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還願》爭議的兩重模糊:遊戲表達的意義與「被侮辱」主體

中國現實的政治環境就是國家元首代表着整個國家機器,而國家機器又遮蔽了「市民社會」。《還願》的出現恰如一次精準的皮下注射,引發一系列症候性的疼痛與痙攣。

《還願》爭議的兩重模糊:遊戲表達的意義與「被侮辱」主體
《還願》遊戲畫面。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在筆者看來,《還願》事件的模糊性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對於這兩個問題的澄清,也是以左派自居者在站隊之前必須要完成的一步。

第一重模糊性在於,遊戲製作者這種行為是否是一種有意義的政治表達,是否有進步意義可言。這是我們想要為其辯護時首先遇到的障礙。《還願》在國內的遭遇讓人聯想起2013年張懸在曼切斯特大學演唱會時的風波。當演唱會進行到一半時,張懸接過台下聽眾的青天白日旗,表示這是他們的「national flag」,並以「I’m proud to introduce my country.」回應大陸學生的質疑。在此之後張懸即在大陸遭到一定程度的「封殺」,並取消了在北京的演唱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