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這一堂人生課:他們在公投的前一天爆炸

有人認為這次公投是擁核派在過去數年台灣反核勢力上揚後,一次集中反撲。但這群學生所擁有的,只是一個叫做「它核他們的故事」的臉書粉專
「它核他們的故事」成員廖原圻、李若慈、蔡佳妮和許佩雯在金山南勢湖山頂。
2018台灣地方選舉 台灣 選舉

「一個什麼都還不太懂的屁孩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因為無法消化,所以爆炸!」

這是李若慈趕回彰化老家投票前一天凌晨的感覺。她18歲,今年9月剛升上大一。一個理應好好上課的星期五,但她沒去。事實上,她在過去兩週中翹了39堂課。

翹課,是因為她把自己捲入了台灣最熱議、最爭執不下的議題:反核。星期五早上七點,她和6個夥伴一起穿著借來的核輻射防塵衣,站在台北車站廣場,手舉一張超過4公尺長的大海報,上面寫著:「公投16不同意票!」海報上是140多張反對「以核養綠」的臉。

這場運動,讓她回憶自己去年高中剛畢業的時候,重看《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發覺現在才終於明白了那種爆炸感。

世界要毀滅了嗎?

11月24日和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時進行的10項公投案中,第16案被稱為「以核養綠」。(編按:台灣公投案案號的編排,是按歷年所有公投案依序排列,2018年進行公投的為第7案到第16案)公投正文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這項提案由台灣知名的核電擁護人士黃士修領銜發動連署提案,針對的是蔡英文政府「2025非核家園」政策,蔡政府計畫在2025年完全停用核電,納入《電業法》條文可以將政策上綱為法律。因此,和黃士修一樣支持核電的人士,希望阻擋這項政策,延長核一、核二、核三廠的服役時間,並重啟已被封存的核四廠。而首要目標,就是通過公投,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

開票當晚,李若慈的夥伴許佩雯11點35分在臉書上寫道:「我真的覺得世界要毀滅了!好想離開台灣!」這不僅是因為地方選舉綠地變藍天,更是因為她努力到公投前最後一晚的反核議題,也因為擁核派的猛力進擊敗下陣來。在經過整整一個晚上的點票後,中選會開票結果顯示,全台灣有589萬5560人支持這項提案,與之相對的,是401萬1215張反對票。

她們的夥伴、同樣大學一年級的魏辰安認為,這次公投是擁核派在過去數年台灣反核勢力上揚後,一次集中反撲。但這群學生所擁有的,只是一個叫做「它核他們的故事」的臉書粉專,有2700多個按讃,運營者是9個大學生,最小18歲,最大21歲,全部都是首投族。他們從11月12日起,以台灣的四座核電廠所在地為目標,四次前往金山,兩次拜訪貢寮,還去了恆春和台西村,總共寫了18篇當地居民反對核能的小故事,收集到140多張舉牌支持他們的照片。

李若慈在開票當晚守在自己村子的開票所,看著一張一張選票點算。看到11點,她覺得不能再看下去了,就在群組裡和大家說要睡了,夥伴們互道晚安,有人貼上滅火器的《晚安台灣》MV。然而沒有人真的睡著。滅火器唱著:「在這個安靜的暗暝,我知道你有心事睏袂去。......」(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我知道你有心事睡不著)沒過多久,開票完畢,第16案通過。

第16案是十個提案中法律拘束力最強的一個。11月27日,行政院對公投結果作出回應,表明將廢止「電業法」95條第1項,雖然政府依然可以積極開發再生能源,但不再為非核家園設定2025年的期限,要重新評估能源政策。越來越多評論認為,民進黨選舉失利,在多個重要縣市都由藍營掌控的情況下,要繼續推動能源轉型將是一大難題。反核界已有更多人開始擔心,擁核派會在2020年進一步推出重啟核四廠的公投。

李若慈和許佩雯都在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半個月來見到的那些在貢寮、金山的反核老人。這些老人把自己對抗核能三、四十年的故事一一講給他們聽,還有四、五個故事仍在書寫中,沒來得及發出。許佩雯自責自己沒有守住這一仗。

