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什麼是「完美的校園」?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組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9-03-11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Acrux,回應《重磅調查:被強制絕育的淳子的一生》

拋開這個「冤案」不說,到底應不應該為「障礙」人士強制絕育?

我覺得是不妥當的,因為「障礙」從來都是隨時代進步與人的意志而改變的,以前治療精神病人的方法很簡單粗暴,著名的前額頁切除手術創始人還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新型的治療手段和藥物被開發出來,很多曾被認為「不治」的精神問題和缺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被治癒,從時間流的順序上來看,沒有任何人是理應被「絕育」的。

再者,日本因為人口基數小於中國,所以讓一些讀者產生「障礙人士」數量不多的錯覺。事實上中國患有現階段不可治癒精神疾病或「不治之症」的人口可能達到數十萬之眾,要求這數十萬人被實施此類非人道的措施顯然於情於理都很難實現。

當然我不反對特定語境下的「優生」因為「優生(birth in health而非engenics)」的定義是使用有效的醫學手段治療干預遺傳疾病並改善遺傳質量,1995年的《生命倫理百科全書》將engenics定義為一種「適者」強加於「不適者」並限制「不適者」出生的,歧視少數人和少數人群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並在18屆國際遺傳學大會上通過了關於在今後科學文獻中不使用engenics一次的決定。

birth in health而與engenics這兩者的區別上面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前者是社會普及正確的科學知識,用科學手段鼓勵人群改善遺傳質量,後者是通過強制手段迫使「障礙」群體依從其規定的原則從而使其遭到非人道的對待。

現代社會更應該普及對各類「缺陷」的認知,讓普通人認識到許多「缺陷」可控可治,對現階段患有不可治癒疾病的群體也應該給予人道對待,發揚平等對待和幫扶的意識,積極發展生物科學來解決存在的問題,而不應該是傳播嫌惡與憎恨進而演化成歧視和迫害。因為我們要解決的是問題,而不是存在問題的人。

2. Spencer,回應《「正妹、高分、老殘窮」:這群台灣高中生對放榜新聞說不》

超有感觸的,不禁讓我好奇,如果我誕生的社會也對學生差異有更大的包容,給予學生對人生更大的掌控權,我的人生會多不同。在香港中學讀書只有滿滿的窒息感,感覺生命都被體制凌駕,對自己的人生毫無選擇權,對無理的校規、不感興趣的學科、成績至上的氛圍,只有服從的份。上了大學以後,學了社會科學,才真正感覺到腦袋轉動,察覺到人生有比追求成績更多更多的可能性,回頭看看在中小學體制的年好像都是渾渾噩噩毫無意義地渡過的。接觸更多外國的朋友,更加覺得自己就算是比他們花更多時間在學習上,視野跟好學程度都比他們狹窄。台灣學生跟老師實在是很勇敢而且強大,希望他們的醒悟跟對抗能改變社會生態,讓更少人被追求成績至上之風所害。

3. 月影,回應《白信:新疆的「漢化」,還是內地的「疆化」?——新疆紀行之三》

我覺得第三篇是十分解惑的一篇,比如我一直以來的疑惑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到底是怎麼來的,現狀是不是證明這個制度已經破產了?讀完明白了,源頭還是機械執行的斯大林主義,以及一帶一路的提出果然是和新疆局勢有所關聯。

再說說我的看法吧。作為內地漢族,確實維族的遭遇不可能直接波及到我本人及親友,維吾爾族群以及伊斯蘭文化都是離我相當之遙遠的東西。或者說新疆的一切一直以來都是被符號化的,以前是能歌善舞+物產豐富,56個民族一家親,現在是戒嚴+集中營,極權樣本。但是正像作者所說,新疆有着非常可怕的溢出效應,「成功模式」非常容易被移植到同樣維穩壓力巨大的內地,巨大的國家機器一旦開動,可不會長個眼睛看你是哪個民族。所以我無法做到隔岸看戲,即使這套體系真的讓新疆越來越「穩」了。

4. KajiRyoji,回應《記者手記:誰真的在乎校園裏發生的那些事?》

看了兩篇校園欺凌的文章,想到了幾件自己的經歷。小學時,一個傢伙趁我不注意,在眾多女生面前突然脱掉我的褲子,當時我的反應十分激烈,然後對方被我嚇到,反覆道歉,但我依然記憶猶新……初中時,同班同學在我負責換礦泉水桶的時候把桶搶走扔到樓下,後來我哭着找班主任,結果老師把對方按在辦公室的桌子上胖揍,但也指責我「不懂寬容」,現在想起來還是不服氣,覺得老師簡直是在攪混水不分黑白……到高中,我的同桌會仗着身強力壯在小事情上找我麻煩,一次惹急了我差點要舉起鐵的凳子砸他,終於想到後果沒有動手,後來甚至在家裏自制了一可樂瓶的氯氣,威脅他再欺負人就在課堂上打開,直至後來高二分文理班離開了他,學校生活才有改善。

