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銀翼殺手2049》影評:記憶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的記憶錯誤百出,在這個未來世界卻成為了決定地位高下的標準。

《銀翼殺手2049》影評:記憶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銀翼殺手2049》劇照。

【作者按】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上映以來引發很多討論,顯示評論者對這部電影有超乎一般的期待。部分原因在於,這是一部三十五年之後的續集,承接了科技名導 Ridley Scott 在1982 年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續集的導演 Denis Villeneuve 對原著抱有極高的崇敬,在得到 Scott 的肯認之後,才敢開拍。Villeneuve 近年來的許多片子頗受好評,尤其是改編自 Ted Chiang 得獎小說《你生命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的《異星入境》(The Arrival) ,探討不同語系的翻譯、關於未來的記憶,以及時間的向度。

在這篇文章裏,我聚焦在兩個主題。首先是一般認為足以區辨真人和複製人的「記憶」真實性。其次是複製人作為人類社會底層或奴隸的「反叛」。這兩個主題從電影時間的2019延續到2049年,並且有着重要的交織。我認為,兩者的交織比各自來得更加關鍵,更能告訴我們這兩部電影所提供的世界觀點與未來想像。

怎麼可以更像「人」?

在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19》中,就已經把「記憶植入」的技術視為讓複製人可以「更像人」,或具有「人性」的核心。或所謂「真的人類反應」(real human emotions)。更重要的是,當初為複製人植入假記憶的決定,並不是為了讓複製人好過,如同《銀翼殺手2049》中的記憶編造師 Ana Stelline 博士純真的說法:(複製人)工作那麼辛苦,美好的記憶可以讓他們有一點安慰。在《銀翼殺手2019》中,複製人製造者 Eldon Tyrell 博士在和 Rick Deckard 的對話中表示,「給他們一個過去,可以創造出情緒的緩衝,就更好控制他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