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為挽救收視率宣佈增設「最佳人氣電影獎」遭反彈而撤回,宣佈只有兩首電影原創歌曲的入圍者可以在頒獎典禮表演被譏大小眼後改成全部上台,為了縮短頒獎時間宣佈將利用廣告時間頒發最佳攝影、剪輯、妝髮與實景短片四獎惹得李安等人聯名抗議才打消主意,好不容易找到典禮主持人 Kevin Hart 卻因昔日恐同言論爭議而請辭等風風雨雨,再不到一天的時間,史上「第二遭」(上回是1989年第61屆)沒有主持人串場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就要在加州洛杉磯的杜比劇院盛大舉行。
影藝學院能跟上時代腳步?
在討論以10項提名領先的《Roma》(羅馬)、《The Favourite》(真寵)各要獲得幾座獎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先將往事提醒各位讀者:第87屆和88屆連續兩年主配角四個演員項目的20席入圍者,因全都是白人而惹來「奧斯卡好白(#OscarSoWhite)」之譏;以及第88屆頒獎典禮上的串場節目找來亞裔兒童扮演會計師,因對亞裔形象流於刻意所流露出的嘲諷,而引發抗議事件。正所謂有批評才有革新,影藝學院於是廣邀世界各國優秀影人成為會員,針對會員的組成比例進行微幅調整以達到多元性,如此總算迎來第89屆有兩名黑人演員獲獎、黑人同志題材的《Moonlight》(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擊敗叫好叫座的《La La Land》(樂來越愛你)勇奪最佳影片獎的驚喜結果。
第90屆最大贏家是《The Shape of Water》(水底情深),導演是長年在好萊塢發展的墨西哥人Guillermo Del Toro,他用迷人的類型外衣講述了一則關懷少數族裔的政治寓言;至於拿下第二座奧斯卡影后的演員Frances McDormand,上台領獎時送給現場貴賓兩個字「Inclusion Rider」,亦即「多元附加包容條款」,呼籲大家應該努力推動性別、族群的平權並尊重多元價值,確保銀幕裡的世界更為貼近真實世界。
影藝學院這兩年的努力改變,從本屆入圍名單就看得出來。第91屆奧斯卡入圍名單出現不少新紀錄,最重要的莫過於 Netflix 投資拍攝的《Roma》改寫串流平台歷史,成為首部「無正式票房成績」(註)的「最佳影片」候選者,而且它同時也代表導演Alfonso Cuarón的祖國墨西哥,入圍了最佳外語片獎。Alfonso Cuarón和另兩位年紀相仿的墨西哥同鄉Guillermo Del Toro、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常被稱為「墨西哥三傑」,今次他如果以刻劃個人童年記憶的黑白片《Roma》獲獎,將為西語系影人在好萊塢的發展寫下傲人新頁(墨西哥三傑在五年內以四部片,贏得四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現階段重點已經不是《Roma》最終將會拿下幾座奧斯卡?而是影藝學院會員的美學品味和時勢敏感度能否跟上腳步。
根據奧斯卡過去20年的紀錄,同時入圍外語片和最佳影片的作品有三部,分別是奧地利的《Amour》(愛‧慕)、台灣的《臥虎藏龍》及意大利的《La vita è bella》(美麗人生),它們不約而同在最佳外語片獎掄元,卻在最佳影片項目敗北。奧斯卡這兩年因會員組成微調,投票意向方面於是產生質變,加上近期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墨長城」爭議大力助攻,由一個家庭的起落去見證一個時代的開始與結束的《羅馬》看似小品溫情,卻又由小言大,極有機會在這波求新求變的浪潮中取得優勢,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所以現階段重點已經不是《Roma》最終將會拿下幾座奧斯卡?而是影藝學院會員的美學品味和時勢敏感度能否跟上腳步,不只是做出決定,更要創造歷史——因為《Roma》它當之無愧。
誰在傳遞「正宗美國精神」
