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前,網路上出現了一個 Hashtag 串聯活動名為「#HelpOscarQuit」(幫奧斯卡戒菸)。發起這個活動的幾個公衛團體指出,今年有高達70%的入圍影片含有吸菸情節,並提出具體訴求希望各大片商承諾將含有吸菸情節的電影納入R級,以免青少年受害。
另一方面也有來自創作者的強力反彈,比如也入圍過奧斯卡的《In the Bedroom》(意外邊緣)導演Todd Field曾以「Cultural McCarthyism」(文化麥卡錫主義)來稱呼這種指控。《意外邊緣》當年就被批吸菸畫面多到簡直是Marlboro的廣告。
如今統治好萊塢的漫畫超級英雄們,也一腳踩進這個to be or not to be的無限爭論⋯⋯
好萊塢與菸商的五十道陰影
抽香菸的「酷」形象自20世紀初以來,就是菸商透過各種「贊助」好萊塢的手段一手塑造的產物,所有檯面下的曖昧磨蹭都是為了讓年輕人點燃他們的第一根菸。
那些不一定入圍得了奧斯卡、但完全以青少年為目標市場的超級英雄電影,也有戒斷不了的菸癮問題。近2/3角色為青少年、顯然也以青少年為目標市場的《X-men First Class 》(X戰警:第一戰)在美國的分級是不適合13歲以下觀賞的PG-13,台灣的分級是6歲以下不得觀賞的保護級,香港則是兒童不宜的IIA級。這部電影中就含有明顯的吸菸畫面。
英國醫學期刊《Tobacco Control》(菸害防制)上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一名匿名的電影導演解釋哪些時候會安排角色吸菸:「如果某個角色有點神經質、緊張或是極端失控的性格,讓他們手上拿著菸會比較容易把他們的性格視覺化」。不過《X戰警:第一戰》中Wolverine 金鋼狼點的那根菸純粹就是「酷」而已。
無論是傳達「性格」或是「酷」,角色塑造作用之外,還有躲躲藏藏數十載的商業企圖在這些電影背後。生產 Winston 跟 Camel 品牌的 R. J. Reynolds Tobacco 就在內部文件中把年輕人視作救命的浮木,稱這些年輕人為市場上「Replacement Smokers 」(替補吸菸人口)的唯一來源。
抽香菸的「酷」形象自20世紀初以來,就是菸商透過各種「贊助」好萊塢的手段一手塑造的產物,所有檯面下的曖昧磨蹭都是為了讓年輕人點燃他們的第一根菸。1994年曝光的一份菸商贊助合約: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集團旗下的Brown & Williamson Tobacco在1983年透過中間人牽線,提供50萬美元和包括珠寶、手錶、汽車、馬匹在內奢豪贈禮給當時最大的明星 Sylvester Stallone,藉以換取他在接下來的五部電影中使用該公司菸品。這種針對明星單點突破的贊助出奇成功。前述研究報告中,另外一位匿名製片就說:「在片廠裏如果 Arnold Schwarzenegger 說『我想這時候該來根菸』,地球上根本沒有任何人可以對他說『不行,你不能這樣做。』」
菸商的策略確實有效果。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以 Winona Ryder 主演的 YA電影《Reality Bites》(四個畢業生)中的吸菸畫面作為研究標的,發現讓未曾吸菸的未成年人觀看電影中的吸菸片段會顯著增加他們吸菸的意願。美國 Dartmouth 醫學院2003年針對2600名未成年人的研究指出,觀看有吸菸情節電影的次數跟將來吸菸的可能性之間有顯著的劑量效應——看得越多,越會提高吸菸的可能性,最高甚至可達兩到三倍。