學生們在貢寮福隆訪問反核的當地居民。
學生們在貢寮福隆訪問反核的當地居民。

去貢寮:為「少數人」的正義

貢寮曾經是全台灣草根反核力量最強的地方之一。在這次公投中,貢寮是少數幾個不同意票比同意票要多的鄉鎮,幾乎是新北市的「孤島」。有類似情形的,還有被存放了36年核廢料的蘭嶼。學生們在貢寮見到「鹽寮反核自救會」的前會長吳文通。與解嚴之前興建的核一、核二、核三廠不同,核四一經提出就遭到當地的強烈反對,反核至今已經三十多年。

這不是貢寮的第一次核能公投,早在1994年,貢寮人就曾和民進黨合作發起核四公投,超過96%的人支持反核。「要公投就應該讓我們貢寮地區的人自己公投。」吳文通說,「不然就看公投出來哪一個縣市的同意票最多,我們就把核廢料放在那裡。」

和吳文通一起反核多年的楊貴英還記得當年挨家挨戶地敲門宣講,要大家反核。她沒想到24年後還要把同樣的事再做一次。李若慈已經訪問了楊桂英兩次,1994年,她還沒有出生。前一晚,她和三個夥伴剛去彰化採訪完台西村的居民,早上六點半就起床搭車到台北,抵達台北車站後,又立刻搭區間車到貢寮福隆找楊貴英。他們的目的是要寫訪問文章,並請支持反核的當地人舉著寫有「我是貢寮人,我反對以核養綠」的牌子拍照,供他們上傳到臉書粉專。

家住貢寮福隆的楊貴英反核已三十多年。
家住貢寮福隆的楊貴英反核已三十多年。

福隆曾以海水浴場聞名,這個海水浴場距離核四廠的直線距離不到三公里,曾是楊貴英工作的地方。她國小二年級就出來工作,陸續打過15種不同的零工,最後開了一間賣泳衣、漂浮球、遮陽帽、救生圈的雜貨店,樓上就是她的家,結果就在離家三公里開外的地方,蓋起了一間核電廠。雖然核四沒有真正運轉,但楊貴英說,興建重件碼頭時導致福隆沙灘退化,當地不論是漁農還是觀光業都失去重要依託,生意大減。

她76歲,然而有著壯年的硬氣,一路帶著學生們到山上的村子去做訪問,學生們還猶豫著怎麼跟村民開口,她已經大步上前,接過學生們手上的反核牌,三言兩語就說服一個村民拍照支持。記者跟隨學生們和楊貴英一路上山,恰逢龍門村昭惠廟舉行廟會,這個距離核四僅1公里多的廟宇香火鼎盛,李若慈和兩個夥伴許佩雯、蔡佳妮想也沒想就衝進廟裡,霎時就被二、三十個剛拜拜完的老人家包圍。老人家見到學生們手上反核的牌子,話不多說就放下手中的油飯、米粉和貢丸湯來舉牌支持。一位阿公拍了兩次,還拉上朋友都來拍照。不多時更從側邊走出一位里長,名為吳世揚,從父輩開始反核,見到學生們便說:「我明天也去掃街宣傳!」

「我們這裡都是反核的,你還沒出生,我就已經在反核了。」在廟旁的一戶民居門口,四個坐在塑膠凳上的村民告訴他們。這座距離核四最近的村莊龍門村,是此次公投中反對「以核養綠」比例最高的地方,比蘭嶼還高。位於貢寮的核四廠,是台灣四座核電廠中唯一還沒建好就被封存的。比起核一廠所在的石門、核二廠所在的萬里,以及核三廠所在的恆春,貢寮的反核聲浪之強,不僅是北海岸的少數,也是全台灣的少數。