奧斯卡從提名到獲獎,皆是由影藝學院會員投票產生。事實上,各種風向與媒體操作,往往都會影響投票意向,而投票行為本身更是一種政治性的展演。所以與其將奧斯卡的入圍與得獎視為美學的評比較勁,不如把它看成好萊塢電影產業對於當前美國主流政經路線的回應,以及面對普世多元進步價值的自我反省和惕勵。
《Black Panther》在心態上由封閉以致開放的轉變,傳達了一種寬容大度、積極正向的「正宗美國精神」,這對比當前川普主政的大白人路線,似乎又形成一種微妙的揶揄。
在今年八部最佳影片入圍者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漫畫改編的《Black Panther》(黑豹)。或許在藝術成就上,《Black Panther》無法超越同為漫畫改編的《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但是作為北美歷史上票房最高的超級英雄電影,它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指標性意義在於,這部由黑人導演、黑人演員通力合作以彰顯非洲力量的商業動作片,透過瓦干達這個虛構國度的君主帝查拉(也就是超級英雄黑豹)面對外侮威脅,在心態上由封閉以致開放的轉變,傳達了一種寬容大度、積極正向的「正宗美國精神」(誰叫它改編自美國漫畫呢),而這樣的價值取向對比當前川普主政的大白人路線,似乎又形成一種微妙的揶揄。誰說《Black Panther》在票房上的成功,只是場面浩大特效做足,而不是在內容訊息上滿足了美國觀眾對於當前局勢的憤怒和不滿?
與其將奧斯卡的入圍與得獎視為美學的評比較勁,不如把它看成好萊塢電影產業對於當前美國主流政經路線的回應,以及面對普世多元進步價值的自我反省和惕勵。
有趣的是,入圍八項的《Vice》(為副不仁)和入圍五項的《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雖然敘事手法、內容情節與《Black Panther》南轅北轍,但是內在核心所欲連結、彰顯的美國精神,卻是和主人翁帝查拉的「英雄旅程」互通聲氣的。這兩部片都是取材真實事件,兩位導演都是拍攝胡鬧喜劇起家。
「他們需要一個國家概念」
講述美國副總統Richard Bruce "Dick" Cheney(迪克錢尼)混跡政壇半生起落的《Vice》,是一部「非典型」的傳記電影。導演 Adam McKay 選擇從一個非常別出心裁的角度進行切入,頻頻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對話,以此刻劃出一手主導波灣戰爭的鷹派政客錢尼的事業與生活。《Vice》除了劇本挺有意思,表演也非常有看頭。奧斯卡演技獎向來被戲稱為名人模仿秀,英國國王、女王、首相、印度聖雄、非洲獨裁者、還有很多藝術家的「分身」紛紛得到肯定,唯獨扮演美國政客最不受青睞,至今只有扮演林肯總統的Daniel Day-Lewis 獲獎,以往在電影中扮演過尼克森、柯林頓、希拉蕊、小布希的演員無論演得多好都得不了獎,有時連入圍都沒機會。這回《Vice》一舉入圍了三位演員,飾演錢尼的「前蝙蝠俠」扮演者Christian Bale 贏面最大,我則特別喜歡飾演錢尼之妻的Amy Adams 的演出。Amy Adams是這十年最傑出的好萊塢中生代演員,她以此片獲得第六度奧斯卡提名(前五次皆未獲獎),次數僅次於以《The Wife》(愛‧欺)七度入圍的Glenn Close。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人各自角逐的項目是女配角和女主角,但是恰好皆以「名人的妻子」角色入圍。說真的,演名人入圍奧斯卡的演員太多了,有時演名人的伴侶入圍,勝算反而較大,例如在《The Danish Girl》(丹麥女孩)中扮演變性人之妻的Alicia Vikander、在《A Beautiful Mind》(美麗境界)中扮演諾貝爾得主John Nash之妻的Jennifer Connelly 即是二例。
不只民眾需要一個國家概念,正在看電影的觀眾也需要一個國家的概念,就連正在評獎的評審,準備投票的影藝學院成員,或多或少都在尋找一個國家的概念。國家意味著格局,格局意味著獲勝。
