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以上只是已廢線的資料,正在水深火熱中的鐵路還有不少。我們試以神戶電鐵粟生線為例剖析一下,此線把集中行走於神戶的新開發地,由鈴蘭台至粟生,共29公里。高峰期於1992年乘客量達1420萬人,但至2009年已跌至693萬人。雖然已不斷減少列車的車廂數目,同時亦以削減班次來應對(由一小時四班減至一班),但自2001年起每年仍錄得高達十億日元的赤字。
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已清晰可見,並從而對公共交通的需要達來鉅大衝擊。更為甚者,因為高齡人口的急升,反過來對巴士的要求也重新增加
其後整個社區合力探討成因,推出「神戶電鐵粟生線地域公共交通網形成計劃」的研究,透過所有公共交通的乘客數字作統一分析,發現由2011年的902萬人,至2015年已下降至842萬人。
再進一步對照,栗生線的人口由2000年至2015年雖然大約維持在20萬左右,但15至64歲的人口卻由14萬多銳減至11萬多,而不足15歲的則由3萬減至2萬3仟人。由此可見,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已清晰可見,並從而對公共交通的需要達來鉅大衝擊。更為甚者,因為高齡人口的急升,反過來對巴士的要求也重新增加,因為可提供點對點的服務,減省了老人家由家門出發到火車站的不便,也因此令到潛在廢線風險的鐵路區域雪上加霜。
好了,美麗與哀愁從來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兩者不斷互動流動──一物之生,也是一物之枯,物哀之情亙古相通。此所以即便在今次,日本的新幹線大計仍滿肚密圈,更長遠是藍圖是打通日本海的沿海區域。但與此同時,北海道及四國已有不少線路陷入嚴重的營運危機,兩極化的發展似乎在可預見的時空中,仍會持續下去。
大陆人鬼城也建了不少,还愁廢线?反正钱到袋里是王道!
少子化,高龄化在中国大陆也存在,高铁大跃进之后几十年,会不会迎来更大规模的“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