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歧視的內涵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8-02-24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Litian,回應圓桌話題《央視春晚的中非合作小品,呈現的是中非友誼,還是種族歧視?》

我們的社會缺乏「尊重他人」的觀念。所謂「尊老愛幼」、「尊師敬長」等官方讚揚的價值觀,更多地是傳統延續下來的對秩序和等級制度的服從,而不是自由主義式的對個體的尊重。試看大陸殘障設施(之敷衍)、飯店(甚至是高校食堂)的素食選項(之不存在)、輿論對與常人不同但無害的個人傾向之不包容… 這是一個忽視個體需要的社會。誠然,「歧視」針對的是某個群體,但歧視的受害者卻是活生生的、差異的個人。這樣一個連對人的最基本的尊重都不存在的社會,又如何能期望主流敘事尊重個體的身份呢?須知這是一個習慣於無限制地入侵私人領域、不把個人自由當回事的政府。官方話語如此,社會風氣也是如此,作為兩者互動「最高」表現形式的春晚,產出這種節目絲毫不令人意外。

2. 釋放,回應圓桌話題《央視春晚的中非合作小品,呈現的是中非友誼,還是種族歧視?》

其實一開始並沒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後來第二天網上炸鍋,看到有人打了個比方,說如果美國人把臉塗成黃色,演中國人怎麼怎麼仰慕美國blabla,這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也有問題。大陸關於非洲的教育都是灌輸「非洲兄弟」這種觀念的,要說國人對非洲有種族歧視觀念我看未必,但把自己當成施捨者,以固有印象看待別人,從某種角度也是一種歧視,只是我們自己並沒警惕這種思想,近些年隨着國力發展還有愈演愈烈之勢,而演給上面看的春晚又把這種潛意識肆無忌憚地擴大了。擴展一下,不僅限於種族觀念,男女歧視,胖瘦歧視,南北歧視,都是近年春晚經常被拉出來鞭打的問題,只是要究其原因,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了。

3. Liberty8964,回應《周保松:一些未曾說完的話 ──紀念江緒林先生逝世兩週年》

自由主義從來不是唯一答案,不是最終答案。

那些拿起它又放棄的人只不過是迷信,以為自由化能解決一切問題。

自由不是唯一價值。而這正是我相信而非盲信多元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此,不必為自由的受挫而灰心,因為本就沒有什麼歷史規律,來支撐它的存在,一切不過蝴蝶扇動翅膀般偶然。

也正因為歷史是無序之物,自由派才有為自己信仰的這一價值在歷史中取得一席之地的責任!

因而,「年輕人,不要哭,你可知,希望不會來」

但黃昏並未「溺死在廣場」

希望也從來沒有沉沒。

4. zteng,回應圓桌話題《讓教師配槍可以避免校園槍擊的發生嗎?美國槍擊問題的癥結在哪裏?》

看過一個Vice還是哪家媒體的視頻,記錄的是中國人前往東南亞地區體驗槍械、接受槍械訓練的火熱。在一個壓力下用槍訓練環節中,教練通過潑水、拉扯、喊叫等等其實很齣戲的手段來施加壓力,卻足夠讓初次持槍的記者緊張得當場嘔吐。

另一個視頻是對美國一個槍械協會會員的採訪。這些會員出於自衞、治安協防等需要,堅持參加密集、複雜的槍械訓練,可是每一個會員都嚴肅地對記者說,即使經過這樣的訓練,他們都不認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以百分百正確應對突發情況。其中不乏曾身經百戰的退役軍人。當問及對「好人好槍」(NRA著名(我看來是臭名昭著)的宣傳口號,聲稱槍在好人手裏就是好的)的看法時,眾人均持否定態度,認為是痴人說夢。已經有評論道,幾乎已經可以想見緊張的持槍教師端起槍準備擊斃進入房間的任何人,而最大的可能中槍的是前來求救的學生。

在Vice的另一則報導中,體驗警察執法虛擬訓練系統的記者便上演了擊斃所有人質並最終被嫌犯擊斃的好戲,這還是在知道是虛擬訓練的相對放鬆的前提下完成的。槍之於平民畢竟太特殊了。NRA口口聲聲宣稱的自由完全沒有將相對應的「責任」作為前提。極低的持槍門檻,只鼓吹槍械的娛樂性和虛妄的英雄色彩,讓人以為槍械和電玩、電影裏的道具一樣可以輕易把玩,幾乎完全沒有配套的槍支訓練、心理輔導、以及社會責任的指導來保證槍支持有的安全。這種糟糕的用槍文化與形同虛設的槍支政策相輔相成,形成的是缺乏約束、以他人生命為代價的放縱而非其所宣稱的自由。我激進地認為對這種擁護持槍者對這種放縱的貪婪和相關利益集團對鮮血視而不見、指鹿為馬的無恥與支持奴隸制的邦聯集團沒什麼差別。曾經我對所有貼着自由標籤的一切都趨之若鶩,但僅僅來美一年時間,在了解了眾多槍擊案以及在芝加哥還有我所居住的紐奧良因槍支氾濫而推波助瀾的數不盡的悲劇之後,我不再持有這種幼稚的好奇或情懷了。

