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劍:喜歡「銀翼殺手」和頹廢未來?還有這些書不得不讀

「銀翼殺手」們所處的未來,到底是要講「反烏托邦」,還是關於「人」與「技術」的倫理或哲學?
銀翼殺手的必修課本
風物

【編者按】:《銀翼殺手2049》上映大獲好評,大家稱之為最不失禮原作的續集電影。的確,這一集延續了首部荒涼頹廢的視覺,留住了真實與虛幻的大哉問,始終思考着科學發展帶來的「倫理困境」。在文本上,它也依舊繼承着 Cyberpunk 和反烏托邦的文學書寫,發展出又一段豐富的故事。我們邀請香港的科幻作家譚劍列一份書單,希望儘量為讀者從各個方面推薦延伸閱讀的作品,既有小說,也有社科類讀物,假如兩部電影還不能讓各位觀眾滿足,不妨一頭扎進書海,我們玩笑地稱之為「銀翼殺手的必修課本」,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要開一份和 Blade Runner 相關的書單是難事。

Philip K. Dick(下稱PKD)不幸在《Blade Runner》上映當年(1982)身故,但名聲不墜,更因大量作品獲改編為影視劇而成為當今影響力最大的科幻小說作家。

在1982年推出的原作《Blade Runner》只是擷取他名為《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長篇小說的某些基本設定,大部份內容是全新創作。甚至連 Blade Runner 這名字也不是來自 PKD,而是另一位作家 William S. Burroughs。

科幻小說作家譚劍為你精選了9本書,這或許是成為銀翼殺手的必修課本。
科幻小說作家譚劍為你精選了9本書,這或許是成為銀翼殺手的必修課本。

《Blade Runner》(1982)並不是以故事取勝,而是以多元種族文化、Cyberpunk (high tech, low life) 及糅合 film noir (或譯:黑色電影)的影像和世界觀取勝,並成為後世無數科幻電影取經的對象。

對我來說,小說和電影加起來才是完整的銀翼殺手世界。以下挑選的書,有的繼承小說和作者,有的較接近電影,難免是主觀的選擇。

原著作者的未來世界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作者:Philip K. Dick

出版日期(首版):1968年

出版:Doubleday

第一本不能免俗要提及的書就是原著小說。不管是 Blade Runner 影迷或科幻迷,原著根本是必讀的入門書。這部經典在台灣曾出過多個中文譯本。在最新的重譯本裏,我寫的推薦詞如下:「電影《銀翼殺手》本身就是經典中的經典,若論故事性,原著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主角 Deckard 不再是單身,而是結了婚,但太太沉迷神祕宗教⋯⋯這是 Deckard 更有血有肉,情節更飽滿的版本。」

The Philip K. Dick Reader

作者:Philip K. Dick

出版日期(首版):1997年

出版:Citadel Twilight

如果要再推介 PKD 另一本著作,長篇我會挑《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這部以虛擬二戰歷史的故事已給拍成電視劇(未完),短篇集我會挑《The Philip K. Dick Reader》。裏面除了有四篇改編成電影外,也有若干篇選入電視劇《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播映中)裏的單元劇。那種虛虛實實,真假難分,就是 PKD 故事的魅力。

Cyberpunk 的繼承者們

Neuromancer

作者:William Gibson

出版日期(首版):1984年

出版:Ace

William Gibson 在寫他的首部長篇小說約三分之一後,跑了去看《Blade Runner》。這次觀影害他坐立難安。他怕大家會以為他剽竊《Blade Runner》的影像進去自己小說的世界裏,結果他要重寫手上的小說多達十二次。最後的成品就是《Neuromancer》。這本劃時代的科幻小說正式開啟了 Cyberpunk 的潮流(之前未成氣候)。《Neuromancer》的書名本身就隱含多層意思:New romancer(新浪漫者), Neuro-mancer(神經 -mancer), Necromancer(死靈法師)。

1984年時沒人知道什麼叫網路,個人電腦的潮流也剛展開。Gibson 在打字機上完成了這部小說。男主角是黑客,女主是「忍者」。他們受神祕僱主聘用在網路世界裏執行任務,但不知道具體目的和真正對象為何方神聖。

Neuromancer 使兩個新字大為流行:Cyberspace(Gibson 在早前的短篇裏創造)和 Matrix(跳出數學領域而套用到網路上)。後者十多年後成為一部轟動萬教的科幻電影的名字。看到文化傳承了嗎?

