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逃犯條例中美貿易戰

四個學者告訴你,G20前後,香港的抉擇與未來

請願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G20?如何看待重新被提出的訴求「真普選」?在國際政治中,香港目前的地位、角色是怎麼樣的?香港學者、海外學者又如何研判影響香港前途的槓桿因素?

2019年6月26日,民陣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G20 Free Hong Kong Democracy Now」集會。

2019年6月26日,民陣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G20 Free Hong Kong Democracy Now」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評論組

刊登於 2019-06-28

#G20#逃犯條例#中美關係#香港#評論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28日、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其中,中美領導人的會面與貿易戰的進展無疑是最大焦點,習近平及特朗普(川普)也已敲定於29日會面。

而就在26日,香港反對《逃犯條例》運動的聲勢不減,當天香港市民自發組織「馬拉松式請願行動」,向參與G20峰會的19國駐港領事館遞信請願,請求各國於峰會上「就香港現況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施壓」。民權陣線組織當晚再在中環舉行「G20 Free Hong Kong Democracy Now」集會,表達社會決心。

大會上志願者用不同語言唸出請願書,人們在現場舉起手機打光,形成光海一片——這些場景令香港社會感到鼓舞。不過,如何評估這些行動的成效?G20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種方式能夠施壓香港決策者?

短短兩週,無論形式、型態,「反送中」運動每天都是新的。這樣一場去中心化的運動,從6月20日起,曾短暫地將五項訴求變為四項,移去了「特首林鄭下台」;但在26日由民陣組織的行動中再次恢復,完整的五項訴求包括「完全撤回逃犯修例、追究警方開槍責任、不檢控及釋放示威者、撤銷定性6月12日集會為暴動,以及林鄭月娥問責下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