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宣誓風波

安徒:香港保守主義的反挫與部落政治的宿命

今次敗退是屬於整個民主陣營的,而非個別候選人的失誤。一個歷史巨浪正衝擊着全個民主派陣營而來,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只顧把眼光放在選舉操作上的毛病,難免瞎子摸象。

為了填補因宣誓風波而被DQ的四個議席,2018年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在總投票率僅得43%的情況下,民主派只能取回新界東及港島區兩個直選議席。不但無法取回在直選組別中對某類法案的否決權,也無法利用這次補選,向政府取消議員資格的行為作出強烈抗議,可謂一次重大挫敗。

為了填補因宣誓風波而被DQ的四個議席,2018年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在總投票率僅得43%的情況下,民主派只能取回新界東及港島區兩個直選議席。不但無法取回在直選組別中對某類法案的否決權,也無法利用這次補選,向政府取消議員資格的行為作出強烈抗議,可謂一次重大挫敗。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刊登於 2018-03-16

#立法會#香港#評論#宣誓風波#安徒

2016年開始的宣誓風波,令先後六名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資格(DQ)。為了先填補其中的四個議席,政府在剛過去的3月11日舉行首次補選。在總投票率僅得43%的情況下,民主派只能取回新界東及港島區兩個直選議席,但在功能團體組別的「建測規園界」議席,以及直選組別的九龍西議席,則落入建制派手中,後者尤其令人意外。民主派不但無法重奪失去的席位,不能取回在直選組別中對某類法案的否決權,也無法利用這次補選,向政府取消議員資格的行為作出強烈抗議,可謂一次重大挫敗。

這幾天來,選舉後的評論集中討論姚松炎在九西區的意外失手,集中於批評選戰戰術操作的失誤,也揭示出民主派陣營在協調合作上的種種明顯漏洞。雖然這些批評可以指出如何改良未來的選戰操作,值得詳加討論以作後效,但似乎並未觸碰到更重要的問題:支持民主派的總體票數為何會大幅下滑?為什麼相比起建制派,民主派失票的幅度會是驚人地巨大?

今次43%的投票率,只及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的七成左右,遠低於一般補選有八至九成投票率的預期。人們歸咎政府與媒體冷處理整個選舉所造成的冷淡效應,不過,投票率下降其實對兩個對立的陣營都有影響。例如鄧家彪就只能保住了2016年換屆時建制派原有票數的76.9%,而陳家珮則只能保住86.3%,只有戰勝姚松炎的鄭泳舜方能突圍而出,不減反加,例外地獲得104%的票數。

今次是整個民主陣營的敗仗

相比之下,姚松炎只能保住原有的65.7%,而范國威雖然當選,但只能保住原有的54.9%。這些數字,說明民主派不但因投票率整體下降而受損,其「抗跌能力」更是出奇地弱。這說明了今次敗退是屬於整個民主陣營的,而非個別候選人的失誤。一個歷史巨浪正衝擊着全個民主派陣營而來,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只顧把眼光放在選舉操作上的毛病,難免瞎子摸象。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