美國衛生署因此強力主張將含有吸菸情節的電影都列為R級,認為美國青少年的吸菸率將因此會下降18%,並減少100萬名青少年將來死於相關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做過同樣的主張。
日本動漫中的少年癮君子
其中一個原因是壟斷日本菸品市場的日本菸草是國營企業,長年為國家財政帶來豐厚的收入,並間接抑制了公共政策對於菸害的積極討論。
動漫文化的聖地——日本也是菸霧瀰漫的國度。
日本的漫畫大師幾乎人人都是菸不離手。宮崎駿先前接受台灣作家劉黎兒訪問時談及《風起》中的男主角為什麼抽菸:「或許抽菸會早死,像已經得了肺結核的母親,可能因為抽菸而早死;但這是她的選擇,尤其是對於瀕死的人,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包括死亡的方式!」他一邊為自己的電影辯護一邊抽起和電影主角一樣的櫻桃菸。
日本菸害控制學會發函指責這部有非常多兒少觀眾觀看的宮崎駿電影有吸菸畫面。同樣被點名的還包括受到小女生喜愛的少女漫畫《Nana》及依據漫畫改編的同名動畫。劇中幾乎每個十幾歲的主角都吸菸,而且還鉅細靡遺地畫出確實存在的菸品商標。
江戶初期菸跟著洋槍洋砲一起傳入日本,此後吸菸在日本社會文化中的地位就未曾鬆動過。其中一個原因是壟斷日本菸品市場的日本菸草是國營企業(1985年民營化後官股比例仍經常維持過半),長年為國家財政帶來豐厚的收入,並間接抑制了公共政策對於菸害的積極討論。
日本的香菸不僅稅賦低、價格便宜,吸菸場所的法令限制也非常寬鬆。低度管制的法令一度還吸引世界各大菸商爭相在人手一本的日本漫畫雜誌中下廣告。遲到很久的反菸運動一直到近十年才在日本得到些微進展,2020東京奧運的逼近使日本社會終於被迫面對無菸環境的世界性標準。
東京大學的研究者針對日本暢銷漫畫雜誌的統計指出,在87回少年漫畫連載中有20回出現吸菸情節,70回少女漫畫中則有10回出現吸菸。總計386期雜誌中,吸菸情節出現高達396次。像《火影忍者》中的猿飛阿斯瑪、《xxxHolic》中的壹原侑子都是重度吸菸者。
日本電影是由民間組成的組織審議分級,圖書出版則是由企業自主管理分級,電視更是完全沒有分級制度,由電視台自由心證決定什麼時段適合播出什麼樣的內容。日本大眾文化對吸菸情節的寬容使日本動漫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時容易踩到紅線:
比如《Jojo的奇妙冒險》故事主人翁之一空條承太郎登場時年僅17歲,甚至還不到日本合法吸菸的年齡,他在動畫中的吸菸畫面在美國播映時因此不得不用黑色陰影遮蔽來符合美國電視的分級規定。《One Piece 航海王》中19歲的香吉士也經常抽菸,美國電視台最後也只能把他手上的菸置換成棒棒糖來避免爭議。
美漫超級英雄戒菸記
時代演變中,這些超級英雄開始漫長而痛苦的戒菸歷程。
替DC等多家漫畫公司編寫腳本的作家T. Casey Brennan總是戴著帽子、穿著大衣、配上鄧不利多校長式的大鬍子,活脫是從漫畫中走出來的人物。他是中央情報局的MK-ULTRA思想控制實驗計畫的受害者,自稱受到中情局使用LSD之類藥物控制而參與開槍射殺甘迺迪總統的秘密行動。在這些天馬行空的奇幻經歷之外,他在1981年做了一件真正改變世界(或者至少改變漫畫世界)的大事:
他發表了一篇名為「兒童極可能會從漫畫上的吸菸情節學會吸菸」的文章,控訴美國漫畫編劇、畫家和編輯並沒有盡到保護兒童的責任。這篇文章在美國引發了政治人物的熱烈迴響,促使國會和媒體開始討論這個議題,還讓他得到將來的美國總統、當時的阿肯色州州長Bill Clinton的表揚。
另外一位真實世界的超級英雄是9歲的男童David Blum。1993年他和7歲的弟弟從100張Marvel發行的漫畫明星卡中找到7張出現超級英雄吸菸畫面的卡片。「為什麼他們賣給兒童的卡片中會有吸菸畫面?」他寫信給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一年後Marvel就宣示全面停售有吸菸畫面的漫畫明星卡。
