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導演 Sean Baker 專訪:你可以說我像爵士樂一樣拍電影

他有點厭倦討論 iPhone 拍電影的話題,深信劇本必須深入到故事場景之中才能寫好,還會用 Instagram 面試演員。

美國獨立導演Sean Baker,1971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就讀紐約大學電影系,以其擅長的低成本製作活躍於美國獨立電影圈。

美國獨立導演Sean Baker,1971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就讀紐約大學電影系,以其擅長的低成本製作活躍於美國獨立電影圈。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8-06

#電影

Sean Baker 非常清楚如何呈現自己,以及呈現出來的面貌。在暗沉的酒店長廊,他很輕易就確認了怎樣可以突出自己的某幾個角度。對光極度敏感,也是對構圖極度熟悉。這與他的電影風格似乎保持一致,雖是用極寫實的敘事手法,紀錄片式的鏡頭捕捉,從第四部作品《Starlet》起,Sean Baker 為自己的電影特別調配不一樣的視覺,總是成功營造出非一般的色彩渲染和對比。《Starlet》和煦的金黃色,《Tangerine》絢爛的霓虹色,《The Florida Project》繽紛的藍紫色,還未看全貌就先聲奪人,彷彿為影像加添個性。他的作品也收穫了越來越多的主流觀眾。

電影對他來說不只是作品,也是一種方法。Sean Baker 特別留意資訊,留意低收入階層和社會邊緣人士的生活現狀。他的每一部電影不僅僅是影像,也可以看作是美國草根階層的真實生活剪影。《Take Out》講中國非法移民在紐約送外賣償還偷渡費用的故事;《Prince of Broadway》講加納移民在紐約賣假名牌,卻憑空多了一個兒子要養,生計突然變得難以維持;它們在十數年前就為 Sean Baker 打下知名度,他以近在咫尺的寫實風格白描了悲喜交加的貧弱生活。Sean Baker 清楚媒介的力量,電影的力量,他要確認這些故事的根源是真實的,這些困境在生活中是真實的。

他用 iPhone 拍攝《Tangerine》,引起了許多話題。經過傳媒報導之後,大家關注的重點總是在 iPhone 拍攝電影這件事,卻不知道這其中也有很多潛台詞。「科技變化太快了,每一次電話硬體更新之後,與前代的差異都很大,如果我想要用這些玩具拍攝,每次都要重新再學一遍。」他有些厭倦回答 iPhone 拍攝的問題了。「我現在再說怎麼拍《Tangerine》,很多細節已經沒法參考了。」那已經是三年之前,iPhone 在那之後已經更新了三次。無論如何,他都將繼續擁抱新科技,不斷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不斷提醒自己創作和看待電影的方式。

端傳媒在 Sean Baker 訪港時專訪了他,讓這位獨立電影人介紹《The Florida Project》背後的故事,也談談科技與現實在他的拍攝和製作中到底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