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婚姻和性平教育的讨论,不只局限于知识份子或挺同/反同阵营的同温层,也发生在街头巷尾:出租车、餐厅、登山步道以及学校家长的LINE群组上⋯⋯公投虽然结果如此,但好处却是同志婚姻、性平教育甚至性别议题,终于全面浮上台面,被社会大众看见。那些恶意和荒谬的言论,也不能再躲在暗处,而是要被大众检视了。每个人都有机会看见自己的性别,看见自己的性别所拥有的权力/权利以及背负的压力,进而,可以去同理、接纳别人。
达成同理、接纳的第一步是理解。除了接触LGBT族群来理解,也可以透过阅读。在这里,我选了八本绘本,让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了解性别议题,透过这些绘本,希望我们看见的不只是LGBT,也同时看见儿童、女性、人权议题。毕竟,彩虹的光芒包括每一个人,也因为每一个人的看见而美丽——即使,是要在暴雨之后,才能见到。
《国王与国王》+《国王与国王与他们的家》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出版社:青林
作者:琳达.德韩,斯特恩.奈兰德
译者:林蔚昀
从小到大,我们读了许多“王子和公主过著幸福快乐日子”的故事,但长大后回头看这些故事,不禁想问:“所有的公主都想嫁给王子?所有的王子都喜欢公主?他们真的会幸福吗?”
《国王与国王》提供了另类的可能。故事中,巴提王子不那么想结婚,但因为他妈妈想退休了,只好举办招亲大会。王子遇见了令自己心动的对象,但对方不是公主,而是公主的哥哥李王子。两人的结合获得了祝福,而在续集《国王与国王与他们的家》中,他们也实现了拥有一个自己家庭的愿望。
这故事很美好,甚至有点太美好而脱离现实。但是,大多数的童话也都美好得不像真的,既然异性恋可以做梦,同性恋为何不行?
《弟之夫》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出版社:脸谱
作者:田龟源五郎
译者:黄廷玉
单亲爸爸弥一多年不见的双胞胎弟弟凉二过世了,他的加拿大丈夫麦克飞到日本,和弥一、弥一的女儿夏菜、弥一的前妻夏树共度了一段非典型但幸福的家庭时光。
一开始,弥一不知道如何接受麦克。然而,当弥一看到麦克对过世弟弟的思念,他对麦克的态度就从防卫、排斥转为理解和接纳。在历经了一番怀疑、再确认的辩证与挣扎后,弥一最后终于能鼓起勇气和别人介绍麦克(包括自己死去的父母,象征把麦克视为家族的一份子)、捍卫麦克的权益。
《弟之夫》的转折很细腻,也很写实。对许多不熟悉同志和同婚议题的异性恋来说,了解、接纳同志的同婚过程通常并非一蹴可几。弥一克服恐同心态、接受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心路历程,应该会让许多人有共鸣。
《穿裙子的男孩》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作者:大卫‧威廉斯
译者: 黄玮琳
绘者: 昆丁‧布雷克
因为曾经在国小图书馆被暂时下架,这本书今年在台湾畅销。虽然有家长觉得它鼓励变装癖,不宜学童阅读,但《穿裙子的男孩》其实是个励志又温馨、关于一名少年如何认同自我的故事。
十二岁的丹尼斯喜欢踢足球,但除了踢足球,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穿女装。穿上他喜欢的女孩丽莎设计的女装,他感觉很开心,可以稍微透气,暂时脱离无趣的生活、母亲离家出走的家、郁闷的父亲……
但,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穿裙子的男孩》这本书,书中也不乏不能接受、甚至激烈反对丹尼斯穿女装的人。丹尼斯差点失去他最爱的足球,也差点被学校开除,但,幸好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丹尼斯成功地在严峻的现实中为自己争出了一片天。
《蜗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出版社:玉山社
作者:玛莉亚.鲍沃芙斯卡,雅各.沙曼维克
译者:林沧海,陈力绮
蜗牛雌雄同体,本来无所谓烦恼自己是什么性别,或什么性别才算“正常”。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一本关于蜗牛的生物科普书,而是关于人如何破除对性别的成见,看见多元的可能性。
故事中的蜗牛小ㄕㄢ像人类一样,活在一个性别二元论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第一天上学,就面临了活动以男女分组,不知道自己要被归为哪一组的焦虑,只好躲进壳中。后来,透过水豚老师精心安排的采访作业,小ㄕㄢ看见隆头鱼、黑天鹅、狨猴、红松鼠各有各的性别认同和多元的家庭型态,因此接受了自己。所幸,学校的老师和小朋友也认识到:“小ㄕㄢ要当小珊或小山,是牠自己的事,和别人无关。”让小ㄕㄢ的做自己之路,走得更平顺(所以,外在的支持还是很重要的啊)。
《所有关于家的一切 All About Families》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出版社:Usborne Publishing Ltd
作者:Felicity Brooks,Mar Ferrero