除了先前提到的金剛狼之外,美國漫畫世界中的驅魔人John Constantine、神盾局長Nick Fury、B.P.R.D.超自然調查防禦署成員 Hellboy都是有名的癮君子。時代演變中,這些超級英雄開始漫長而痛苦的戒菸歷程。
1940年問世的第一代閃電俠Jay Garrick是在實驗室熬夜做實驗的研究生,他在休息時間去抽菸時意外打翻化學物質而獲得超能力。1986年DC在漫畫中重新講述這段故事時加上了一句台詞:「我真應該戒掉這玩意兒」。到1997年的版本抽菸的意外已經被改寫成打瞌睡的意外,不再讓閃電俠抽菸。
從漫畫變成電影的路上,菸商的黑手再度伸進來攪和。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是電影置入行銷大行其道的起點,而且菸商就跑在第一個。1980年的《Superman II 超人2》中超人和反派在碩大的Marlboro看板前搏鬥的畫面看起來簡直運動比賽的冠名贊助。據說Philip Morris Tobacco付了4萬美元換取Marlboro的商標出現在電影中超過20次,更重要的是換取原本漫畫中不吸菸的超人女友Lois Lane被修改成超級癮君子,成為超級英雄電影中上最具代表性的吸菸女性。DC稍後不得不在1999年的漫畫《Superman & Batman: Generations》重新講述一個Lois Lane因為吸菸而罹患肺癌的故事線。
從電視機飛入尋常百姓家客廳之後,電視節目一直受到強度比較高的政府監理。幾乎不受政府監理的跨國網路串流服務Netflix隨即成為含有吸菸情節的節目聚集的吸菸專區。
John Constantine或許是有吸菸惡習的超級英雄中遭遇最曲折的一位:2005年電影《Constantin》(康斯坦汀:驅魔神探)的故事主要取材自1991年出版的六集漫畫支線
電影版跟漫畫版劇情最主要的差別是此後Constantine就不再抽菸,漫畫中的Constantine 則依然如故。稍後Constantine再被拍成電視影集時配合更嚴格的電視尺度時,索性直接跳過這段情節,直接讓他戒菸。
從電視機飛入尋常百姓家客廳之後,電視節目一直受到強度比較高的政府監理。幾乎不受政府監理的跨國網路串流服務Netflix隨即成為含有吸菸情節的節目聚集的吸菸專區。反菸團體Truth Initiative統計Netflix在2015年到2016年間上檔的節目,總計出現319次吸菸情節,其中廣受青少年歡迎的節目《Stranger Things 怪奇物語》第一季的8集之中出現甚至高達182次吸菸情節。
Netflix取得Marvel授權製作的《The Defenders》(捍衛者聯盟)超級英雄系列節目《Jessica Jones》(潔西卡瓊斯)的故事主人翁Jessica Jones原本也是個菸酒不離的典型黑色偵探劇人物。飽受批評的Netflix似乎有意識地用酒癮取代了她的菸癮以避免再度因為吸菸情節而惹上爭議。
在言論自由的線上走鋼索
帶有國家公權力色彩的分級制度很容易被指責為父權式的家長主義,尤其在台灣和香港的電影分級都還屬於政府公權力的行使。
業者自律仍然是機會比較大的出路,因為反菸團體希望政府介入「分級」的訴求幾乎是在「言論自由」的線上走鋼索,抵達終點的可能性極為渺茫。不同於限制菸品廣告,政府介入分級是直指藝術表達自由的核心。
2016年反菸團體提出集體訴訟控告負責分級審議的MPAA美國電影協會導致兒童接觸到危險的吸菸情節,但他們很快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重挫。MPAA的律師提出了高明的抗辯:他們主張該協會所做的分級決定是一種對觀眾和家長的「建議」,而且這種「建議」屬於言論自由保護的範圍。法院採納了被告的抗辯,並且憂慮類似的集體訴訟會傾巢而出不斷威脅言論自由的至高無上不可侵犯性。