發起「它核他們的故事」的李若慈。
發起「它核他們的故事」的李若慈。

這讓發起「它核他們的故事」的李若慈覺得,看似實踐民主的公投,也有多數暴力的面向。她的夥伴,同樣18歲的廖原圻說,這就是他們為什麼要來傾聽貢寮人聲音的原因。

不過,在這次公投第16案中,貢寮也有20.81%的投票人投下了同意「以核養綠」的票,反核一派贏面很小。今年3月11日舉行的第九次台灣廢核大遊行,也僅有2000人左右參加,不到2013年的百分之一。對比楊貴英們的反核堅持,李若慈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訪問更多,寫更多。她在「它核他們的故事」粉專上引用作家亞歷塞維奇的話,在《車諾比的悲鳴》中,這位訪問了車諾比核災受難者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道:「我時常覺得單純、呆板的事實,不見得會比模糊的感受、傳言跟想象來得更接近真相。」

沒有核災記憶的世代

「2011年311核災發生的時候,我們才小學六年級。」團隊成員蔡佳妮說。這是為了回答楊貴英們對於年輕世代為何「沒那麼反核」的疑問。對76歲的楊貴英來說,車諾比核災、福島核災都歷歷在目,但今年公投的首投族,正是李若慈這樣的年紀,是沒有核災記憶的世代。今年曾有媒體民調顯示,18到29歲的年輕人中有超過七成都支持核電,雖然之後遭環團狠批,但對「它核他們的故事」團隊來說,也是觸目驚心。

李若慈覺得,年輕人沒那麼反核也許是真的,因為她一個多月前做社會學作業,去問全班同學支不支持核能,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支持。「我覺得真的很誇張。」她說,「而且他們說的原因都差不多,說空氣污染會增加之類的,我就覺得這不是一次公投帶來的,而是大家長期以來就認定是這樣子。」

她最早關注核能議題是從再生能源開始,去年7月,她在台西村採訪的一篇「綠能村」報導入圍了華文永續報導獎。「我從一開始就認為不應該再依賴傳統的核能和火力發電。」她也和夥伴們一起參加環團的志工聚會,但總被當成「志工小朋友」。她想自己做點什麼。她的夥伴蔡佳妮說:「我們想要爭取中間選民。因為不管是環團還是擁核團體,對同樣的資料都可以做不同解讀,他們只相信自己的分析,不能彼此說服。而中間選民其實很多時候對資訊並不清楚。」另一個夥伴許佩雯也說,雖然聽到身邊很多人說想要核能,但大家都不想要核廢料,這中間還有說服的空間。

「它核他們的故事」有9位成員,全部都是首投族。
「它核他們的故事」有9位成員,全部都是首投族。

有別環團和擁核派,這些學生想要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說故事的位置。成員魏辰安也是沒有核災記憶的18歲學生,儘管從小就跟隨父親參加反核遊行,她還是對兩派的論述都保有疑慮。一年半前,她加入了擁核派的臉書社團,一直在看兩派的人怎麼互相反駁。「我在這之間越來越混亂,很頭痛。」她覺得公投提出後,對能源議題的討論幫助很有限,「大家一直拋這些訊息出來,但其實能吸收這些資訊的人在選民中也只是一點點。兩方都盡量簡化自己的訊息,想要快速說服人,那資訊有時就會被誇大,大部分的討論還是口號式,或是恫嚇居多,像是泥巴戰。」

於是他們決定做點什麼。就在公投前兩週,李若慈拉來了在環團志工聚會上認識的好幾個「小大一」,還有自己的英語課同學,高中參加營隊時認識的朋友,同溫層裡的網友,甚至是自己一直在追蹤的YouTuber,想一起來做點事。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最初想去環島,「想說一群大學生為了反核去環島也是個新聞點」,後來又想去定點宣講,但覺得這樣都不能突破同溫層。

討論中,他們講起反核和擁核兩派無止盡的爭論,覺得這場越吵越熱的辯論中,好像少了一些重要的聲音。「很多人在討論能源科學、電價,但卻沒有討論一線承受核能影響的人的感受。」李若慈說,「我覺得他們的聲音沒有在這次公投中被聽到。」

決定了就出發,他們在決定這樣做的第一天就搭上客運,走基金公路去金山,被核一與核二兩座核電廠夾在中間的金山。第一天就帶回了3個故事,回程顛簸,李若慈和蔡佳妮一邊暈車,一邊在群組裡和大家討論粉專的大頭貼和名字,在11月12日晚上11點24分,發出了第一則故事。粉專在一天內就破了千讃。

