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改革開放40年

改革開放2.0=數字威權走出去?

在「改革開放 2.0」中,「改革」會由傳統威權政府轉向數字威權政府嗎?「開放」會由輸入主導型轉向輸入商品、輸出價值並進模式嗎?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攝:Tao Zhang/Getty Images

戚振宇

刊登於 2018-12-18

#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年#評論#中國大陸

12月18日上午10點,北京舉行了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議程很簡單:先是表彰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100人,緊接着由習近平發表講話。

改革先鋒百人名單,方方面面都有照顧到,但最突出的部分,還是集中在科技創新行業。從 863 計劃的王大珩、「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陳景潤,到聯想的柳傳志、「王碼五筆字型」發明者王永民,再到科技巨頭 BAT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李彥宏、馬雲、馬化騰,還有諾獎得主屠呦呦、「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等,橫跨了幾代「科技人」,既涵蓋了國家級的創新成果,也涵蓋和民間關係密切的互聯網產業。筆者粗略數了下,百人名單中有二十人都和科技行業密切相關,佔到五分之一,遠超其他行業。

由於這次四十週年慶祝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被稱為「紀念活動」)被官方定調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再出發」說得很明白了,就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將「改革開放」升級到 2.0。所以,習近平的講話格外引人關注,他先講述了 1978 年到 2012 年的改革開放故事(當然,中間完全略過了胡耀邦和趙紫陽時代),但集中論述的,還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成就和總結的經驗。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堪稱中共語言的集大成者,概念提法遍布,口號標語云集,四字排比氣勢磅礴,然而聽到最後,好像什麼也沒有說。鏡頭掃過會場,還是能看到不少官員昏昏欲睡。

但如果仔細讀,還是能發現不少重要的信號。

例如,習近平在總結改革開放的九條寶貴經驗時,第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領導一切」可以說是習時代最鮮明的特色了,但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和包括堅持黨領導在內的「四項基本原則」,基本上代表了開明和保守的兩派路線,經常被鄧小平拿來「左右互搏」,在步子走得太快時,以「四項基本原則」往回收一點;當步子走的太慢時候,以「改革開放」往前推一點。如今,「黨領導一切」卻被闡述成了「改革開放第一寶貴的經驗」,實在有些諷刺,也再次印證了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中的那句名言: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

又比如,九條寶貴經驗的第七條,是關於「開放」的,習近平說:「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也很有意思,在一般理解,「開放」講的是對外來事物接納與包容的態度,是一種「輸入型價值」;而「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講的是用自身價值改變外部,是一種「輸出型價值」。這似乎在暗示:在「開放」層面,「改革開放 2.0」將由輸入主導型轉向輸入、輸出並進型,在深入貿易全球化的同時,也要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成果、新實踐」向全球貢獻(輸出)「中國方案」。

但不可否認,中國現在確實遇到了不少挑戰,中美兩國雖然同意短暫休兵,但演變成一場全面對抗危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就在前幾天,美國剛公布的非洲新戰略中,就直接劍指中國在非利益;而最近華為遇到的各種圍堵,也在印證「遏制中國」正在取代「擁抱中國」,成為西方國家的潮流。

面對外部的圍堵遏制和內部的經濟下行壓力,習近平也在演講中給出了回應:
1.改革的「底線思維」: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2.準備好共體時艱: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
3.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怎麼辦: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這個表態,再結合央視昨天發布的「重磅微視頻」《道路》,看得出未來中國想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的雄心,和「走過去、走下去」的決心。

但無論是今天的講話,還是昨天的宣傳片,卻都沒對「究竟走哪條路」給出明確的答案,只是說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重回毛時代)和「改旗易幟的邪路」(擁抱普世價值)。但誰都知道,堅持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個抽象概念,是任由人闡釋的。

2018年12月18日,馬化騰與馬雲獲邀出席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
2018年12月18日,馬化騰與馬雲獲邀出席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

自然,我很好奇這條「沒人走過的路」究竟是什麼?在看《道路》的時候,我想到了 2015 年時,王岐山引述習的一句話說,有人說一黨執政解決不了腐敗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還就不信這個邪」。或許這段話很好詮釋了什麼是「沒人走過的路」:威權統治和經濟高增長不能並存?No!開放的互聯網和嚴格的言論審查不能並存?No!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是歷史的終結?No!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挑戰了這一切,不僅如此,中國還在將成功經驗總結打包,接下來要為世界「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這一切的底氣在哪裏?我想或許從表彰名單中可以看出端倪:高端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消費類科技快速普及。接下來要走的路,不僅中國歷史上沒有過,世界歷史上也沒有過,那麼它就一定要有前所未有之物——高科技的加持。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不僅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也為一種新的政治體制的出現提供了可能,而中共,對於一趨勢有着異乎尋常的精準把握和快速反應,社會信用系統正在穩步推進,大數據被用於反腐工程「數據鐵籠」,人臉識別更是被應用於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

最近兩年,中國已經初步確立了以《網絡安全法》為核心的互聯網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未來,可以預見高科技將更加深入和迅速地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正在穩步推進的社會信用體系就是例證。而就在今天,中央也批覆了31個省份的機構改革方案,多個省份成立了諸如大數據管理局、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的機構。而就在前不久,至少22個省市出台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基於以上種種,也做一個不負責任的大膽猜想:在「改革開放 2.0」中,「改革」將由極富鄧小平特色的威權政府轉向數字威權政府,「開放」也將由輸入主導型轉向輸入商品和技術、輸出價值並進的新模式。

(本文首發於內容社區 Matters,經作者授權後,端傳媒編輯轉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