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北京叫停互助獻血後,該如何解決血荒?血液買賣該被允許嗎?

中國獻血率僅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的底綫,爲什麽人們不願獻血?

北京市衞計委和紅十字會2月5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北京市自2月10日起停止互助獻血,而中國國家衛計委則早在2月1日便宣佈將在今年3月底全國停止開展互助獻血。

北京市衞計委和紅十字會2月5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北京市自2月10日起停止互助獻血,而中國國家衛計委則早在2月1日便宣佈將在今年3月底全國停止開展互助獻血。攝:王亞東/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8-02-21 發起

中國衛計委為打擊血液黑色交易叫停互助獻血(捐血),一方是血小板要價每個單位800至1000元人民幣不等的暴利交易,另一方是因「血荒」而消耗高額醫療費且求助無門的絕望患者,北京血液醫療只有這兩種選項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全國人口獻血率達1%至3%才可滿足該國臨床用血的需求,中國2016年獻血率為1.05%,剛剛達到標準的底綫,是什麽造成獻血率低的情況?

北京市衞計委和紅十字會2月5日聯合下發《關於強化無償獻血與臨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市自2月10日起停止互助獻血,而中國國家衛計委則早在2月1日便宣布將在今年3月底全國停止開展互助獻血。通知下發的同時,患者血小板緊缺的求助獻血信息也不斷在社交網絡中顯現,北京城在春節陷入「血荒」風波。

據國家衛計委,停止互助獻血主要為抑制血液販賣的黑色交易,打擊利用互助獻血牟取暴利的「血販子」(又稱「血頭」),保障供血的品質。

互助獻血是1998年頒布的獻血法中為保障臨床急救用血需要而闡釋的一種獻血行爲,相比於個人及團體無償獻血,互助獻血帶有更明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獻血者與用血者通常具備直接的親戚、朋友、同事等直接或間接的社會關係。互助獻血可以快速動員獻血者,因而可迅速緩解醫院供血不足的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五條: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在互助獻血逐步展開的同時,因「朋友、同事」等身份定義含糊難以界定,血液買賣利益鏈便也開始滋生。在醫院、血站等入口處,常常有等候買家的「血販」。據《南方周末》,北京的互助血小板買賣行情是「兩個單位起買」,每個單位價格800至1000元人民幣不等。縱然家屬知曉「血販」從中牟取暴利,但為治病也往往選擇息事寧人。

同時,「血販」除牟高利之外,其提供的血液質量也參差不齊,血液品質的問題爲醫療機構也帶來極高的安全風險。

然而,停止互助獻血後,供血不足便成爲血液疾病患者及家屬心頭的陰霾。北京市衛計委2月15日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血液情況通報」稱,已調劑夠滿足臨床需求的足量血液。而據《財新》,春節期間的血庫存量僅是維持急救供血用量,有相當一部分血液病患者的用血需求並不能及時得到響應。

正常人體的血小板應在125至350個計數單位之間,血小板低於50計數的患者要「限制活動」,低於30則要「臥床休息」以免發生外出血或内出血。一般情況下,患者血小板在10至50計數時可依據臨床進行血小板的補充,以往因有「互助獻血」,家屬有渠道可以取得血小板的供應。

據《財新》報導,目前最爲緊缺的是AB型和B型血小板,由患者家屬自發組織的群組提供的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血小板計數降至個位的有5名患者,低於30的則有16名,而他們體内的血小板還在以每日10至20個單位的速度下降。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全國人口獻血率達1%~3%才可滿足該國臨床用血的需求,2016年,中國獻血率為1.05%,剛剛達到標準的底綫,而發達國家則約有3.3%。據相關政策研究員賀濱,臨床用血的需求以每年約10%~15%增長,緩慢增長的獻血率與連年增長的用血需求,是的血液供需缺口愈發增大。

北京市政當局為緩解血液壓力,在交通要點新增16個街頭血液收集站,提倡「無償獻血」,然而,早在2010年前後年用血量便已超過100噸的北京,仍然面對血液患者「血荒」的困境。

論者賀濱認爲,為治理血液黑色交易而單純叫停互助獻血,是因噎廢食的懶政。

「血荒」和「血販子」黑色貿易只能擇其一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