學生們在金山訪問當地反核居民,居民手舉反核牌。
學生們在金山訪問當地反核居民,居民手舉反核牌。

這是令人振奮的一晚,但是第二天中午,這則故事就引來了擁核派的攻擊,給這個剛剛成立的小團體帶來了莫大的危機。

「非核即煤不是我們要的東西」

在擁核臉書社團看了一年半的魏辰安,直到現在也覺得兩方的討論是無休止的,讓人頭痛。簡單總結,兩派都指責對方會讓台灣燒更多的煤,加劇空污:

反核派認為「以核養綠」的核電計畫會比現行的「非核減煤」多燒10%的煤;而擁核派則說核能發電就是用來取代火力發電的,如果沒有核電才會燒更多的煤,讓空污更加嚴重。

擁核派說台灣嚴重缺電,要是沒有核電,供電警戒的天數會暴增;而反核派則說發電應用更多再生能源,淘汰核能,缺乏彈性的核電只會限制再生能源的發展。

被擁核派印在文宣上強調的,就是「非核即煤」的邏輯。「它核他們的故事」團隊中有一位擁有1萬8000多位粉絲的 YouTuber 白昆禾,他在 IG 上問自己的觀眾對「以核養綠」的看法,大部分人都支持,理由都是空污。他的父母也說,公投沒有一個好的答案,是「爛芭樂對上爛蘋果」。

核派很快就注意到了這群打著故事牌的大學生。11月13日中午,李若慈下課回到宿舍,開始看昨晚的第一篇貼文有什麼回應。她下午還有一場英語課小考,她準備看一看回應後寫下一篇文章,然後再小睡一下,準備下午的小考。但這些計畫最後全部泡湯了,因為擁核派的攻擊突然湧入。

攻擊對象是75歲的金山阿伯李菁桔的故事,描寫他與核電廠共處的人生經歷,但不少擁核派留言「稱讚」阿伯長壽、身體好。

「老人家是不是時間不多了所以不在乎空污呀。」

「阿北看起來身體很好呢,像我龍井(編按:台中火力發電廠所在)老家旁的老人們就沒那麼幸運了......好多人都肺癌走掉了。」

「可見住在核電廠旁頭好壯壯身體好可以活超過75歲以上。」

類似的留言在整個下午不斷湧入,不到兩小時就達到了數百則。李若慈接連收到了團隊成員蔡佳妮的電話、金山受訪者的電話,每個人都哭了。她和蔡佳妮正在寫的故事都無法再發出,因為受訪者說,「我承受不起這樣的壓力」,「你就不要再逼我了」。

對這些18歲的學生來說,這種狀況始料未及。有前輩朋友鼓勵李若慈,要告訴受訪者不要怕,要保護受訪者。但她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好好保護別人,甚至連自己都保護不好。

台電北部展示館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為消弭大眾對核電的疑慮而建。
台電北部展示館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為消弭大眾對核電的疑慮而建。

許佩雯覺得,這些攻擊好像又把他們拉回那個打論述戰的戰場上,好像非核就是要燒煤。「可是能源發展不是二分法這麼簡單。」他們決定去台西村,那個受空污影響最大的地方找答案。成員中,大學三年級的許冠澤載著三個夥伴,從早上9點驅車100多公里到晚上7點,由台北前往恆春的核三廠,第二天早上又從恆春開車到彰化台西村,李若慈回了彰化老家,卻把所有時間都用在採訪,甚至沒有跟家中老人說說話。11月18日,她在粉專寫台西村的綠能故事:「一群受到六輕空污影響二十年的人,他們反對以核養綠」。村民許奕結的一句「核電廠和火力發電廠都不好,我們應該選擇再生能源」,成了「它核他們的故事」建立至今最多回響的貼文。學生們找到的答案是,台西村正在用村民自己的力量規劃公民電廠,轉型到再生能源,「非核即煤」不是他們要的東西。

但公投一結束,擁核派網民就再次湧入了學生們的粉專。這些網民以勝利者的姿態指責學生造謠,再次強調使用核能才能減少空污,嘲笑學生們是不懂科學的「文組」。李若慈知道,路還很長。

