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議題,看懂2018台灣大選

台灣大選投票在即,五項地方公職,十張公投票;有政黨對決、世代交替,更有社會價值之爭。端傳媒為讀者整理八個熱點議題,12個關鍵字,一次看懂這場選舉的過去和未來
2018年11月17日 , 韓國瑜在高雄市鳯山的造勢晚會,大會稱有十萬人參加。
2018台灣地方選舉 台灣 選舉

民進黨會丟掉高雄嗎?

關鍵詞:韓國瑜現象

2018年台灣地方選舉即將來臨。去年此時,討論到高雄地方選舉時,輿論多半已經認定最後必定由民進黨勝出,只是究竟由「民進黨的誰」出線接下陳菊棒子,坐上市長大位而已。

彼時媒體與輿論熱議的焦點,環繞著民進黨內打轉。多半在於陳菊指定的接班人、副市長劉世芳民調持續低落,比不上苦心耕耘多時的立法委員陳其邁。眼看民進黨初選結果由陳其邁勝出,陳菊原有團隊被指出現諸多「小動作」,並未立即開始全力輔選,都成為選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原本只能做「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在高雄市長選舉初期,沒有人有興趣討論他們執政的可能性。

選舉前夕,國民黨高雄市候選人韓國瑜以「奇兵」之姿殺出,將民進黨的穩贏之局殺成五五波。
選舉前夕,國民黨高雄市候選人韓國瑜以「奇兵」之姿殺出,將民進黨的穩贏之局殺成五五波。

這樣「重綠輕藍」的格局其來有自。國民黨上一次在高雄取得執政權時,是由當今黨主席吳敦義(1994-1998)坐纛,距今已經整整二十年。民進黨謝長廷兩任八年執政後由陳菊接棒。2014年由縣市合併後的首次「大高雄市」選舉,國民黨派出原高雄縣長楊秋興應戰,對上原高雄市長陳菊,結果陳菊橫掃99萬票,大勝楊秋興45萬票一倍有餘,以得票數而言,陳菊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票王」,挾帶高人氣一路執政至2018年。

對於現年二十歲的高雄首投族青年而言,打從一出生便只體會過「民進黨執政的高雄」。一個「由國民黨執政的高雄」,從來不存在他們的人生字典裡。即便在陳菊執政末期情況不穩:出現不少小型抗爭;指定接班人劉世芳民調支持度低落;陳菊北上擔任總統府秘書長襄助蔡英文執政中央......都可隱約看出高雄民進黨人在「後陳菊時代」面臨的執政危機。但因為國民黨在此地長期未能勝選,除了只能靠眷村鐵票苦撐基本盤,更缺乏可與綠軍一戰的大將,民進黨欲繼續拿下高雄,起碼在選舉的前一年看來,都是毫無懸念的。

未料在選舉前半年,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以「奇兵」之姿殺出,將民進黨的穩贏之局殺成五五波,僅能全力應戰。

韓國瑜在高雄帶動的氣勢甚至外溢至其他縣市。在首都台北,國民黨籍的市議員候選人爭相放上與韓國瑜的合影、推薦,真正的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反而相形失色;韓國瑜的娘家、農業大縣雲林,韓已不只一次私下或公開拜會地方人士,賣力輔選;有三分之一人口「海漂」至高雄落戶的離島澎湖,國民黨籍縣長候選人賴峰偉更是一早就請韓國瑜共同掃街,自市區天后宮、中央街開始就受到民眾歡迎,甚至有粉絲搭船到本島,只為與韓「本尊」見上一面。即便不論高雄本地的支持率,光由台北、雲林、澎湖三地的折射,也可看出「韓流」真實存在,堪稱本次選舉的最大驚奇。

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期待藉著「老縣長」過去的執政成績和蘇本人的幹練形象打動選民。
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期待藉著「老縣長」過去的執政成績和蘇本人的幹練形象打動選民。