這些小事情埋在心底,好久沒有翻出來,但仔細想想,的確在很長時間上影響了我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可以看出當時很多老師在處理這些問題上要麼不作為,要麼採取粗暴而低效的辦法,低估了欺凌的危害,既沒有讓施暴方認識到錯誤,也沒有消除被害者的心理陰影。學校本應是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塑造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但忽視欺凌的問題,在後一點上就是失敗。因此畢業多年後,再去看那些當年的欺凌者,並不覺得他們的人生有多麼有趣或走了多遠,真是可悲可歎。

5. 痂銘、Johnnyzhong、鹹魚姬,回應圓桌話題《黑客揭露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信息被全面監控,自由聊天為何那麼難?》

痂銘:對於普通人而言,微信朋友圈和群都會被監控以至於觸發敏感詞,引來屏蔽甚至喝茶,但私聊可能因為數據量過大或不會觸發輿情所以不會被監控,語音聊天也相對安全。個人做法是朋友圈用暗語或者圖片編輯,群裏不發,私聊發的做法對抗監控。

微博主要以刪帖和炸號為主,普通用戶被喝茶的比例相對較小,需要小心的是被紅衞兵們立靶子。去年出了幾次微博圍剿的事件後我直接把以前的私人博文備份後全刪了,私人好友也放在一個分組裏萬一出什麼事可以一鍵拉黑避免直接波及。

審查是無處不在的,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一個缺乏「信仰」和「初心」的時代,竊竊私語或高談闊論可能會引來一些麻煩,但已經不會引來一顆子彈了。

Johnnyzhong:到底要做到哪種程度才有可能被喝茶?

痂銘:@Johnnyzhong: 原創信息引發輿情,明文攻擊制度和領導人,牆外曝光個人信息的情況下的批判,都很有可能被喝茶。

此外,任意大會期間,敏感紅線會不可預測的收緊。

鹹魚姬:補充一下,微博確實以炸號為主,但近日也有人因為發了空氣質量相關的微博被請喝茶了,連同轉發的也有被喝茶的,特殊日子特殊待遇。

6. oooOooo,回應圓桌話題《黑客揭露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信息被全面監控,自由聊天為何那麼難?》

老大哥都是幕後,正真在操刀的,都是「小大哥們」。曾和一位騰訊的監控員聊,吐露騰訊有4萬多名監控審核員,每個微信用戶都有對應負責的聊天監控人員,且有一套完善的監控機制:機器先做敏感信息篩選,達到觸發條件後,由底級別的人員跟蹤,跟蹤到確有問題,再上報到高級組別人員處理,根據嚴重程度逐級上報直到報給官方。

另外,明星等社會公眾人物有專門的組別人員監控,一定很好奇他們怎麼知道某個賬號就是某明星呢?此人回答,一個人微信裏的吃喝拉撒睡都能看到,怎麼就證明不了他是他呢。

當然,雖然是24h人工監控,半夜值班時也有瞌睡的時候,晚上打打洋工常有的事,所以「不堪入目的事」,各位切記後半夜再說哈哈。敏感東西發朋友圈也只有你自己看得到。另外,養成常刪聊天記錄的好習慣,如果你沒問題,刪掉手機端記錄後,騰訊也不會存太久。

想一想,真應證了一路老話:人在做,天在看!不過這個「天」不是誰,就是在我們每個微信屏幕後,「默默守護」的小精靈,以及「關懷備至」從不留名的老大哥!

7. Adam_S,回應圓桌話題《黑客揭露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信息被全面監控,自由聊天為何那麼難?》

嘗試了一下圖片中的地址,這是穿越火線(大陸已經不是很流行的fps遊戲)中的一個活動圖片。另一個地址應該是指向騰訊視頻。

比較傾向於相信這是一個網吧監控數據,可能對於政府來說,網吧是比較有可能窩藏自己想抓捕的人的地方,也有可能有人通過公用機器發表言論。因此進行實時監控…

640個G的信息,感覺數據量也是匹配的。

問題在於,政府可以對網吧進行監控,也可以通過每個人的實名制追隨到這個人的設備,最終對想監控的人進行監控。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8. 5566、Sonja、EEE222,回應圓桌話題《連日引發亞裔歧視爭議,你怎麼看?》

5566:當西方人設法建立更多元的流行——尤其當他們意識到單一口味的流行是病態的時候,東方人反而希望保留這種來自西方的舊的,並不多元的流行。

Sonja:美當然可以也應該是多元的,問題是今天這種選角方式,到底是滿足了西方人對亞洲人的獵奇式的想像,還是真的具有挑戰主流審美標準的力道?