反核作為人生課

李若慈的電腦就像一個典型環保青年的電腦,上面貼滿了標語,「核電歸零」、「非核減煤救藻礁」、「要綠電,無霾無懼」,筆記本封面上也貼著「我們不要核電廠」。這還是她高中的畢業紀念筆記本,從去年12月開始用,已經記完了一整本,大半內容都和環境能源相關。許佩雯的筆記本也差不多,密密麻麻寫的、畫的都是能源供應圖和受訪者的口述。

學生們在金山南勢湖山頂訪問反核紀錄片導演蔡宇軒(右一)。
學生們在金山南勢湖山頂訪問反核紀錄片導演蔡宇軒(右一)。

出生於金山的紀錄片導演蔡宇軒說,這些學生讓他想到幾年前的自己。「從不太知道老人家在想什麼,聽老人家的話也聽不到重點,走到現在,我們都在走一樣的路吧。」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大學生自發跑來金山訪問反核老前輩了,他說,金山不比貢寮,金山被核一核二夾在中間,兩座電廠又都是戒嚴時期建成的。「它都已經蓋了,都已經在運轉了,你沒有辦法把它弄走。很多金山人覺得跟核電廠對抗是沒有可能成功的。」他說,「況且很多人跟核電廠都有不錯的關係。」他家中就有幾個親戚在核電廠工作,小時候也常有同學拿到核電廠獎學金。在這次公投中,金山以及核一、核二、核三所在的石門、萬里和恆春鎮,「以核養綠」方都比反核派拿到了更多的選票。

福島核災以後,他開始拍攝紀錄片《北海老英雄》,跟著三個七、八十歲的金山老人家反核,整整半年。他曾經無法理解老人家為什麼可以那麼強烈的反核,「一個退休老人,沒有反核的活動就是在家打麻將,多開心啊!」拍了三個月之後,他開始明白了,「他們不過是一群看到不公義就會不爽的老人家們。」

學生們找到他的那天,他特地開車到南勢湖的一座山上,只為了讓學生們俯瞰到自己從台北回金山的路,「出金山的話,核電廠會在我的右邊,回金山的話,會在我的左邊。」在山頂的涼亭石凳上,四個學生圍著他安靜地聽著,也不怎麼擅長發問,但他覺得很好。學生們到了當地,人生地不熟,一沒有交通工具,二沒有錢,三沒有在地連結,四沒有訪問技巧,所幸台語說得還可以,老人家總對他們說,你們年輕人辛苦了,以後靠你們,你們好乖。他們搭受訪者的順風車,被受訪者邀請留下吃飯,還帶回受訪者田裡種出的小金橘作為禮物,仍然被視為「小朋友」。

「我不知道他們現在做的事對公投有沒有意義,但是對他們自己來講肯定很有意義。」一旁是學生們在包包裡找著反核牌,蔡宇軒告訴記者:「這個議題不會在現在就結束,在十年後,他們肯定是很有影響力的人。」

李若慈一直在想,半夜也還在整理照片、改文章的時候,也忍不住想,「我們多出一篇文章,多訪一個人,那個效益到底有多高呢?」早在第一篇貼文引來擁核派攻擊的那天,她就意識到自己的行動根本稱不上什麼「決勝的關鍵」。

「我覺得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老人家反核三十多年,我們才一個月,我們還有很多年的路要走。」她說。

蔡宇軒特地開車到山頂,讓學生們俯瞰金山全景,包括位於右側山後的核電廠。
蔡宇軒特地開車到山頂,讓學生們俯瞰金山全景,包括位於右側山後的核電廠。

爆炸後,未必美麗的新世界

公投結束後,許佩雯和其他夥伴的狀態令一些環團的前輩非常擔心。李若慈接到四五個來自「大人」的鼓勵和問候,告訴她「你做的事很有意義」,提醒她,「你們絕不能就這樣散掉」,還歡迎她帶著夥伴出來聚聚,互相打氣。不過,很快一夜過去,這些學生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撐過去,夥伴們一起換了臉書頭貼,聲言「永不放棄,將廢核進行到底」。