5. 9_9OOps,回應《邢福增:下一代靈魂之爭──中國未成年人還可否信教?》

對某樓(數樓層很容易錯的)網友的意見表達一點不同的看法。

無神論者「不可以」信教這表述就有誤。無神論者之所以為無神論者,並不是可以不可以信仰什麼東西,而是本來這類人就不相信神創論、輪迴報應這些。談不上可以不可以。

共產主義在這篇文章中根本就不是重點也不可能成為重點,原因很簡單:邢文討論的共產黨,除了黨章內列明一個共產主義做門面,根本就不是一個共產主義政黨。

它對「無神論」、「共產主義」的使用,是把這兩種概念作為意識形態武器,掃清宗教作為有效組織群眾的手段。

從某種意義上說,共黨對「無神論」這一概念的使用已經接近一神教,以此為由去處心積慮排斥其他宗教。說白了,頂名是個政治黨派,卻什麼都想做都想控制。

6. 大餅仔,回應《邢福增:下一代靈魂之爭──中國未成年人還可否信教?》

先生所言美則美矣,但終究是坐在書房裏寫出來的文章。

我不知道其他地區的情況,但據我在温州的觀察,那裏實在有不少孩子對基督教充滿抗拒。這抗拒不是來自黨和國家的宣傳,而恰恰就是來自他們信仰基督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宗教需要傳播,基督教也會催促信徒傳教。信徒家的孩子,就是首要目標。沉悶肅穆的教堂怎會贏得愛玩的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不願去,四處逃跑。家長認為基督是最好的東西,當然要傳授給孩子,於是家長就在後面追,逼孩子去教堂。於是,跑得快的孩子能夠躲過基督,跑得慢的孩子後來大概就信了基督。這種情況,我只在温州見過。沒在其他見過的原因,是我沒有去過。但信徒和基督的心情是不是相似的呢?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出現,是有可能的吧?

在中國,信與不信,可能都沒有自由。這個問題上,黨可能做了惡人。可黨對面的教堂,可能也是另一個惡人。先生責怪黨太蠻橫,我理解,在一些情況下也贊同。可在中國信徒家長面前,誰來救救孩子?

7. 紡錘木有線,回應圓桌話題《北京叫停互助獻血後,該如何解決血荒?血液買賣該被允許嗎?》

國內宣傳無償獻血,總是強調對身體無害、獻愛心等等,而沒有認識要無償獻血的驅動力除了仁愛,更不可缺少的是對體制的信任——對醫療體制的信任,對社會福利體制的信任,對政府廉潔效率的信任。政府如果能公開無償獻血和用血的全部流程和數據,讓社會監督,一定會促進公民獻血的熱情(好吧我是做夢娶媳婦,圖樣圖森破)。

8. laury,回應《紀錄片國際影展談:獨立紀錄片存在「中國敘事法」?》

這是一篇典型的對著西方文化霸權搖尾乞憐的書寫。為什麼要去在乎西方文化精英愛看什麼中國故事?怎麼不問問中國觀眾要看什麼荷蘭故事?這篇文章的敘事邏輯,顯然把西方人對於文化商品的詮釋權與篩選標準奉為圭臬,彷彿被西方肯定的紀錄片才是優秀作品,亞洲人、中國人說的都不算數。阿姆斯特丹影展把紀錄片的商品化、規格化操作得淋漓盡致,不願曲意迎合的中國獨立記錄片,當然不可能在這裏得到曝光。與其跑去阿姆斯特丹看西方人篩撿過的中國紀錄片,與其自我臣服於這種文化殖民,不如回到中國看看那些被體制鎮壓、見不得光的紀錄片們。

9. disrei,回應《中國大數據四問:官商民集體狂歡的背後,「數據利維坦」正在降臨?》

早日立法監管黑市,規範數據交易行為才是正道。目前數據挖掘技術主要集中在幾家互聯網巨頭手裏,但早晚會普及,能否阻止「原始」的數據流入市場是確保隱私的唯一途徑。至於商業數據壁壘,巨頭們肯定不會自己打破,但不排除提供給政府的可能。一句話,個人信息的採集無法阻止,關鍵在於如何選擇有公信力的信息採集者,而數據產生後的交易行為需要立法來規範。

10. 秦雲,回應《專訪政治學家韓博天:數字列寧主義下,中國將如何重塑全球秩序?》

韓博天的分析可以說非常透徹,也很有遠見。作為一個在內地的中國人,便能深刻的體會到文章中的種種問題,比如年輕的世代越來越缺少批判性與質疑精神,比如我們安逸地沒有任何立場地躺在籠子裡不明東西。就算是對國家不滿,也從未從這些方面考慮過。文章也對我一直以來的困惑進行了一定的解釋,比如 既然是極權,為什麼大多數卻在心甘情願。不僅僅是對政治的冷感,還有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公司企業願意同政府並行。這樣的社會讓我擔憂,它可能不是「一九八四」,但它在更快的抵達「美麗新世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