《Vice》裡頭有場戲頗有意思,九一一事件以後,副總統錢尼急於攻打伊拉克,與幕僚商討如何向美國人民說明出兵原因,這時有人說「他們需要一個國家概念」,這時與會人士全都笑了。這句話說得多麼好呀!不只民眾需要一個國家概念,正在看電影的觀眾也需要一個國家的概念,就連正在評獎的評審,準備投票的影藝學院成員,或多或少都在尋找一個國家的概念。國家意味著格局,格局意味著獲勝。《Roma》從一個家庭、一個個人觀點去形塑一個國家概念(而且是第三世界國家);《Black Panther》是用虛構的非洲的瓦干達巧妙地指涉當代美國的對外處境;《Vice》則是以錢尼副總統這個陰沉算計的反英雄人物去概括「前歐巴馬時代的美國」;再進一步分析,平了《Roma》提名成績,近年深獲國際影壇重視的希臘導演Yorgos Lanthimos 入圍十項奧斯卡的第三部英語發音電影《The Favourite》,透過女王和女官之間的愛恨癲狂,總結了前民主時代的英國宮廷此起彼落的權力消長;就連取材1960年代知名黑人鋼琴家和所僱用的意大利裔司機兼保鑣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的真實事件拍成的公路電影《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都在形塑一個保守美國如何逐步進行自我修正的正向過程。
在《Roma》裡頭,國家和女人當自強的勇敢新生活劃上等號;《黑豹》則告訴我們國家應該更有自信並肩負使命和責任維持秩序;而國家在《Vice》中只是以錢尼為首的利慾薰心政客進行暗盤交易的籌碼,反倒是家人無論如何都居於更核心的地位;《The Favourite》索性點醒你國家根本是沒了愛去了性再空虛不過的藉口。在此姑且跳過兩部與政治較沒那麼相關的音樂電影——講述美國夢起落的《A Star Is Born》(一個巨星的誕生)和強調家庭是你我最終救贖的《Bohemian Rhapsody》(波希米亞狂想曲),本文最後我想特別比較一下《Green Book》和《BlacKkKlansman》(黑色黨徒)這兩部以美國種族歧視被默許的1960年代為背景的懷舊片子。
《Green Book》裡那位性格孤冷傲嬌的黑人同志鋼琴家,對於自身膚色、種族及性向的困惑和焦慮,一方面因為透過白人角度帶有距離,一方面不夠細膩。當然這也跟導演Peter Farrelly的格局視野有關,他顯然更在乎拍出一部打動人心的溫情小品。
《BlacKkKlansman》會顆粒無收嗎?
簡而言之,《Green Book》和《BlacKkKlansman》(黑色黨徒)都是好電影,但後者對於時代和種族的辯證精彩多了。描述黑人鋼琴家和白人老粗跨越種族和階級友誼的《幸福綠皮書》非常討喜感人,但因為從白人老粗的觀點出發,成全了白人難免就簡化了黑人,所以片中那位性格孤冷傲嬌的黑人同志鋼琴家,對於自身膚色、種族及性向的困惑和焦慮,一方面帶有距離(因為透過白人角度),一方面不夠細膩。當然這也跟導演Peter Farrelly的格局視野有關,他顯然更在乎拍出一部打動人心的溫情小品,在此恭喜他做到了,可惜他的才華有限,無法像Alfonso Cuarón那般更進一步將個人生死悲喜化為國家縮影,為時代留下印記。而說到種族角度、黑人精神,強調暖心動人的《Green Book》和以白喻黑的《Black Panther》,其實亦都遠遠不及《BlacKkKlansman》波瀾壯闊。或許應該說,《BlacKkKlansman》是更為貨真價實的「黑豹」,不是美漫英雄黑豹,而是黑人平權運動團體「黑豹黨」。在風起雲湧的六八屆滿五十年之際,導演Spike Lee(史派克‧李)企圖透過一個看似俗化的警匪類型電影設定去啟黑豹黨議題,除了數十年未變的作者關注(非裔美國人的認同焦慮),借古(3K黨)以諷今(川普的種族主義)的意圖尤其濃厚。