李若慈給幾位受訪者道謝,給這些老人家安慰和鼓勵,希望讓長輩們知道也有年輕人在關心這件事。「我想讓他們覺得仍有希望。」她說。

許佩雯想,自己下一步要去訪問更多火力發電廠周邊的居民,把再生能源的討論帶給居民,讓大家一起來想想除了核能和火力之外,更好的辦法。

白昆禾還是那個接案養活自己的 YouTuber,剛開始李若慈找到他的時候,他只是當成一個沒有錢的案子在接,「現在我已經沒有辦法不繼續做點什麼了,不然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他用自己的 YouTube 頻道發布了為這個行動拍攝的短片,那是他們第一天去金山採訪,他問幾個夥伴為什麼要做這些:「你們又不是住金山,又不是住核電廠附近。」蔡佳妮回答他:「嗯,因為我們是傻孩子。」一群人笑成了一團,許佩雯又說:「憨人,阿英姐(楊貴英)說的,阮是憨人。」(編按:「憨人」意為「傻瓜」)

在過去兩週中翹了39堂課的李若慈,應該首先要去補上欠了三週的人類學作業、社會學小組報告,還有英文課的補考。不過,她的一位老師幾天前在網上看到她的新聞,已經主動把「它核他們的故事」粉專發給了全班同學。

這種爆炸感開啟了這些18歲學生的嶄新世界,下一次聚會,他們要討論的行動還有很多。

讀者評論 2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大陆人说一句,我也不知道该拥核还是反核,但是台湾学生做事的劲头和空间太让人羡慕了。

  2. 喜歡這篇文章,有感情又深入。科技議題涉及的絕不只是數字,而是每個人具體感知的風險與追求的價值。我喜歡這群年輕人的行動與努力,所展現的價值與自省。當然,我也期待有人可以深入報導核能流言終結者,他們官網所說的「黃士修與他們的小伙伴」,究竟是抱持怎樣的理念,經歷怎樣的掙扎,如何打這場他們口中的「聖戰」。

  3. 我常常也會有困惑,我們可以反對一些事情,但我們是不是能反對的同時提出實際的方案,如果不能,這些反對就變得很容易,只需要情緒,跟所謂對錯。

  4. 並不反對反核派說出原因,但是如果是“拍了三個月之後,他開始明白了,「他們不過是一群看到不公義就會不爽的老人家們。」”這樣的措辭的話,就難免把反核和公義劃上等號,在自我感覺正確的道德高地上自圓其說。

  5. 很抱歉必須這麼說,這篇報導幫助討論失能。在基本的背景知識下,報導主力呈現反核小團隊及一線居民的故事。小團隊為何反核,報導沒有說明,只有「很多人在討論能源科學、電價,但卻沒有討論一線承受核能影響的人的感受⋯我覺得他們的聲音沒有在這次公投中被聽到。」如此而已。這本身就是閃躲辯論的行動,沒有貶意或任何責怪的意思,事實如此。而在居民方面,能隱約看出有核災記憶的恐懼,而解方是「核電廠和火力發電廠都不好,我們應該選擇再生能源」「非核即煤不是他們要的東西」。可是,「非核即煤」就是現在死結所在呀!反核派一天無法說服擁核派再生能源的可行性,非核即煤就是眼前的現實,不完美,卻不得不妥協。再多的故事,都不能回答這些問題,什麼能答?務實的方法是研究科技與數據,而這些,從一開始就被閃躲掉了。

  6. 其實很好奇——這些人願意爲了廢除核能停止火電單方面依賴燃氣和綠能付出多大的代價,例如,暴漲的電費,高峯時期分段停電或者取締大部分非必要用電比如停掉絕大部分地方的冷氣和電梯……
    而且,如何在不進行道德批判和不否定經過同行評議的可信數據的前提下勸說其他人也接受。