假如Vogue真的能夠因此帶起一股「亞洲熱」,讓許多西方人因此追逐起這樣的五官,我才相信這真的是在打破主流、解構權力。否則就只是把他們自己對亞洲的美,以刻板印象的方式又再玩弄了一次罷了——彷彿亞洲可以美都只是因為他不同於西方。

5566:在他們自己長得出來的範圍,從夢露時代到現在,男女的主流美也一直在更換啊? 或者你所謂打破是指「整形」?你的邏輯仍然會回到東方人要不要試著建立/正視已經存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的多元長相,也就是自然中必然發生的樣子,而不是把「別人講什麼」都當做惡意。

Sonja:西方社會的主流審美也確實一直在改變沒錯啊,但是他們曾幾何時用過亞洲社會「崇洋媚外」的方式來追求、改變他們自己的審美呢?

但我的重點並非要他們應該用這種方式來「景仰」亞洲、或是應該用亞洲審美來矯正自己的審美。(這是打破權力結構,但也建立了另一種新的權力)

我只是想說今天Vogue這種看似納入「多元」審美其實還是歧視的,因為他們很刻意強調了所有與西方人的反面,就像我最後一句說的:亞洲可以美,都是建立在「跟西方不一樣」——這種思維其實仍然不脱西方中心不是嗎?所有的價值標準都是環繞著西方社會來建構的。

我也同意你說的亞洲人不要沒事就玻璃心,覺得別人都在惡意攻擊,今天Vogue這種行為被上升到辱華也是有點超過了,最多就是西方人正好自曝其對亞洲的貧乏想像跟認識吧。不過有時也正是在這種無知中,我們能將權力最幽微的作用看得一清二楚。

EEE222:我覺得我們必須承認亞洲盛行的審美觀就是和典型亞洲人的細眼小鼻不同,這和尊不尊重、口味多不多元沒關係。

我覺得這次爭端的重點不是在歧不歧視,而是在兩個事實並未被認清:事實一是歐美本身並不接受「對亞洲而言,盛行的審美就是眼睛較大、鼻梁較高」,他們堅持「自己想像的亞洲之美」的樣貌;事實二是亞洲人受歐美牽制下產生的自我矛盾,一方面社會文化脈絡影響下我們已不自覺的擁有某種對「美麗」的模板——並非細眼矮鼻的模板,一方面當歐美人士加諸亞洲模板在我們身上時,我們由於許多原因——保護當事模特、或對於需保持開放心胸的自我訓誡——我們得堅持這樣的典型亞裔面孔足以代表亞洲成為代言者。因為歐美選了一個和我們主流價值觀不一樣的模特出來,因此讓我們產生很多自我矛盾以及衝突,無法正視盛行亞洲審美與典型亞裔面孔的落差。

9. LFZ,回應圓桌話題《連日引發亞裔歧視爭議,你怎麼看?》

作為一個中國人,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大多對這些紛擾保持着基本的理性,另一面在網絡世界裏,這些節奏卻愈演愈烈,直到上升為能代表民族意識的境界。我不知道是現在的人們都習慣在虛擬世界裏換上另一幅面孔,還是有某種看不清源頭的力量在這片無法之地上大肆行虐。希望大家下次「概括」中國時,也能少一些刻板印象,網絡上的中國並不是真正的中國。

10. 鹹魚姬,回應圓桌話題《廣東中學擬設智能手環定位學生、統計健康數據等,這是枷鎖還是防護?》

華附(華南師大附中)、省實(廣東省實驗中學)、執信、廣雅是廣州前四的名校,其中執信和廣雅是歷史比較久的傳統強校。從近年的高考成績來看,二中有超越廣雅的勢頭,其中一個原因是二中在「郊區」開設新校區之後實行了在廣州中學中罕見的全封閉住宿制。由於老城區土地限制,廣雅沒辦法像二中那樣開設「牧場」,於是開發起了「項圈」?

這個新聞看上去更像是舊聞,可怕之處在於牆內讀者看到之後一點都不會感到驚詫。從赫赫有名的衡水中學,到廣雅、真光的「項圈」,其實本質都是追求對學生的完全控制。

家長們會喜歡這個手環,因為手環象徵著孩子是可控、可隨意塑造的。家長們也只能喜歡這個手環,因為牆內孩子以後要過上體面生活有且只有一條路——考上知名大學。讓一個可控的孩子在高考出成績顯然比一個有靈魂的孩子容易得多。假如有一天大腦可以植入控制芯片,我相信家長們很樂意讓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就自帶「出廠設置」。

我不知道廣雅需不需要流水線上的學生,但牆內社會必然樂見其成。公權控制私領域,家長視孩子如私產,三綱五常死而不僵,現代科技最終只能成為反烏託邦的最大助力。在全面倒車的社會,過去廣雅所標榜的理念順理成章被埋入土裏,一如已成殭屍的北大。強權之下,誰敢不跪?今天這些學生帶上了手環,被迫著在課堂上舉手;明天這些長大的精英學生就會讓所有公民戴上手環,讓他們歌頌大家長,讓他們24小時都正能量。完美的校園,完美的社會,一如伊藤計劃的小說《和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