把握难易度,再配合答案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