「老縣長」蘇貞昌的永劫回歸

關鍵詞:民進黨世代斷層 轉型正義

1997年台北縣長選舉,蘇貞昌獲得百分之40的選票,以兩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國民黨提名的謝深山,延續了民進黨在北台灣最大縣市的執政權。四年之後,他再以過半數,百分之五十一的選票,戰勝藍營國、親、新三黨共推的王建煊。近七年的台北縣長,是蘇貞昌政治路上的第一個高峰。

2018年,蘇貞昌為了同一個職務,第三次披上戰袍,期待藉著「老縣長」過去的執政成績和蘇本人的幹練形象打動選民。但同樣突出的是民進黨在雙北(台北市、新北市)欠缺新世代政治明星的無奈現實。這個世代斷層的原因要回推到2005年,時任總統的陳水扁被控多項弊案,執政聲勢掉到最低點。那一年,陳水扁的子弟兵羅文嘉以超過10個百分點,19萬票的差距,敗給國民黨周錫瑋。民進黨在台北縣,也就是現在新北市的執政權就此中斷直到今天。

蘇貞昌的對手是國民黨籍的侯友宜。他出身嘉義朴子,草根氣質濃厚,中央警官學校(現今警察大學)畢業後在刑事體系一路向上發展。在幾起重大治安事件裡,逐漸走進公眾視野。特別是1997年的白曉燕命案偵辦過程中,嫌犯陳進興一度挾持人質拒捕,侯友宜徒手進入屋內交涉,抱出一名男嬰脫臉的畫面,定格了他日後的公眾形象。

2006年,就在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改組內閣時,侯友宜獲拔擢接掌警政署長,成為有綠營色彩的技術官僚。但幾年後反而受到國民黨朱立倫重用,出任新北市副市長。

成為綠營的競選對手後,侯友宜早年擔任刑警的經歷開始受到檢視,特別是1989年,侯友宜奉命帶隊逮捕政治異議人士鄭南榕,衝突之際,鄭南榕以準備好的汽油自焚身亡。侯友宜當初的作為,選舉期間遭綠營嚴厲批評,侯友宜則以「基層員警,只能奉命行事」自辯。

圍繞侯友宜的「轉型正義」爭議卻引發另一起風波。2018年9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主委張天欽被爆料在內部會議中點名侯友宜是推進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並提到應該在選舉中「操作一下」這個議題。這一席話引發行政干預選舉的巨大風波,張天欽及主委黃煌雄先後下台。

從台北市長選舉的民調來說,柯文哲對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只維持極小幅度的領先,柯文哲的網路聲量,究竟是否能如實轉換成實際選票,也是政治研究上的重要觀察點。
從台北市長選舉的民調來說,柯文哲對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只維持極小幅度的領先,柯文哲的網路聲量,究竟是否能如實轉換成實際選票,也是政治研究上的重要觀察點。

柯文哲的網路聲量等於選票嗎?

關鍵詞:網路聲量 棄保效應

台灣過去十幾年選舉的一貫模式是:候選人站上吉普車大規模掃街、大規模架設廣告看板與旗幟、出動遊覽車載支持者參加造勢大會......等,都是選戰的基本配備。但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近幾次大選,傳統的「陸戰」已慢慢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空戰」,在台灣政壇中,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空戰能力」堪稱翹楚。

柯文哲在2014年以素人姿態投入台北市長選舉,除了民進黨原有黨組織傾全力支持,網路戰更是柯文哲強項。他的臉書粉絲頁粉絲高達200萬人、IG追蹤人數逼近60萬,兩項數據皆在所有候選人中稱霸。柯文哲選戰期間曾用網路操作過幾次大型活動,但成效兩極。

首先是今年7月,柯文哲仿效青年創業手法,推出群眾募資網頁,原先目標是募得新台幣1310萬,最後太過踴躍,網站上線僅9小時就關閉,最終還超過目標3倍之多,募得4093萬元。

但到了11月10日,柯文哲陣營同樣透過不同網路社群,號召粉絲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行「萬人應援」活動,但現場最終僅不到2萬人到場,跟四年前同期、當時有民進黨動員情況下的9.8萬人相比,確實有一段不小差距。