如果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就来看看《所有关于家的一切》(All About Families)吧。本书文字简明,插画精美,短短小小的形式,讲了好多东西,但完全不说教。谈家庭,它介绍了同婚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寄养家庭、收养家庭⋯⋯谈父母,它说父母有各种样貌,父母离婚了仍是家人,不像传统观念中离了婚,家庭就不幸福或不完整。
谈居住地,书中列举家庭可以住在城堡宫殿,也可以住在树屋篷车,还说有些家庭没有地方住,必须要靠别人帮助,直到他们找到家,有些家庭必须不断迁徙⋯⋯轻盈点出困难议题,后劲十足。除此之外,本书也谈到家庭功能、语言、食物、宗教、情感教育、多重文化。看似谈家庭,其实也在谈社会,毕竟,家庭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
《女人和男人 Las mujeres y los hombres》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出版社:Media Vaca
作者:Equipo Plantel,Luci Gutiérrez
西班牙的独裁者佛朗哥死后,巴赛隆纳的出版社La Gaya Ciecia出了一套四本的“明日书”,和儿童及青少年谈什么是民主制度、独裁者、性别和阶级。2016年,西班牙出版社Media Vaca沿用原版文字,找人画了新插画,新版的“明日书”获得了2016年波隆那书展拉加兹奖知识类首奖。
这本“明日性别绘本”用简单清晰的文字和鲜明有力的插画,告诉读者:“男人看起来比较坚强,女人看起来比较脆弱,但这并非事实。男孩被教导长大要当个重要的人,统治女人,女孩被教导要听话、被男人统治⋯⋯但这并非事实。”
反观现实,我们发现将近四十年前的愿景,在今日依然未完全实现。这表示这些年来世界没有进步吗?还是有的,只是仍在进行式。
《人,你有权利》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出版社:玉山社
作者:玛格泽塔.凡葛洁茨卡,伊沃娜.札别丝卡—斯达德尼克
译者:林蔚昀
虽然《人,你有权利》的主题不是LGBT,但里面所提到的人权概念,却符合LGBT运动的核心价值。“每个人都有权利和别人不同——无论是长相还是喜好。没有人有权利因为某个人和别人不同而嘲笑他、排挤他或是给予他差别待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世界上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受到尊重。”这些道理看似简单、理所当然,却经常被遗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它们的重要性。
和孩子谈人权,就像和孩子谈性平教育一样,从来都不会太早。重点是,如何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他们谈,让他们明白,人权和性平,也可以落实到生活中,就像饼干和脚踏车那样日常。
哪里不反对,就大多数性少数群体所处的环境都是反对的,什么叫大肆宣传,如果真的平等需要宣传吗?
這個社會每天都在強力灌輸傳統男女角色分配、異性戀婚姻和多數群體需求,怎麼幾本書談個性平就成為大肆宣傳了?您到書店童書區逛一圈,就知道這些書的比例有多少(甚至根本沒有)。
abc321 是既不知道abc也不知道123吧,什麼是鼓勵?平等教育會唆使人改變取向嗎?什麼叫不反對?意思是隱性歧視就好別說出來嗎?什麼叫大肆?是不是不到三分之一叫大肆?什麼叫宣傳?意思是字寫大了一點嗎?什麼叫挺好?讓你眼不見心不煩讓別人活在下水道就挺好嗎?
不同意楼上说“大肆宣传”的,确实,真正的性平是常理性接纳任何一种性观念,但正是因为主流观念很多是接纳不了LGBT,甚至于排斥、嘲讽,所以才有必要“宣传”。
就拿我所处的圈子,绝大多数同龄年轻人(网友除外)都是不能接纳的,一谈到同性,言行之间便是各种嫌弃、戏谑,甚至连一些同性当事人,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压力,无法正视、认同和承认自己的取向。
而我认为这种“宣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LGBT登上主流舞台,而是想方设法让更多人去正视、尊重这样一群人。当然,对于很多传播受众来说,越是宣传越是厌烦,但也不能因为这样而不发声了吧……
性和性別是無處不在的東西。有時候連腳踏車的樣式和餅乾的包裝都存在性/別的問題,它哪裡會比腳踏車和餅乾本身稀少?況且,面對老弱貧殘各種問題難倒我們也會說「不要大肆宣揚不要特殊化」嗎?明明是大家都好好面對腳踏車和餅乾了,卻不肯好好對待性平教育。
某些人是不是以為性平就單純只講同志...
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是和自己相反性別的
,另外還有跨性別 雙性戀等LGBT,直嚷嚷不需要性平教育。
然後小六懷孕,再說社會怎麼了,世風日下。
掩耳盜鈴不會讓他們消失
“性平”比起脚踏车和饼干,还是稀少很多吧…这事儿不鼓励不反对不是挺好?没必要大肆宣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