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電玩界尚為單機遊戲稱王稱霸,《主題醫院》(Theme Hospital,又譯《杏林也瘋狂》)可謂經營遊戲的經典之作。遊戲中病人怪模怪樣(比如扮成貓王的精神病患者),治療方式別出心裁(比如治療骨折患者時拿部機器移走他們腿上的石膏),服務台廣播語出驚人(「醫院的負責人是個騙子」),這遊戲的核心流程卻跟真實的醫院一模一樣。
在真實醫院中,患者不是頭上頂著標籤與病名的NPC,醫護人員必須先檢查病人,做出診斷,再請他們去具體科室接受治療。在《主題醫院》裏,玩家正是負責經營一所醫院,需要聘請醫護人員、建造診斷部門,然後診斷病人患的是甚麼病;之後,再在自己建造的治療科室中,由醫護人員治癒病患,最終換得診金與聲譽。當然,一所真正的醫院不會只有診斷部與治療部:醫院員工也需休假——員工休息室;人有三急——廁所;醫學不能離開科研——研究部;最後,在職培訓無比重要,我們怎可缺了員工培圳室?

十八年前,身為小學生的我曾為《主題醫院》廢寢忘餐;十八年後,身為醫生的我為了《主題醫院》的精神續作《雙點醫院》(Two Point Hospital)廢寢忘餐。最近一段時間,每當值完30小時班,就馬上衝回家打開電腦。《雙點醫院》擁有滿足玩家情懷的一切要素。遊戲裏那些3D化、多樣化的擺設、更自由的建房模式、更精緻的員工培圳系統,通通只是招徠Kidult的噱頭。《雙點醫院》骨子裏賣的還是情懷:它跟《主題醫院》一樣,經營理念仍是以高效的診斷部門為病人斷症,再快速將他們運輸至治療部門解決問題。
那是某個夜班之後,我下載了期待已久的《雙點醫院》。平日做前線小卒,如今有機會一嚐管理層滋味,自然教我滿心歡喜。經過數次遊戲失敗後,我終於,摸索出一套經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