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婚姻和性平教育的討論,不只侷限於知識份子或挺同/反同陣營的同溫層,也發生在街頭巷尾:計程車、餐廳、登山步道以及學校家長的LINE群組上⋯⋯公投雖然結果如此,但好處卻是同志婚姻、性平教育甚至性別議題,終於全面浮上檯面,被社會大眾看見。那些惡意和荒謬的言論,也不能再躲在暗處,而是要被大眾檢視了。每個人都有機會看見自己的性別,看見自己的性別所擁有的權力/權利以及背負的壓力,進而,可以去同理、接納別人。
達成同理、接納的第一步是理解。除了接觸LGBT族群來理解,也可以透過閱讀。在這裡,我選了八本繪本,讓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了解性別議題,透過這些繪本,希望我們看見的不只是LGBT,也同時看見兒童、女性、人權議題。畢竟,彩虹的光芒包括每一個人,也因為每一個人的看見而美麗——即使,是要在暴雨之後,才能見到。
《國王與國王》+《國王與國王與他們的家》
出版時間:2018年9月
出版社:青林
作者:琳達.德韓,斯特恩.奈蘭德
譯者:林蔚昀
從小到大,我們讀了許多「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故事,但長大後回頭看這些故事,不禁想問:「所有的公主都想嫁給王子?所有的王子都喜歡公主?他們真的會幸福嗎?」
《國王與國王》提供了另類的可能。故事中,巴提王子不那麼想結婚,但因為他媽媽想退休了,只好舉辦招親大會。王子遇見了令自己心動的對象,但對方不是公主,而是公主的哥哥李王子。兩人的結合獲得了祝福,而在續集《國王與國王與他們的家》中,他們也實現了擁有一個自己家庭的願望。
這故事很美好,甚至有點太美好而脫離現實。但是,大多數的童話也都美好得不像真的,既然異性戀可以做夢,同性戀為何不行?
《弟之夫》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出版社:臉譜
作者:田龜源五郎
譯者:黃廷玉
單親爸爸彌一多年不見的雙胞胎弟弟涼二過世了,他的加拿大丈夫麥克飛到日本,和彌一、彌一的女兒夏菜、彌一的前妻夏樹共度了一段非典型但幸福的家庭時光。
一開始,彌一不知道如何接受麥克。然而,當彌一看到麥克對過世弟弟的思念,他對麥克的態度就從防衛、排斥轉為理解和接納。在歷經了一番懷疑、再確認的辯證與掙扎後,彌一最後終於能鼓起勇氣和別人介紹麥克(包括自己死去的父母,象徵把麥克視為家族的一份子)、捍衛麥克的權益。
《弟之夫》的轉折很細膩,也很寫實。對許多不熟悉同志和同婚議題的異性戀來說,了解、接納同志的同婚過程通常並非一蹴可幾。彌一克服恐同心態、接受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心路歷程,應該會讓許多人有共鳴。
《穿裙子的男孩》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大衛‧威廉斯
譯者: 黃瑋琳
繪者: 昆丁‧布雷克
因為曾經在國小圖書館被暫時下架,這本書今年在台灣暢銷。雖然有家長覺得它鼓勵變裝癖,不宜學童閱讀,但《穿裙子的男孩》其實是個勵志又溫馨、關於一名少年如何認同自我的故事。
十二歲的丹尼斯喜歡踢足球,但除了踢足球,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愛好:穿女裝。穿上他喜歡的女孩麗莎設計的女裝,他感覺很開心,可以稍微透氣,暫時脫離無趣的生活、母親離家出走的家、鬱悶的父親……
但,就像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穿裙子的男孩》這本書,書中也不乏不能接受、甚至激烈反對丹尼斯穿女裝的人。丹尼斯差點失去他最愛的足球,也差點被學校開除,但,幸好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丹尼斯成功地在嚴峻的現實中為自己爭出了一片天。
《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出版社:玉山社
作者:瑪莉亞.鮑沃芙斯卡,雅各.沙曼維克
譯者:林滄海,陳力綺
蝸牛雌雄同體,本來無所謂煩惱自己是什麼性別,或什麼性別才算「正常」。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不是一本關於蝸牛的生物科普書,而是關於人如何破除對性別的成見,看見多元的可能性。
故事中的蝸牛小ㄕㄢ像人類一樣,活在一個性別二元論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第一天上學,就面臨了活動以男女分組,不知道自己要被歸為哪一組的焦慮,只好躲進殼中。後來,透過水豚老師精心安排的採訪作業,小ㄕㄢ看見隆頭魚、黑天鵝、狨猴、紅松鼠各有各的性別認同和多元的家庭型態,因此接受了自己。所幸,學校的老師和小朋友也認識到:「小ㄕㄢ要當小珊或小山,是牠自己的事,和別人無關。」讓小ㄕㄢ的做自己之路,走得更平順(所以,外在的支持還是很重要的啊)。
《所有關於家的一切 All About Families》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出版社:Usborne Publishing Ltd
作者:Felicity Brooks,Mar Ferrero