  7. "在這次公投第16案中,貢寮也有20.81%的投票人投下了同意「以核養綠」的票,..."
    非常低劣的暗示手法。 這是想指只有五分之一贊成以核養綠嗎? 事實上貢寮區的同意/反對是 2347/2384。 另外,在貢寮/萬里/金山/石門/三芝/蘭嶼/恆春這幾個與核設施有關的鄉鎮,只有貢寮與蘭嶼是不同意多餘同意,其餘各區,同意票皆多於不同意票十個百分點以上。
    台灣能源的基載事實上就是非核即煤, 非核家園看起來華麗的能源配比數字, 根本就不切實際。要把燃氣拉到50%,要多幾個接收站? 這玩意才幾年就爆一個,台灣要放哪?安全存量要拉多高?要把再生拉到20%,要再犧牲多少荒地/埤塘?想象都很美好,現實世界還是要多看書,不要只有腦子空想而已。

  8. 2025非核家园做不到,难道用爱发电?

  9. 臺灣經不起一次核災,每個人也經不起一次的肺腺癌、心臟病或腦中風。
    當你我意興風發的在端留言的當下,台灣有許多人正受著這些病痛之苦;同時又有著一群人輪班專注著核能運作的安全,確保台灣不受核災蹂躪。
    這個情境,您真的要停核?讓火電的真實傷害擴大,只為了莫名的核恐懼?
    給戮力核安的團隊鼓勵、強化核安的稽核測試、努力讓核災不在台灣發生,是你我可以做得到的。前輩們已經做到了35年,我們沒有理由鬆懈、逃避,更沒有理由讓同胞受空汙之害來承擔我們意圖鬆懈、逃避的懦弱。

  10. 很羡慕台湾能有人努力关注这些生活在边缘少有机会发声的群体。他们的声音就像任何一个反废核/反同/挺同的个体一样重要,值得我们去了解、聆听、分辨。但想要说服人的话,不能只靠这样的故事。
    然后,只是感慨下,为什么要翘课而不是好好上学,努力学好一门可以帮助台湾电力的技术呢。。那才是更长远更需要你们牺牲自我的路啊

  11. [更沒有任何在台灣生活的公民會渴望在對岸的體制下生活]
    →把新黨 統促黨放哪了,一邊說著不要二分法,一方面又可以武斷說沒人希望。
    而且什麼體制重要嘛,重要的就是讓人民發大財就好了,不是嗎

  12. 感謝金其琪的回應,也正面看待出這篇報導的用心以及花費的心力。
    可能個人原本對於華文菁英媒體的期待跟端已經有落差,之前會退訂閱是覺得當時的端更像是國內的人間福報,而不是一個相對本土不負責任的媒體更講求平衡報導、論述的地方了。
    我想大部分讀者是期待可以從端的內容及論點展開思考、學習以及獲得啟發,而不是讀完後沒有任何結論,只是知道有一群人對自己進行的活動的結果感到失望。
    我個人較認同的是有一篇端報導,一個三級貧戶女學生考上台大,看到社會階級對升學資源的影響,這樣的文章會更能讓讀者從不同視角獲得啟發,增進對社會、世界的理解;相對的,如果只是報導一個三級貧戶家庭有孩子考上台大,然後告訴大家自己的辛苦,那就不這麼有意思了。
    單純反應個人觀點,如果內容上不是端想走的路線,那就是我個人對端的誤會了。

  13. 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反对废除核电的同时又支持继续禁止福岛和周围四县的食品进口。美其名曰禁核食,但福岛核灾对食品的污染老早就已经受到控制。一边不愿意接受能源转型痛楚重启核电,一边又对已经摆脱核灾污染的食品抱有强烈不安,若是照这种前后矛盾,得过且过的态度,万一台湾不幸发生核电站事故,岂不是要全体弃岛游去福建?

