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張碩文:民權、即興與流行脈搏,Aretha Franklin 響徹半世紀的關鍵字

靈歌皇后早在五十年前已迎來自己的事業高峰,但她卻持續為每一個世代輸送能量,見證次文化如何書寫歷史。

2015年11月15日,Aretha Franklin在美國華盛頓的美國肖像獎活動中演唱。

2015年11月15日,Aretha Franklin在美國華盛頓的美國肖像獎活動中演唱。攝:Katherine Frey/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8-23

#評論#張碩文

唱到動情,她脫去了皮草

Aretha Franklin 最後一次現象級的公開演出是在2015年。音樂人 Carole King 獲頒甘迺迪中心榮譽獎,Aretha 特地現身,在鋼琴前自彈自唱了後者為她所寫的金曲《(You Make Me Feel Like)A Natural Woman》。那幾年中關於 Aretha Franklin 患癌的傳言不絕於耳,她反覆否認,取消了一些巡演場次,經歷了一次手術。甘迺迪中心的演出讓觀眾驚喜又唏噓,他們為傳聞中她的狀況擔憂,又喜見她寶刀未老。

表演前半部分的自彈自唱,及唱到動情時Aretha脫掉自己的大衣,後來都成為談資,讓人如有時光倒流的錯覺,得以回顧了她六十年代末的藝術形象。她的第一間唱片公司「哥倫比亞唱片」企圖將她包裝為新一代的爵士巨星,讓她翻唱了六年爵士和流行金曲,收效甚微。直到製作人 Jerry Wexler 將她簽入大西洋唱片公司,他們才一起找準了她的音樂方向。Aretha 從小在教堂受到福音音樂的薰陶,也認定藍調和靈歌是真正來源於黑人苦難的音樂類型。Wexler 為她找來了諸多好歌,又輔助她修煉出凌厲、張揚、揮灑、爽朗的演繹風格。自彈自唱是 Wexler 在那幾年一直堅持讓 Aretha 保留的表演方式,而大衣則是靈歌歌手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重要形象。

2015年,Aretha Franklin 向 Carole King 致敬,是為她最後一個現象級表演。

那的確是她的黃金年代。《(You Make Me Feel Like)A Natural Woman》連同《Respect》《Think》《Chain of Fools》《Ain't No Way》《I Never Loved A Man》一起成為六十年代末的時代之音。唱片業高層 Clive Davis 形容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日子。美國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與婦女解放運動交織在一起,Aretha Franklin 脫穎而出成為了最突出的一把聲音。

無論是黑人的平權訴求,還是女性的自我解放,他們都選擇用《Respect》代言心聲,這首歌很快又深入至 LGBT 人群,蔓延到性別多元化議題。傳說全因這首歌當年振聾發聵,影響大得不得了,使得格萊美獎不得不從那一年起,將往常唯一的 R&B 演繹獎一分為二,分別授予男女歌手。Aretha Franklin 是這個界別的常勝將軍,前後二十三次入圍 R&B 女歌手獎,十一次勝出,至今紀錄無人可以打破。《Respect》登上告示牌單曲榜冠軍是流行音樂歷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堪稱流行文化與社會思潮、性別思考等多個領域的完美交媾。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