Spike Lee是李安唸紐約大學時的同學,他比李安更早成名,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拍出《Do the Right Thing》(為所應為)這般經典之作,而且還以此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不過年少得志的Spike Lee不僅沒有李安的續航力,也缺乏其他黑人導演的奧斯卡緣,近年《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和《Moonlight》(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兩部黑人電影相繼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身為美國黑人電影宗師級人物的他卻是直至《BlacKkKlansman》才首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和影片獎。有趣的是,可能影藝學院瞧見他屢屢與獎無緣,三年前已頒給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在風起雲湧的六八屆滿五十年之際,導演Spike Lee企圖透過一個看似俗化的警匪類型電影設定去啟黑豹黨議題,除了數十年未變的作者關注(非裔美國人的認同焦慮),借古(3K黨)以諷今(川普的種族主義)的意圖尤其濃厚。
幾經浮沈,Spike Lee終於以取材黑人警察臥底3K黨真實回憶錄的《BlacKkKlansman》第三度入圍睽違27年的坎城影展主競賽,且在評審Ava DuVernay力挺之下贏得等同第二名的評審團大獎,雖然此片就藝術水平看來並沒有超越Spike Lee最好的幾部作品如《Do the Right Thing》、《Jungle Fever》(叢林熱)和《Malcolm X》(黑潮:麥爾坎),但仍維持高度自覺,Spike Lee依舊是那個有著滿腔憤怒、牙尖嘴利地鼓吹大黑人榮光的Spike Lee,令人慶幸的是《BlacKkKlansman》去年八月在美國正式上映後票房反應熱烈,有了近九千萬美金的票房成績當成後盾——只遜於Spike Lee在2006年執導的類型片《Inside Man》(臥底),這部從種族、從膚色、從髮型、從口音來辯證非洲認同的奇片總計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配角(有點諷刺的是入圍的卻是白人演員)、剪輯和配樂六項提名。必須知道的是,以此片入圍剪輯的Barry Alexander Brown和入圍配樂的Terence Blanchard,都是與Spike Lee合作將近三十年的資深夥伴,這回三人一同獲得提名,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無疑象徵著影藝學院對於Spike Lee這種激進大黑人獨立電影的巨大肯定。
最後,如果可以針對明天奧斯卡賽果來許個願,那麼我衷心希望,《BlacKkKlansman》這部比《Green Book》、《Black Panther》黑得更徹底,相較以反英雄方式解構美國英雄主義的《Vice》嘲諷得更大力的種族電影,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不至於顆粒未收。
註:在《Roma》之前,已有《Manchester by the Sea》(海邊的曼徹斯特)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該片由串流平台片商Amazon發行。不過必須注意的是,Amazon對於《Manchester by the Sea》的發行策略主要仍聚焦在戲院通路,與Netflix著重服務平台訂閱戶,《Roma》為了符合奧斯卡參賽資格僅在限定戲院極小規模上映的作法完全不同。
臥虎藏龍當年是代表台灣報名外語片的,至少在這個脈絡下文章稱之為「台灣的《臥虎藏龍》」沒什麼問題。
卧虎藏龙是两岸三地及美国多家电影公司及工作人员合拍的。如果仅称之为“台湾电影”岂不是犯了最近一直在报道的忽视除导演外工作人员的错误?
為什麼一個國家各個部族的子民命運要由一個靠在世襲貴族候選人暴力決鬥勝出的人來決定?他們坐擁世界最先進科技的同時還生活在武力獨裁者的統治下,而這個科技和軍事強國的振金物資還被科技力量遠低於自己的西方掠奪,令反叛王子憤憤不平,那麼歷代國王究竟為自己的國家做過什麼?
《黑豹》的成功除了因為夠黑和意淫了非洲強盛之外,和主流的民主、自由、公正價值有什麼協同之處?如果拿了獎,請高尚的奧斯卡回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