過去在網路上,常有「萬人點讚、一人到場」的趨勢,從「募款」和「萬人應援」來看,柯文哲在網路上確實有一定的能量,但要將所有能量轉化成實際人數,成效似乎有限。柯文哲的網路聲量,究竟是否能如實轉換成實際選票,也是政治研究上的重要觀察點。

再從民調來看,台灣規定投票日前10天內不得公布民調,就最後發布的民調來看:柯文哲對國民黨提名的丁守中不是維持極小幅度的領見,就是根本在誤差範圍內。這些民調數據讓讓柯文哲倍感危機。

在台北市長這樣「三強鼎立」的選局中,最後決勝通常取決於「棄保效應」,也就是如果選民認定自己首選的支持對象已經當選無望,為了防止「最討厭的人」當選,可能會退而求其次選擇民調較高的次一位侯選人。這樣的集體意識,往往造成大量選民在投票前轉移支持對象。這次台北市長選舉會不會在柯文哲和姚文智間發生「棄保效應」,一般相信是左右勝敗的關鍵因素。

2018年11月21日,蔡英文參加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的造勢大會,有示威人士在她演講時示威。
2018年11月21日,蔡英文參加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的造勢大會,有示威人士在她演講時示威。

兩黨主席會不會遭「逼宮」?

關鍵詞:黨主席問責 2020總統大選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選後的去留,牽動台灣政黨政治的變遷甚至重組,也直接影響2020總統大選的對戰組合。

黨主席對選舉結果負政治責任,在兩黨都已經是常態。例如2000年李登輝為總統大選敗選請辭,2014年馬英九為地方選舉大敗下台。民進黨方面,2004年和2005年,陳水扁和蘇貞昌分別為立委選舉及縣市長選舉席次未達到過半目標請辭。蔡英文也曾為2012年參選總統失利而辭職。

有這樣的例子在前,吳敦義和蔡英文選後勢必面對相同考驗。特別是吳敦義,投票前一周在一場輔選行程的講話裡,以「肥滋滋」、「大母豬」暗諷前高雄市長陳菊,引發絕大風暴。自家候選人紛紛與他劃清界線,以求自保。聲勢最強的韓國瑜甚至在造勢大會上公開指稱吳敦義發言不當。

一般認為,韓國瑜在高雄的選舉成敗,是國民黨「勝選」或「敗選」的最重要指標。而吳敦義的不當發言,被認為多大程度影響了韓國瑜的選情,就是選後吳敦義會不會遭問責的關鍵。一旦吳敦義遭問責下台,幾乎不可能代表國民黨參加202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是由朱立倫甚至馬英九重披戰袍?或者另有黨內外新星竄起?這次選舉結果,都是重要變數。

對民進黨而言,高雄市長一役同樣是最重要指標。特別在新北市陷入苦戰,台北市極不看好的情況下,如果丟失了執政超過十年的高雄,黨內勢必掀起逼宮聲浪。蔡英文若交出黨主席,雖然不致於影響到2020年參選連任的地位,但政治號令的確不可能再如現今「黨政合一」下的運轉如意。

「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喊出「至少上20席」的目標。本屆議員選舉能否開出漂亮成績,成為能否延續政黨生命、站穩基層的關鍵一役。
「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喊出「至少上20席」的目標。本屆議員選舉能否開出漂亮成績,成為能否延續政黨生命、站穩基層的關鍵一役。

時代力量能不能站穩腳跟?

