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我在盧浮宮學習修文物:面對科學,人才是主角

即使是在顏色都可以以數字表達的今天,文物修復依然是一場修復師與藝術品之間「人性」的互動。

法國國家文物修復中心和國家遺產保護實驗室的修復人員在盧浮宮博物館實驗室拍攝一幅畫作。

法國國家文物修復中心和國家遺產保護實驗室的修復人員在盧浮宮博物館實驗室拍攝一幅畫作。攝:Ste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特約作者 班班 發自奧地利

刊登於 2018-01-24

兩年前,中國中央電視台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許多華人觀眾開始好奇「文物修復」這個行業。而在歐美地區,因為藝術贊助發達,博物館經費相對充足,文物修復與保護早已發展成為一項產業,相關的教育、資質評估和供求市場都有一套成熟的運作方式。我是有幸十年前在巴黎接觸到這個領域的。那是2007年到2009年,我在盧浮宮學院攻讀博物館學與文物修復的碩士學位,近距離體驗了一次歐洲主流的文物保護理念與技術。

說起盧浮宮,人們去那裏欣賞文物,但不多人知道,其實它還有一座藏身於自己博物館內部的「盧浮宮學院」(Ecole du Louvre)。這學院建於1882年,出於盧浮宮想給自己培養研究和管理人才的目的。有了這座學院,人們就可以不僅在此欣賞文物,更可以就在盧浮宮學習如何鑑賞文物,以及如何修復文物。直到今天,這個學院仍在為法國的文博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着新鮮血液。

那一片片重新鮮豔起來的色彩,就像一條條時間隧道,把我們帶回這幅作品剛被創作出的年代。

法國國家文物修復中心和國家遺產保護實驗室的修復人員在盧浮宮博物館實驗室分析一枚古董銅像的放射照片。
法國國家文物修復中心和國家遺產保護實驗室的修復人員在盧浮宮博物館實驗室分析一枚古董銅像的放射照片。攝:Ste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文物修復師?首先你需要具備紮實的藝術史功底,能夠充分理解待修復藝術品的藝術價值。由於藝術品的呈現形態不同,比如繪畫、雕塑、金銀器⋯⋯你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理科知識,能夠操作相應的專業設備,正確進行與修復材料相關的實驗和分析。最後,修復師還需要具備相應的特殊技能:繪畫修復師要會畫,雕塑修復師要會雕塑,古埃及方向的考古物品修復師需要能夠讀寫象形文字,彩繪玻璃修復師則個個都是拼圖十級選手⋯⋯在成為科學之前,文物修復首先是一門手藝,這是一條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成立的真理。

由於成為一名文物修復師需要大量繁雜的知識儲備和手工技能,這一專業的學習成熟時間也格外漫長。以法國為例,在盧浮宮學院(或其他擁有文物保護專業的大學)成功取得碩士學位後,還需要參加法國國家遺產中心(INP,Institut national du patrimoine)的統一競考。成功通過考試的學員需要繼續進行為期五年的專業訓練,最後還需要取得從業資格證,才能算是正式出師,可以開始獨立進行修復工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