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去大館打卡?你闖入了香港保育官民之爭的艱難戰場

如果沒有抗爭,「維多利亞城」早已消失於地平線上。既然古蹟替代我們記憶,所以發展可以繼續向前⋯⋯

去大館打卡?你闖入了香港保育官民之爭的艱難戰場
今年5月重新開放為古蹟美術館的中環「大館」,包括了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

作為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今年5月重新開放為古蹟美術館的中環「大館」,包括了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這建築群與香港市民闊別10年有餘,是次開放雖主打古蹟和藝術,對大家來說卻委實是故地重遊,正如資深保育人士黎廣德所說:感覺就像「回到舊日學校操場上舉行賣物會」。就是這樣,筆者站在原用作檢閱警隊的操場上觀看發光偶劇,跟下班的OL、啤酒型男、拖兒帶女小家庭一起,揮汗如雨——可見即使古蹟為原汁原味而未裝冷氣,各方觀者仍引頸以待。

綜合不同時空的總稱

大館是官民保育爭議的重要戰場;既是殖民的物證,也是社區的地標。活化之後,其殖民地身份在官方論述中洗刷一新,搖身變做林鄭口中改朝換代的賀禮。

特首林鄭月娥在開幕典禮上說:「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原是香港賽馬會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週年,送給香港人的禮物。」須知叫得「大館」,當然是全港最大古蹟群,佔地13,600平方米,經香港馬會投放38億活化,它由十多幢建築組成,不單曾是英國管治香港初期的警察、司法和監獄集中地;也是香港回歸至今,官民保育爭議的重要戰場;既是殖民的物證,也是社區的地標。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