關鍵詞:太陽花世代

新興政黨「時代力量」由太陽花學運重要領導者黃國昌擔任主席,於2015年建黨,隔年在台灣立委選舉中奪得5席(3席區域立委、2席不分區立委),成為藍綠兩大政黨以外的第三大黨。2016年起,時代力量逐漸佈局全台各地,成立12處地方黨部。

在藍綠光譜上,「時代力量」被稱為「小綠」。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公開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當時曾和綠營政治人物共同掃街造勢。同一年的立委選戰裡,民進黨亦曾禮讓時代力量部分區域立委席次。選後,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曾說時代力量將回歸在野角色。在之後例如「一例一休」等公共事務議題上,兩黨矛盾漸生。

回顧解嚴後的台灣政治史,藍營的新黨、親民黨,或者綠營的台灣團結聯盟,都曾經掀起支持熱潮,但之後也都不敵兩大黨夾擊。「時代力量」做為另一個新興第三勢力,除了藍綠光譜外,「世代交替」也是時代力量的特色,在41位縣市議員候選人中,有33位在40歲以下,其中近半數在30到39歲之間,三成在30歲以下。

面對大選,黨主席黃國昌喊出「至少上20席」的目標。時力身為小黨,本屆議員選舉能否開出漂亮成績,成為能否延續政黨生命、站穩基層的關鍵一役。

台灣地方選舉將連帶舉行十個公投案,而其中五案直接和同性婚姻合法化有關。
台灣地方選舉將連帶舉行十個公投案,而其中五案直接和同性婚姻合法化有關。

挺同、反同,一次總解決

關鍵詞:民法或專法 性別教育

這一屆台灣地方選舉將連帶舉行十個公投案,而其中五案直接和同性婚姻合法化有關。如果以立場區分,反同志和支持同志兩陣營,各自連署了3案及2案表達立場。如果以性質區分,5案中有3案關係未來法律修訂的方向;2案為行性別教育的原則。

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去年五月發布「釋字第748號憲法解釋案」,宣告同性婚姻應該受到法律保護。大法官指出現行《民法》親屬編婚姻的規定,沒有辨法保障「相同性別二人......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因此要求兩年之內「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但採用哪種形式,大法官認為這是立法機構的職權。

在這號解釋發布之後,台灣挺同、反同的爭議戰場,就轉到了究竟應該直接修改民法,以民法條文保障同性婚姻?或者應該為同性婚姻訂立專法,例如《同性婚姻法》。因此打著「保衛家庭」旗號的反同陣營,就提出了將「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以及「民法婚姻規定以外之其他形式」來保障同性婚姻等兩件公投案。

相對的,支持同志陣營則提案要求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兩人建立婚姻關係」,相關人士批評立專法形同歧視同志。因此這三案公投的結果,將影響未來立法院制訂同性婚姻相關法律時,是採取直接修正民法,或者另訂新法。

此外,台灣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中規定國中、國小階段應該對學生從事包括同性戀傾向在內的性別教育,支持同志團體提出公投案,希望將這項規定訂入《性別平等教育法》內,上綱到法律層級。相對的反同方則提案要求「不應對學生實施同志教育」。

「以核養綠」公投,提案內容主要為廢除現行《電業法》中「核電廠需在2025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公投主文及背後繼續沿用核電的論述,再次開啟擁核、反核兩方的戰火。
「以核養綠」公投,提案內容主要為廢除現行《電業法》中「核電廠需在2025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公投主文及背後繼續沿用核電的論述,再次開啟擁核、反核兩方的戰火。

「以核養綠」能搗毀「非核家園」嗎?

關鍵詞:非核家園

由黃士修等人發起的「以核養綠」公投,提案內容主要為廢除現行《電業法》中「核電廠需在2025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公投主文及背後繼續沿用核電的論述,再次開啟擁核、反核兩方的戰火。

支持核電者將台灣2年來夏日電力供應吃緊及冬季空污等問題,歸咎於民進黨政府執政後所提出的「非核家園」政策,這項政策具體落實在上述《電業法》的規定裡,因此廢除《電業法》此一條文,就成了核電支持團體的首要目標。

前總統馬英九以及多位前國民黨政府官員在公開發言中大力支持本案,強調廢核並不是世界趨勢,當再生能源佈建不及、僅以火力取代核能,將導致碳排放量大增。

反核方則批評,高、低階核廢料迄今無法找到存放地點,同樣有高額外部成本;而三座舊核電廠的安全問題、以至於核四興建過程中所爆出的工程弊端,更讓先天地質條件脆弱的台灣仍面臨核安風險。