  14. Hi 各位留言的讀者大家好,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金其琪,很高興大家看完我的文章,端真的應該珍惜這一群對端抱有高期待的讀者。就大家提出的問題,我想分享自己的幾個看法。對於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進展與所遇到的困難,今年3月反核遊行時,有友好媒體做過很好的梳理,也是我參考的背景資料之一,在那篇報道中,能源政策相關負責人與作為監督批評角色的環團都有出來說話,我想如果是想了解這個面向,可以參考那個報道角度的文章。反核宣傳的視野問題則是另一個報道角度了,恐怕是需要評論作者來做的事,我只是一個寫feature的人,相信端可以約到很好的作者來寫這種評論。關於報導這群小朋友的行動會不會太感情牌,太不論述,我在採訪最初就和編輯以及受訪者討論過,說服我的就是文中受訪者所堅持的,他們想在反核和擁核的泥巴戰中找出一條說故事的路,因為覺得公投並沒有帶來有幫助的討論。兩派從6月辯論到現在,我們可以在台灣各家媒體,不論是網媒、電視還是紙媒上,看到非常非常多的投書和論戰,我猜測端要發表一篇這樣的投書,是很容易的事,而我要把這些論點整合成一篇文章賺賺稿費,也是很容易的事,但這次我選擇不要這樣做。說到底,我選擇的受訪者是如此,我不會也很難硬拗角度,把一心想用故事來打這場仗的他們,寫得和主打論述的環團一樣,如果真是那樣,這群學生也失去了他們被單獨拿出來書寫的價值。畢竟他們相信的是:「我時常覺得單純、呆板的事實,不見得會比模糊的感受、傳言跟想象來得更接近真相。」很高興大家對端有各種建言和期望,如果端有更多關於核能的報導我也會很開心。謝謝孩子們受訪,謝謝大家閱讀,以上~

  15. 左派、自由主義跟基於更實際的情況報導、評論有什麼矛盾?這篇報導只一刀切,劃分反核跟擁核,試問這跟直接把台灣選民劃分成統獨、藍綠的便宜行事有何差別?
    反民法同婚就是仇同?反東奧正名就是支持統一?你確定?
    台灣不是缺想法,而是缺辦法;目前選民在沒有看到有辦法的情況下,選擇擱置爭議的方式做投票,這才是實情。
    台灣沒有人無視核能的風險(只是被民進黨不負責任的用火力全開的方式污染空氣給嚇到了),也沒有這麼多人忽視同性戀的訴求,更沒有任何在台灣生活的公民會渴望在對岸的體制下生活,選民只是看不到這些問題有真正具體執行的辦法罷了。

  16. 核和火力发电都不好这个谁都知道啊,如果故事的终结是这群年轻人投入再生能源科研并研制出有经济效能的再生能源方案那就好了。不然光说不做有啥用,不愿意自己付出,只懂得要求他人的小孩真的值得赞赏吗?

  17. 這篇文章看不到反核的理性論點,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論點,而不是這種文青、感情牌。

  18. 期待一個左派與自由主義的傳媒做出符合你們的報導,也不是不行啦。
    不過身為訂閱戶,我就是喜歡端做出這樣報導少數人的新聞。
    當初也是因為端報導湯姆熊殺人案的議題才訂閱。
    媒體受眾不同,自然有不同取向的報導。
    說到底看到不同立場報導就說是同溫層取暖。
    那跟看核能議題只看核能終結者。
    看LGBT議題只看風向新聞。也沒什麼不同

  19. 什麼時候,這種對於台灣一面倒、單向的反核報導可以務實討論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火力發電空汙問題以及替代能源的毫無進展?一年前取消訂閱後重新回來,仍然是這種流於文青式的報導。
    看完這篇我會多知道什麼事?一群很積極理解反核的人仍然積極向上保衛家園?然後呢?
    為何不討論反核宣傳的視野問題?如果反核團體宣傳策略改為教育民眾電費漲價(發展綠能)換取關閉火力發電,那不是具體的多嗎?可悲的執政黨也不會整天為了滿足大眾這種天真的想像而「火力全開」。你們什麼時候才能超越台灣本土媒體的見識討論這些具體面呢?對端實在失望
    對於同性婚姻報導面,亦然。

  20. 其實還有其他地方有錯……校對是不是要注意~但故事是感人的,作者的文筆也好,將廢核進行到底!謝謝孩子們給我們珍貴的一課~

  21. 車諾比的悲鳴》中,這位訪問了車諾比核災受難者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道:「我時常覺得單純、呆板的事實,不見得會逼模糊的感受、傳言跟想象來得更接近真相。……逼是錯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