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过后,你还想看展览吗?记纽约“1989后的中国与艺术”

“世界剧场”未揭幕就落下帷幕,未开始就已经结束,这种不圆满性不正好表示一种圆满性?
风物

在接近两周的“动物权益”与艺术“言论自由”之争后,古根海姆美术馆这一准备了三年的展览还是平静开幕了,人们的目光还是回到了展览本身⋯⋯

10月6日的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令人瞩目又饱受争议的“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正式开展,约有150件作品来自7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艺术小组,它们从全球各地70余家私人及公共收藏那里借展而来,现在终于向公众开放。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中国实验艺术展览。”开展前一天的媒体预展上,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Alexandra Monroe)这样介绍。此次展览由她与客座策展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策展顾问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侯瀚如共同主持,工作时间长达三年,目标是“全力专注于呈现中国的概念性艺术实践,及其背后代表的两代中国艺术家”。

古根海姆美术馆馆长Richard Armstrong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孟璐、田霏宇和侯瀚如。
古根海姆美术馆馆长Richard Armstrong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孟璐、田霏宇和侯瀚如。

动物权益?法航呕吐袋上的回应

整个展览以时间和主题划分,150件作品被分为六个部分,安放在古根海姆巨大的螺旋展厅内,有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录像、水墨、大地艺术、电影、行为艺术、社会介入艺术和行动主义艺术。展品所创作的年代大致为1989年到2008年,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是从冷战的终结,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代表的中国全面崛起。孟璐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史是一段很具参考价值,也相当具有表现力的历史,它值得中国以外的世界去了解。”

展览的名字来自黄永砯1993年的作品“世界剧场”。该作品为一个龟型的空间装置作品,里面放了成百上千的昆虫和爬行动物,艺术家让这些动物在里面互相争斗撕咬,直接表现世界的暴力与残酷。策展方介绍,“世界剧场”是从英国哲学家边沁的“圆形监狱”那里得到灵感的,1960年代,福柯的“全景式监狱”直接来源于此,用以描述现代的权力机制,而黄永砯这部作品的深意正在于此。“不仅在于这件作品,而且贯穿他的全部作品的观点都是对系统、主流意识形态(包括西方和中国)、共产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问题进行质疑挑战,因为这些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正在发展势力”,孟璐认为。

不过,这部作品在前不久引起了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严重抗议,同时受到抗议的还有彭禹和孙原的《犬勿近》(2003)、徐冰的《文化动物》(1994)。后两部作品均为影视作品,《犬勿近》是2003年在北京表演的一个影像作品,展示了被栓在跑步机上的斗牛犬攻击对方的场景;《文化动物》展示了印有徐冰作品标记的伪中国汉字及罗马字母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的场景。在展览开幕前两周,这三件作品遭到严重抗议,美国Change.com网站上,一封请愿书得到了70多万人的签名支持,抗议者甚至周末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外进行抗议。在看展前一周,古根海姆发表声明,撤去这三件以动物为主角的作品。

黄永砯1993年作品《世界剧场》和1995年作品《桥》 因遭到严重抗议,两件作品里的动物被移出。
黄永砯1993年作品《世界剧场》和1995年作品《桥》 因遭到严重抗议,两件作品里的动物被移出。
黄永砯写在法航呕吐袋上《艺术家声明》。
黄永砯写在法航呕吐袋上《艺术家声明》。
黄永砯《潮湿的手段》。
黄永砯《潮湿的手段》。
喻红的《目击成长》(左)与刘小东的《烧耗子》(右)。
喻红的《目击成长》(左)与刘小东的《烧耗子》(右)。
东村艺术家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东村艺术家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艾未未的《童话》。
艾未未的《童话》。

在接近两周的“动物权益”与“言论自由”引发强烈争议之后,古根海姆的开幕却非常平静。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馆长 Richard Armstrong 在预展做开幕致辞时,并未回避这件事,但大家的关注目光还是都回到了展览本身。作为第一策划人,孟璐对此次展览的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做了详尽介绍,并期待此次展览达到预期目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一直秉持“全球艺术史”书写信念,在他们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们属于一个更为广泛的艺术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更为宏观的对话的一部分”。因此,此次展览希望可以重建一种叙事,在世界背景下去看中国当代艺术。