經濟部為非核政策辯護時,強調用核電不代表減煤,至2025年懸浮微粒排放量還可能比現行政策方向多三成,根本沒有解決空污問題。

周六投票的結果若達到通過門檻,「核電廠需在2025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將在公投結果公告後第3日起失效。多位公投發起人公開表示,一旦公投成立,他們會要求政府讓現存的核一至三廠延役,已封存的核四也應啟封,甚至應考慮增建20座新核電機組。

但上述擁核人士的說法遭到曾任環保署副署長的律師詹順貴反駁。他說公投法律效力僅限於《電業法》,政府仍可透過其他法律或政策評估決定核四重建及核一、二、三延役。

2018年11月21日,奧運人協會號召運動員代表召開反對東奧正名公投案記者會。
2018年11月21日,奧運人協會號召運動員代表召開反對東奧正名公投案記者會。

東奧公投通過會怎樣?

關鍵詞:奧運模式

「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主文寫著: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

1949年內戰結束,兩岸分裂分治。PRC與ROC的「中國代表權之爭」在各種國際場合出現,體育賽場也不例外。為了解決中華民國台灣選手參賽的身份問題,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會在1981年簽署《洛桑協議》,同意以「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CTOC)」的會名、會旗、會徽參加奧會,「奧運模式」自此確立。

「中華台北」是多方妥協下的產物,「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行動聯盟」今年發起正名公投,提案人正是前奧運選手紀政。今年7月,在台中被東亞奧委會(EAOC)取消2019東亞青運會承辦權之前,東奧正名公投連署書僅有9萬份,距28萬份門檻仍有距離;東亞青運事件後,連署人數暴增,民間團體最後向中選會提交52萬多份連署書。

這樁公投案引起激辯,中華奧會主席林鴻道等人指東奧正名可能影響台灣選手未來的會籍與參賽權,中華奧會會籍恐被中止或取消承認。

但公投通過將直接造成「中華台北」改名「台灣」嗎?事實上,根據公投法的規定,東奧公投屬於「重大政策的創制或複決」,如果通過,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因此本案即使通過,實質意義是向台灣政府及國際社會發送一項政治訴求意向。並無法強行要求政府變更現行做法,更不可能拘束中華台北奧會向國際奧會提案要求改名。

對於東奧公投,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近日曾引述《洛桑協議》說,台灣參與奧運的名稱就是「中華台北」,「我相信很多人不滿意,但是目前的狀況是這樣」。11月20日,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以Chinese Taipei (中華台北)參賽(是)為到目前為止國際奧會的規定,我們為維護選手參賽權,始終遵守協議,未來也會遵守國際奧會的相關規定。」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東奧公投若達到通過門檻,要不要繼續推進執行,執政的民進黨恐怕將陷入父子騎驢、左右為難的情境。

讀者評論 1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華人民主燈塔

  2. 這篇真的整理得非常好!謝謝端

  3. 身為台灣人必須說這篇整理得很詳盡了

  4. 大法官指出现行《民法》亲属编婚姻的规定,没有辨法保障“相同性别二人......成立具有亲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结合关系”
    这句里面是否有错别字?

  5. 台灣是依靠華人自建而不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民主體制,從而實現社會的不斷自我修正,無論投票結果如何都是值得稱讚的!

  6. 台灣的Homonationality現象真的很值得深入研究。

  7. 這篇是很淺顯沒錯,可是對中港的讀者來說夠了吧,又不是像臺灣本地人一樣一直在關注。而且選完後應該才會有比較詳細的分析

  8. 只是简单的罗列,没有深入的分析,不够进入深度这个板块,这样的罗列谁都可以写,希望端可以出一些有预测性,有理有据的分析选情结果的文章,而不是像这样简单的罗列

  9. 台中卢秀燕林佳龙也是五五波吧,而且中台湾对大选很重要

  10. 非常詳細的梳理!!

  11. 2020国民党应该是派韩国瑜吧,怎么可能是吴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