故事開首第一句是:The sky above the port was the color of television, tuned to a dead channel。這一句不只經典,也始終和《Blade Runner》的影像世界遙相呼應。

Ready Player One

作者:Ernest Cline

出版日期(首版):2011年

出版:Random House

中譯《一級玩家》。2044年,地球環境敗象已現,人類只能登入網路遊戲世界「綠洲」裏逃避現實。「綠洲」創辦人要把遺產留給在「綠洲」裏找到三把鑰匙的人。主角是住在近乎貧民窟的拖車區裏,「綠洲」是他的精神寄託,讓他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這是一部很有懷舊色彩的科幻小說。網路世界的光鮮對比現實的窮困,Cyberpunk 的血統顯而易見。Steven Spielberg 執導的電影版明年上映。

智能發展的紀實寫作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

作者:Raymond Kurzweil

出版日期(首版):2005年

出版:Viking

奇點(Singularity)指的是在人類科技發展高速提升的情況下,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整體智能的臨界點。人工智能和遺傳學跟納米技術結合將會改變人類文明的精神面貌。

複製人的智能超越人類不再是科幻小說作家的想像。這個時間點 Ray Kurzweil 自發表本書後不斷修正,從最初的2045年不斷拉近,我已不清楚他最近評估奇點會在哪一年發生。

Kurzweil 自2012年起受僱於 Google(準備來說是受僱於創辦人之一 Larry Page),工作內容是「to bring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to Google」,目前領導35人的小組開發撰寫電郵的技術

Future Noir Revised & Updated Edition: The Making of Blade Runner

作者: Paul M. Sammon

出版日期(首版):2017年

出版:Dey Street Books

初版於1996年,與其介紹此書為「深入講述 Blade Runner 的製作過程」,我會直接稱之為「Blade Runner 的聖經」。舉凡關於本片的事,不管是幕前幕後,如原著小說、劇本開發、劇本戰(邵逸夫參與製作的內幕)、美術設計、拍攝、特效、旁白、不同版本(除 Final Cut 外,共有六個版本)等範疇,還有導演和演員訪問,幾乎任何疑問都可以在書裏找到答案。

這書和電影同樣經典,今年因《Blade Runner 2049》面世而添加了章節推出新版。

頹廢的另一種表達

The Windup Girl

作者:Paolo Bacigalupi

出版日期(首版):2009年

出版:Night Shade Books

中譯:《曼谷的發條女孩》。可視為亞洲版的《Blade Runner》。場景在曼谷。跨國企業主要從事生物科技的業務。這次的女主角不是複製人而是發條女孩(windup girl)。她不像 Rachel 般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反過來,她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個受了感官刺激就會性興奮的人造人,她遇上經濟殺手男主角後雙雙被捲入政治風暴裏。這個廿三世紀的版本比《Blade Runner》複雜許多,而人類也更墮落了。The Windup Girl 是 Cyberpunk 的變體 biopunk (biology / biotech + punk) 此一類型的重要作品。Bacigalupi 另一本著作《焚城記》(The Water Knife, 2015)以近未來美國水資源匱乏下的政治角力和爭奪為背景,同樣值得捧讀。

The Big Sleep

作者:Raymond Chandler

出版日期(首版):1939年

出版:Alfred A. Knopf

《Blade Runner》在1982年公映的版本,配上 Deckard 的旁白,而且還有和 Rachael 逃亡的美好結局,到了 Director’s Cut (導演版)時這兩項都被剪掉。我並不認為這個旁白是多餘,它表現出和導演版時不一樣的 Deckard。旁白是參考 film noir 的做法,而 film noir 這類型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巨人就是 Raymond Chandler。他筆下的名探馬羅(Philip Marlowe)系列以第一人稱敍述,混合反諷、自嘲,各類型的比喻,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論。這些獨白技巧,值得今日在臉書在 Twitter 上喜歡喃喃自語的大家學習。William Gibson 的 Neuromancer 是繼承 Chandler 一派的 Hard-boiled Detective。

《人形軟件》

作者:譚劍

出版日期(首版):2010年

出版:天行者出版社

說到 PKD 影響無遠弗屆,遍及遠在地球另一面的香港作家一點也不誇張。我自己就是了。《人形軟件》的主角是個存活在網路世界的人工智能(AI),能模擬其主人思考並擁有其人格特質。他的主人昰個雲吞麵店少東,有天被黑幫幹掉,究竟幕後黑手是有意收購雲吞麵店的地產發展商,或者另有其人?這個 AI 一邊追查真相,卻又被另一個來歷不明的 AI 追殺。唯一能幫助他的,是來自日本的女黑客。故事兩大主線,一邊是高科技的 AI 和網路世界,另一邊是傳統的雲吞麵和地道香港文化。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可以弄更多书单系列,收藏了。除了游戏,推荐电影和书籍也是非常棒的方式。XD

  2. 正好书荒 希望以后有更多推荐书单的文章!

  3. 奇点临近的设想吸引人,但论证的逻辑很成问题,基本上就是个高配版的未来简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