如果不知道怎麼和孩子介紹各種不同類型的家庭,就來看看《所有關於家的一切》(All About Families)吧。本書文字簡明,插畫精美,短短小小的形式,講了好多東西,但完全不說教。談家庭,它介紹了同婚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寄養家庭、收養家庭⋯⋯談父母,它說父母有各種樣貌,父母離婚了仍是家人,不像傳統觀念中離了婚,家庭就不幸福或不完整。
談居住地,書中列舉家庭可以住在城堡宮殿,也可以住在樹屋篷車,還說有些家庭沒有地方住,必須要靠別人幫助,直到他們找到家,有些家庭必須不斷遷徙⋯⋯輕盈點出困難議題,後勁十足。除此之外,本書也談到家庭功能、語言、食物、宗教、情感教育、多重文化。看似談家庭,其實也在談社會,畢竟,家庭就是社會的最小單位。
《女人和男人 Las mujeres y los hombres》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出版社:Media Vaca
作者:Equipo Plantel,Luci Gutiérrez
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死後,巴賽隆納的出版社La Gaya Ciecia出了一套四本的「明日書」,和兒童及青少年談什麼是民主制度、獨裁者、性別和階級。2016年,西班牙出版社Media Vaca沿用原版文字,找人畫了新插畫,新版的「明日書」獲得了2016年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知識類首獎。
這本「明日性別繪本」用簡單清晰的文字和鮮明有力的插畫,告訴讀者:「男人看起來比較堅強,女人看起來比較脆弱,但這並非事實。男孩被教導長大要當個重要的人,統治女人,女孩被教導要聽話、被男人統治⋯⋯但這並非事實。」
反觀現實,我們發現將近四十年前的願景,在今日依然未完全實現。這表示這些年來世界沒有進步嗎?還是有的,只是仍在進行式。
《人,你有權利》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出版社:玉山社
作者:瑪格澤塔.凡葛潔茨卡,伊沃娜.札別絲卡—斯達德尼克
譯者:林蔚昀
雖然《人,你有權利》的主題不是LGBT,但裡面所提到的人權概念,卻符合LGBT運動的核心價值。「每個人都有權利和別人不同——無論是長相還是喜好。沒有人有權利因為某個人和別人不同而嘲笑他、排擠他或是給予他差別待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這些權利對世界上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權利受到尊重。」這些道理看似簡單、理所當然,卻經常被遺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它們的重要性。
和孩子談人權,就像和孩子談性平教育一樣,從來都不會太早。重點是,如何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他們談,讓他們明白,人權和性平,也可以落實到生活中,就像餅乾和腳踏車那樣日常。
哪里不反对,就大多数性少数群体所处的环境都是反对的,什么叫大肆宣传,如果真的平等需要宣传吗?
這個社會每天都在強力灌輸傳統男女角色分配、異性戀婚姻和多數群體需求,怎麼幾本書談個性平就成為大肆宣傳了?您到書店童書區逛一圈,就知道這些書的比例有多少(甚至根本沒有)。
abc321 是既不知道abc也不知道123吧,什麼是鼓勵?平等教育會唆使人改變取向嗎?什麼叫不反對?意思是隱性歧視就好別說出來嗎?什麼叫大肆?是不是不到三分之一叫大肆?什麼叫宣傳?意思是字寫大了一點嗎?什麼叫挺好?讓你眼不見心不煩讓別人活在下水道就挺好嗎?
不同意楼上说“大肆宣传”的,确实,真正的性平是常理性接纳任何一种性观念,但正是因为主流观念很多是接纳不了LGBT,甚至于排斥、嘲讽,所以才有必要“宣传”。
就拿我所处的圈子,绝大多数同龄年轻人(网友除外)都是不能接纳的,一谈到同性,言行之间便是各种嫌弃、戏谑,甚至连一些同性当事人,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压力,无法正视、认同和承认自己的取向。
而我认为这种“宣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LGBT登上主流舞台,而是想方设法让更多人去正视、尊重这样一群人。当然,对于很多传播受众来说,越是宣传越是厌烦,但也不能因为这样而不发声了吧……
性和性別是無處不在的東西。有時候連腳踏車的樣式和餅乾的包裝都存在性/別的問題,它哪裡會比腳踏車和餅乾本身稀少?況且,面對老弱貧殘各種問題難倒我們也會說「不要大肆宣揚不要特殊化」嗎?明明是大家都好好面對腳踏車和餅乾了,卻不肯好好對待性平教育。
某些人是不是以為性平就單純只講同志...
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是和自己相反性別的
,另外還有跨性別 雙性戀等LGBT,直嚷嚷不需要性平教育。
然後小六懷孕,再說社會怎麼了,世風日下。
掩耳盜鈴不會讓他們消失
“性平”比起脚踏车和饼干,还是稀少很多吧…这事儿不鼓励不反对不是挺好?没必要大肆宣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