MPAA的分級機制從一開始就帶有言論自由的血緣,用民間自律來取代於原本以保守宗教道德審查電影內容的萬惡「Hays Code海斯法典」。1966年推翻海斯法典可說是為接下來創作力生猛的Stanley Kubrick、Martin Scorsese、Francis Ford Coppola和Steven Spielberg的黃金時代排除障礙的基礎工程。
帶有國家公權力色彩的分級制度很容易被指責為父權式的家長主義,尤其在台灣和香港的電影分級都還屬於政府公權力的行使(或委託民間行使)。在性的議題上類似的仗已經打過無數回。多年前的出版分級制度爭論中,中央大學教授何春蕤教授就曾表示無論如何她個人拒絕接受任何分級辦法。「國家不應該介入或制訂罰則。NO,NO,這個答案夠清楚吧」她說。電影分級的討論上也陷入同樣的僵局,2015年台灣的衛生福利部代表在文化部的電影分級辦法修法會議中提議將吸菸畫面納入分級,結果遭與會電影工作者強烈反彈,最後會議結論是暫不考慮,將以「自律」取代「規範」。
另外一個技術性的質疑就是分級制度從來就無法真正阻止青少年從各種管道接觸這些電影,犧牲言論自由換得形式大於實質的微薄效果不符比例原則。
真實世界跟電影不一樣的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不會在文章結尾的時候爽朗現身。但我們仍然可以確定的結論是:有過捏造數據、收買片面研究、不實宣傳「菸品危害仍有科學爭議」的菸商是超級反派,而我們仍要繼續尋求對抗反派的終極武器或是超級英雄。
另外一個技術性的質疑就是分級制度從來就無法真正阻止青少年從各種管道接觸這些電影,犧牲言論自由換得形式大於實質的微薄效果不符比例原則。
救贖不一定這麼遙遠,目前已經確定實施企業自律的包括:
1.前老闆還是個雪茄商人的Marvel漫畫帝國在Joe Quesada升任總編輯後,隨即在2001年起禁止所有超級英雄在漫畫中吸菸。自己不吸菸、祖父死於香菸相關疾病的總編輯在聲明直言:「簡單講就是我們的超級英雄都要戒菸了,理由就是我不想要他們在漫畫中抽菸。隨便你們怎麼講,反正都不會改變事實,菸就是致癌物。」雖然他們的承諾並不包含反派,不滿意但尚可接受。
2.Disney執行長Bob Iger在2015年股東大會上宣示該公司全面禁絕PG-13以下分級的電影出現吸菸情節,效力涵蓋集團成員Marvel、Lucas、Pixar及Disney自己的電影。唯二的例外:故事涉及廣泛被認識有吸菸習慣的知名歷史人物,或是故事涉及吸菸後果的負面陳述者。而Disney既已迎娶21st Century Fox,估計極有可能將該承諾延伸至新的家庭成員如金鋼狼等超級英雄。
是鳥嗎?是飛機嗎?也許天外飛來的真是對抗菸害的超級英雄。
之前就感叹过,如果没有这种抽烟的人比较酷酷的文化,我就不会吸烟。一开始只是为了酷吸烟,后来慢慢变成压力大就想吸烟。不过我现在还好,可以控制到不是每天吸烟,一天也是两根之内。但是我觉得吸烟还是有害无益的(压力大去跑步嘛!),如果我小时候没有接触到这种文化,就不会对吸烟感兴趣。promote禁止吸烟画面的确是危害自由表达的事,但是如果可以转变香烟所代表的东西,比如过去在电影里白人至上的言论还是可以接受的,现在只是愚蠢的符号。如果香烟只是poverty和weak mind的符号,不再是cool kids的象征的话,这样的努力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印象中,神眉沒有抽菸吧,是否要查證下
更正錯別字「不讓人」。
合法買賣的產品,怎麼不樣人為產品賣廣告?年輕人可以吸菸,但就不可以看有菸的電影。是制度上的「人格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