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卡薩布蘭卡的中國夢:現代摩洛哥的虛幻與真實

過去,美國客懷抱著對電影《北非諜影》的幻想;如今,中國旅客揣著三毛的《撒哈拉歲月》來到這裏。

以這個北非重鎮為名並作為二戰故事背景的經典荷李活電影,事實上攝製隊從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國夢工場在戲棚內的魔法。圖為 Rick's Cafe。

以這個北非重鎮為名並作為二戰故事背景的經典荷李活電影,事實上攝製隊從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國夢工場在戲棚內的魔法。圖為 Rick's Cafe。攝影:邱汛瑜

特約撰稿人 邱汛瑜 發自摩洛哥

刊登於 2018-12-27

作為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一切有點疑幻似真。在電影《北非諜影》以前,這個城市對西方而言彷佛不存在,往後也不見得真的存在——以這個北非重鎮為名的經典荷里活電影雖然家喻戶曉,事實上攝製隊從未踏足非洲,一切均是美國夢工場在戲棚內的魔法。但不管如何,美國編劇協會將它列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它所建構的一切已經成為世人,特別是美國人對卡薩布蘭卡的印象。

我在 Rick’s Cafe 啜著價格媲美五星級酒店的可樂汽水,消一消北非的暑氣,渾然不覺時已入秋。這家酒吧與電影中男主角開設的酒吧同名,用盡方法想要讓影迷一償在此與英格烈褒曼重遇的宿願。看看悉心裝潢的餐廳酒吧,店內陳設著華麗的摩洛哥木家具,各處用心地掛上所有與《北非諜影》電影相關的海報、舊照片,顯眼處的掛牆電視反覆播放那一部著名的黑白電影,努力散發出那段轟烈愛情的魅力。坐在酒吧高椅的中國旅客,顯然對這如時空穿梭般的體驗十分興奮,興沖沖的以英文詢問酒保,這是否便是電影酒吧原址所在?西裝筆挺的酒保板著臉顧左右而言他,似乎不好意思明言,這裏只是一個熱愛摩洛哥的法國商人抓著商機所開設的同名寶號。

我有點好奇卡薩布蘭卡,或摩洛哥,在法國人到來插足之前的模樣。法國在1912年至1955年對摩洛哥的殖民統治雖已結束,但法國和西方社會的影響仍處處可見。不但法語在這北非國家極為流通,在異色的馬拉喀什或其他沿海城市,更是隨處可見渡假旅遊的法國人——顯然「殖民」正以另一種形式進行。旅客更愛馬拉喀什的異國風情和華麗建築,擁有連接國際航班的卡薩布蘭卡,往往只是深入摩洛哥冒險之前的交通中轉站。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攝:David Cordov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中國人在卡薩布蘭卡

當在馬拉喀什仍然到處見到趕驢車的人,面對卡薩布蘭卡車水馬龍的現代化情景,的確有點反應不過來。卡薩布蘭卡雖然只是多數人心目中的中轉站,卻比我想像中更為美麗——除了遊客必到的宏偉 Hassan II Mosque 清真寺,法國人在30年代所建的 New Medina 市集將摩洛哥傳統的雜攤模式結合法式拱門建築,整齊閒適的氣氛,比一般舊城市集更能讓人放鬆感受生活氣息;在市中心 Mohammed V 廣場,你也可看到法式城市規劃所遺下的林蔭大道和 art deco 建築。卡薩布蘭卡作為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及北非最大的商業中心,它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商機也明顯更為敏銳。我在卡薩布蘭卡某間酒店直望大西洋無邊海景的咖啡廳,與 Claire 見面——她擔任酒店的中國客戶關係經理,也是此城首個由酒店開設、為中國旅客而設的相關職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