在巨大的螺旋式展厅中央悬挂的,是艺术家陈箴的巨大装置作品《早产》,这是陈箴1999年受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所作,用几百只废弃的自行车内胎制成的巨龙,龙头则是废弃的自行车架成。沿著螺旋往上走,在展览序言下,是黄永砯另一件著名作品《潮湿的手段》,这是黄永砯1987年创作的,将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所著《西方绘画史》以及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两本书在洗衣机中搅动两分钟,搅拌而成的纸浆堆放在木箱之中。跨过序言,便是空无一物的“世界剧场”和“桥”(1995年),由于之前的抗议事件,里面的活蝎子、甲虫和昆虫全部撤出,只剩下空无一物的“剧场”和“桥”。“桥”创作于1995年,里面也放有乌龟和蛇的。这件艺术品旁边,是黄永砯构思作品的手稿,以及写于2017年9月30日的一则《艺术家声明》。这份声明写在一个法航航班呕吐袋上,其中黄永砯介绍了这部作品的观念和背景,最后写到:“‘世界剧场’未揭幕就落下帷幕,未开始就已经结束,这种不圆满性不正好表示一种圆满性?”

王广义的作品《毛泽东:红色方格2号》。
王广义的作品《毛泽东:红色方格2号》。

八九,枪声之前与之后

接下来的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六部分,第一章节为“No U-turn:1989”(不许掉头:1989)。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艺术来说,1989年都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这个章节的名字来自1989年2月,中国农历新年之时开展的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展”(也即“89大展”)的标志性符号——一个交通标志符号“No U-turn”。当年那次大展展出了186位艺术家的近300件作品。1989年5月,黄永砯、顾德新、杨诘苍三位中国艺术家去巴黎参加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大地魔术师”展览。

不过1989年6月4日凌晨的枪声终结了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许多艺术家出国,其中便有黄永砯。他从此再没有回去中国。在媒体预展会上,策展人孟璐介绍,这次参加展览的71位艺术家中,有30%的人在海外生活,有一半的展品收藏在海外。“我们讨论的重点在于什么是艺术?中国是什么?在文化时间轴下艺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中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作品便是顾德新的“塑料品”,一些用塑料做成类似器官的东西挂在墙上,这是他“89大展”时的一件作品。

1989和后续改变了中国,中国艺术家面对天安门屠杀之后的时代,开始审视的反思,延八十年代时期开启的方向继续思考,对于权威——包括官僚、意识形态和语言本身——进行质疑。这便是北京的“新刻度”小组与在杭州的一个松散团体,包括耿建翌、王广义、丁乙、邱志杰、张培力等艺术家。王广义的作品“毛泽东:红色方格2号”、耿建翌的“表格与证书,1988”,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张培力的作品“水: 辞海标准版”也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他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朗读字典上“水”的定义,讽刺在中国作为官方喉舌的传媒。

陈箴的《早产》,1999年。
陈箴的《早产》,1999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开启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年代。对于中国来说,这又是一个历史转折点。中国开始走向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和新自由主义,早期民主转型的梦想屈服于一种新的权威主义,而城市化和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中国展开。伴随这一转型的,是“现实主义”重新出现,这便是展览第三章节“5小时:资本主义、城市化,写实主义”所展示的内容。

写实主义的重现,首先是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刘小东、喻红、赵半狄等人重新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技巧来展示在这个大转变中个人的单调和灰色的生活,后来评论界称他们为“新一代”,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刘小东的《烧耗子》、喻红的《目击成长》、曾梵志《肉》。此时期的另一个代表则是珠江三角洲的艺术小组“大尾象”。“大尾象”包括陈劭雄、梁巨辉、林一林和徐坦等人。这个单元的名字正是来自于陈劭雄的作品《五小时》,对迅猛的城市化进行讽刺。这个单元的另一件著名作品便是悬挂在展厅中央的陈箴的《早产》。

艾未未的《汶川地震遇难学生名单》。
艾未未的《汶川地震遇难学生名单》。

全球化与中国肉身的高度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艺术家们开始参与国际双年展和其他伴随著全球当代艺术兴起而出现的展览。这个时期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各种艺术思潮在中国著陆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展示中国艺术批判的力量,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艾未未。艾未未在纽约十年之后,1993年回到北京,带头做了一系列刊物,提供平台让中国实验艺术家交流思想,放置作品,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与世界对话,这便是《黑皮书》、《白皮书》和《灰皮书》。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行为艺术的兴起。彼时北京东村成为中国行为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艺术作品影像《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成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一群行为艺术家在无名小山脱光衣服,裸体层叠在一起,高一米。徐冰被撤去的作品《文化动物》也属于这个单元。

