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廣東中學擬設智能手環定位學生、統計健康數據等,這是枷鎖還是防護?

校園進出、消費購物、日常考勤、傳感器、睡眠數據、運動數據......這些功能哪些合適哪些不當?

中國一所中學將電子監控裝置引進校園。

中國一所中學將電子監控裝置引進校園。攝:VC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03-06 發起

校園進出、消費購物、日常考勤、傳感器、睡眠數據、運動數據......這些功能哪些合適哪些不當?是枷鎖還是防護?

學校需要智能手環嗎?你理想的校園智能手環是什麼樣?

智能手環已非首例,去年更有杭州一中學的「天眼」事件,怎樣的校園,才是理想的「智慧型校園」?

微博網友 @csstststst_ 3月4日貼出信息指,廣東廣雅中學花費485萬人民幣採購智慧校園信息化項目,其中包括學生智能手環。由於貼出的中標公告中顯示手環可監測學生位置、區域人數、心率、運動及睡眠數據等多項信息,作為廣州市直屬重點中學的廣雅,立刻引發網民對於學生隱私的熱議。

據廣東廣雅中學2018智慧校園信息化採購項目(CZ2018-1290)中標結果公告顯示,廣雅中學將採購3500個電子手環,用於監控學生位置、區域人數、課堂點到、進出校園、危險區域進出狀況、心率運動睡眠數據等信息,手環也與學校門禁系統及消費對接,學生可使用手環出入和消費,另外也設置SOS通知系統。

另據其報價明細表顯示,該智慧校園項目主要分錄播系統建設、計算機室設備配置、教師手提電腦配置、學生宿舍樓語音電話及廣播建設、無線物聯網覆蓋建設、精密空調建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建設、智慧學習平台建設等。

《公告》中提到,通過此手環和校內部署的RFID模塊,「可以定位學生校內外位置區域,並在地圖中顯示,也可以提供校內位置熱圖和散點圖」。而「物聯管理系統」則有課堂統計功能:「可顯示並記錄到課人數、課堂活躍度、學生舉手次數等信息」。

輿論發酵後,廣雅中學3月5日晚回應稱,採購手環是為了適應新高考改革實施選課走班對教育教學管理的新需求,以替代原先一卡通的教務功能和運動心率監測功能,只在部分教學環節或學生有需要時才需使用。校方也表示目前項目正在優化論證中,並未投入使用。

對於隱私問題,校方稱,任何產品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只有利於課堂建設才會推出,保護學生的私隱是基本原則。

事實上,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多地校園,已有使用智能手環先例。2018年9月1日,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學開學典禮上,校長為學生代表分發了智能手環,該手環具有一卡通消費門禁、人員定位軌跡、人流量統計、自動考勤、體育信息化、專家指導、家校互通等功能。

廣州真光中學於2017年底曾在部分班級試行使用智能手環。手環分為學業發展、德育管理、健康運動、消費借閲、動態積分等五大功能,可收集記錄在校學生各方面信息,如學生是否到校、上了哪節課、在體育課的運動量是否達標等信息。手環還設置了走班管理、生涯規劃等功能。學校藉助大數據分析,根據每名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指導。但試行一年之後,就因為續航時間、結算管理等問題停用。

去年5月15日,一組「杭州這所中學教室裏裝上了『天眼』」的新聞圖片也曾引發爭議。杭州第十一中學採用「智慧課堂行為分析系統」,使用課室攝像頭,對學生的課堂行為和聽課時的表情進行採集和分析,從而提出應對或干涉措施。

據新京報報導,除了在起立的瞬間完成全班點名,系統每隔30秒還會進行一次掃描,針對學生們閲讀、舉手、書寫、起立、聽講、趴桌子等6種行為,再結合高興、傷心、憤怒、反感等表情識別,分析出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狀態。以上述數據為基礎,判斷出學生的專注程度,還會製作出「課堂專注度偏離分析走勢圖」、「不專注學生名單」等,利用平板電腦為老師提供即時課堂行為數據,可作為成績評定的超強輔助,反過來也能讓老師調整教學方式。「天眼」看似與普通的攝像頭沒有區別,但實際上該攝像頭可識別、收集學生的表情和動作,可調整方向將關注物拉近,在後台進行一系列大數據分析,比如課堂實時考勤數據、課堂專注度偏離分析、課堂行為記錄等。

負責人認為,學校此舉是為了「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以便調整教學內容」 。「運用這個系統,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同學是在專注聽課,哪些同學是在開小差。」杭十一中校長倪子元說。VICE中國曾報導此則新聞稱,「校園面部表情監控技術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會為中國的電影事業培育出更多的好演員。」

網民 @RR13還是想和西爾莎結婚 3月6日依據其本人2011年至2014年在廣雅學習期間的經歷,對學校聲明提出4點追問,認為校園卡已經能滿足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需要,手環多此一舉;走課制下不用定位追蹤也能順利進行教學課程;智能手環在招標前是否徵得學生同意存疑;學校此舉已涉及侵犯學生個人自由及隱私安全。「 廣雅不需要流水線上的完美學生,我們需要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的學弟學妹。」

針對廣雅中學事件,部分網友稱之為「現實版黑鏡」、「科學畜牧路線」,也有人認為是為學生安全著想,數據並未涉及太多隱私信息,可以接受。怎樣的校園,才是理想的「智慧型校園」?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朱雯卿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