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風波過後,你還想看展覽嗎?記紐約「1989後的中國與藝術」

「世界劇場」未揭幕就落下帷幕,未開始就已經結束,這種不圓滿性不正好表示一種圓滿性?

古根海姆美術館的「1989後的中國與藝術」展覽。

古根海姆美術館的「1989後的中國與藝術」展覽。 攝:Zheheng Hong /端傳媒

特約作者 羅四鴒 發自紐約

刊登於 2017-10-13

在接近兩周的「動物權益」與藝術「言論自由」之爭後,古根海姆美術館這一準備了三年的展覽還是平靜開幕了,人們的目光還是回到了展覽本身⋯⋯

10月6日的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令人矚目又飽受爭議的「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正式開展,約有150件作品來自71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和藝術小組,它們從全球各地70餘傢俬人及公共收藏那裏借展而來,現在終於向公眾開放。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中國實驗藝術展覽。」開展前一天的媒體預展上,古根海姆三星亞洲藝術高級策展人兼全球藝術高級顧問孟璐(Alexandra Monroe)這樣介紹。此次展覽由她與客座策展人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策展顧問羅馬21世紀當代藝術國立博物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共同主持,工作時間長達三年,目標是「全力專註於呈現中國的概念性藝術實踐,及其背後代表的兩代中國藝術家」。

古根海姆美術館館長Richard Armstrong與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孟璐、田霏宇和侯瀚如。
古根海姆美術館館長Richard Armstrong與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孟璐、田霏宇和侯瀚如。攝:Zheheng Hong /端傳媒

動物權益?法航嘔吐袋上的回應

整個展覽以時間和主題劃分,150件作品被分為六個部分,安放在古根海姆巨大的螺旋展廳內,有繪畫、雕塑、攝影、裝置、錄像、水墨、大地藝術、電影、行為藝術、社會介入藝術和行動主義藝術。展品所創作的年代大致為1989年到2008年,其背後的歷史背景是從冷戰的終結,到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所代表的中國全面崛起。孟璐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史是一段很具參考價值,也相當具有表現力的歷史,它值得中國以外的世界去了解。」

展覽的名字來自黃永砯1993年的作品「世界劇場」。該作品為一個龜型的空間裝置作品,裏面放了成百上千的昆蟲和爬行動物,藝術家讓這些動物在裏面互相爭鬥撕咬,直接表現世界的暴力與殘酷。策展方介紹,「世界劇場」是從英國哲學家邊沁的「圓形監獄」那裏得到靈感的,1960年代,福柯的「全景式監獄」直接來源於此,用以描述現代的權力機制,而黃永砯這部作品的深意正在於此。「不僅在於這件作品,而且貫穿他的全部作品的觀點都是對系統、主流意識形態(包括西方和中國)、共產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問題進行質疑挑戰,因為這些思潮在20世紀90年代初正在發展勢力」,孟璐認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