这个时期的另一发展方向是邱志杰和吴美纯于1996年在杭州策划的“现象•影像:15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展”和之后在北京进行的讨论,由此,录像进入了当代艺术家的视野。对于第四单元的作品,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标题是“uncertain pleasure: acts of sensation(不确定的乐趣:轰动的行为)”。此时,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开始以大胆、前卫闻名,挑战生理与心理的极限,也把艺术带回“内在的真实”。

艾未未的《打破一只汉代瓮》。
艾未未的《打破一只汉代瓮》。

与中国国内当代艺术发展并行的另一条线,是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中国艺术家。在第五单元中,展览集中展示了一些海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otherwhere: travels through the in-between(别处:在间隙中穿行)”。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会使用多种文化因素去表达他们的焦虑。像蔡国强、杨诘苍、陈箴等人重新使用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进行创作。世界上发生的真实事件,也进入艺术家的创作视野,比如2001年,美国一架侦探飞机绰号“蝙蝠”被迫降落海南岛,后被截成几段运回美国。黄永砯以此制作了“蝙蝠计划”,复制了这架间谍飞机的一部分。

展览第六单元为“whose utopia: activism and alternatives circa 2008(谁的乌托邦)”。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举办奥运会。然后也在这一年五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10月,世界金融风暴。对于艺术家来说,奥运会成为创作的对象。如陈劭雄与日本艺术家小泽刚、韩国艺术家金泓锡合作的“西京奥运会”,对当时正在举行的奥运会进行讽刺。艾未未的“汶川地震遇难学生名单”和“童话”也放在这个单元展出,此外,还记录了2000年前后一些未能实现的乌托邦计划,如Art-Ba-Ba、长征、碧山、阳江组等。

展览的结尾是杨诘苍的作品《生命线》和顾德新的《2009-05-02》。《生命线》是一幅水墨画的线条。《2009-05-02》就创作于2009年5月2日,用红色标语不断重复几句话:“我们杀过人我们杀过男人我们杀过女人我们杀过老人我们杀过孩子我们吃过人我们吃过人心我们吃过人脑我们打过人我们打瞎过人眼我们打烂过人脸”。这些触目惊心的红字,提醒著人类集体无意识犯下的暴力与罪行。

为了配合此次展览,古根海姆美术馆还编著了一本画册,对这次展览的背景和目的都做了详细的学术阐释,并给每件作品进行了阐释,附有许多相关资料,让参观者能在一个被阐释的语境和脉落中去理解这些作品。

杨诘苍的《生命线》(前)与顾德的《2009-05-02》(红色大字)。
杨诘苍的《生命线》(前)与顾德的《2009-05-02》(红色大字)。

这次展览将持续开展到2018年1月7日,而纽约的展览结束后,“世界剧场”还将会巡回至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期间,古根海姆美术馆还将会呈现由艾未未和王分所策划的为期十周的纪录片系列放映:“开机:电影中国”单元。这个单元包含了来自十余位电影人的二十部纪录片,包括艾未未、黄文海、唐丹鸿、胡杰、胡佳、曾金燕、赵亮、徐辛 、张赞波、李沛峰、季丹、和渊、王久良、张秉坚、魏时煜、彭小莲等人的作品,这些电影制作于2001年至2016年,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进行呈现。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前几天刚从古根海姆博物馆看完展,很意外用几乎全馆的空间来展现在国内可能无法展现的艺术家的思考和疑问。艺术提炼于生活,让人深思,但中国艺术家不得不用这种话嘶声力竭或者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单纯和挫败。好看,希望中国艺术能和经济发展一样,有空间有地位。

  2. 很喜歡有關各國當代藝術展覽的文章 非常感謝分享

  3. 終於又出現藝文類的付費文章,讚讚
    從這個展覽的藝術家名單裡面看他們近期的作品,有些中國藝術家如今似乎也逐漸在央美或中國體制下,創作能量也漸漸不如80、90年代這般有趣

  4. 20090502发生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