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探索學院

再訪 Ian Johnson:宗教復興遭遇收緊治理,中國要打一場「靈魂之戰」嗎?

再訪張彥,我們想要了解,這兩年中國收緊宗教政策,有沒有改變他對中國的宗教復興及宗教治理的看法?跳出他的作品,他對中國社會發展有哪些期待?

張彥。

張彥。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符雨欣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03-15

#中國宗教#Ian Johnson#張彥#探索學院

「這是北京白雲觀,你們看,那時空無一人。」

2019台北國際書展的公開沙龍上,曾經獲得普利策獎(Pulitzer)的美國記者張彥(Ian Johnson)向台下的觀眾介紹自己的書《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談到為什麼會對中國的宗教現狀感興趣,他在投影上打出一張在白雲觀拍的照片——那是1984年,22歲的張彥是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北京大學的交換學生,他和朋友一起捧著出版於文革前的《納格爾百科指南:中國》(Nagel’s Encyclopaedia Guide:China),騎著自行車嘩啦啦地按圖索驥北京城裏四散的廟宇。白雲觀是其中一個——但正如文革中被毀壞或封閉的許多廟宇一樣,白雲觀空蕩蕩的。

端看現在,白雲觀每逢節假日都會遭遇大批人潮,香爐上的狻猊被遊人摸得鋥亮。即便是在1951年,白雲觀也是人們最喜歡去的場所之一,老舍寫那時候北京人過春節,元旦那天城內外有許多寺院開放,「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厂甸)是最有名的」。

然而張彥與中國廟宇的第一次會面,卻是這樣的灰落落、冷清清,這讓從小隨著母親信仰基督教的他感到悲觀,「中國沒有宗教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