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兩周的「動物權益」與藝術「言論自由」之爭後,古根海姆美術館這一準備了三年的展覽還是平靜開幕了,人們的目光還是回到了展覽本身⋯⋯
10月6日的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令人矚目又飽受爭議的「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正式開展,約有150件作品來自71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和藝術小組,它們從全球各地70餘傢俬人及公共收藏那裏借展而來,現在終於向公眾開放。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中國實驗藝術展覽。」開展前一天的媒體預展上,古根海姆三星亞洲藝術高級策展人兼全球藝術高級顧問孟璐(Alexandra Monroe)這樣介紹。此次展覽由她與客座策展人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策展顧問羅馬21世紀當代藝術國立博物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共同主持,工作時間長達三年,目標是「全力專註於呈現中國的概念性藝術實踐,及其背後代表的兩代中國藝術家」。
動物權益?法航嘔吐袋上的回應
整個展覽以時間和主題劃分,150件作品被分為六個部分,安放在古根海姆巨大的螺旋展廳內,有繪畫、雕塑、攝影、裝置、錄像、水墨、大地藝術、電影、行為藝術、社會介入藝術和行動主義藝術。展品所創作的年代大致為1989年到2008年,其背後的歷史背景是從冷戰的終結,到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所代表的中國全面崛起。孟璐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史是一段很具參考價值,也相當具有表現力的歷史,它值得中國以外的世界去了解。」
展覽的名字來自黃永砯1993年的作品「世界劇場」。該作品為一個龜型的空間裝置作品,裏面放了成百上千的昆蟲和爬行動物,藝術家讓這些動物在裏面互相爭鬥撕咬,直接表現世界的暴力與殘酷。策展方介紹,「世界劇場」是從英國哲學家邊沁的「圓形監獄」那裏得到靈感的,1960年代,福柯的「全景式監獄」直接來源於此,用以描述現代的權力機制,而黃永砯這部作品的深意正在於此。「不僅在於這件作品,而且貫穿他的全部作品的觀點都是對系統、主流意識形態(包括西方和中國)、共產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問題進行質疑挑戰,因為這些思潮在20世紀90年代初正在發展勢力」,孟璐認為。
不過,這部作品在前不久引起了動物權益保護組織的嚴重抗議,同時受到抗議的還有彭禹和孫原的《犬勿近》(2003)、徐冰的《文化動物》(1994)。後兩部作品均為影視作品,《犬勿近》是2003年在北京表演的一個影像作品,展示了被栓在跑步機上的鬥牛犬攻擊對方的場景;《文化動物》展示了印有徐冰作品標記的偽中國漢字及羅馬字母的公豬和母豬進行交配的場景。在展覽開幕前兩周,這三件作品遭到嚴重抗議,美國Change.com網站上,一封請願書得到了70多萬人的簽名支持,抗議者甚至週末在古根海姆美術館外進行抗議。在看展前一週,古根海姆發表聲明,撤去這三件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
在接近兩周的「動物權益」與「言論自由」引發強烈爭議之後,古根海姆的開幕卻非常平靜。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館長 Richard Armstrong 在預展做開幕致辭時,並未迴避這件事,但大家的關注目光還是都回到了展覽本身。作為第一策劃人,孟璐對此次展覽的學術背景與社會背景做了詳盡介紹,並期待此次展覽達到預期目的。古根海姆美術館一直秉持「全球藝術史」書寫信念,在他們看來,中國當代藝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們屬於一個更為廣泛的藝術共同體,同時也是一個更為宏觀的對話的一部分」。因此,此次展覽希望可以重建一種敘事,在世界背景下去看中國當代藝術。
在巨大的螺旋式展廳中央懸掛的,是藝術家陳箴的巨大裝置作品《早產》,這是陳箴1999年受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所作,用幾百隻廢棄的自行車內胎製成的巨龍,龍頭則是廢棄的自行車架成。沿著螺旋往上走,在展覽序言下,是黃永砯另一件著名作品《潮濕的手段》,這是黃永砯1987年創作的,將赫伯特·裏德(Herbert Read)所著《西方繪畫史》以及王伯敏的《中國繪畫史》兩本書在洗衣機中攪動兩分鐘,攪拌而成的紙漿堆放在木箱之中。跨過序言,便是空無一物的「世界劇場」和「橋」(1995年),由於之前的抗議事件,裏面的活蠍子、甲蟲和昆蟲全部撤出,只剩下空無一物的「劇場」和「橋」。「橋」創作於1995年,裏面也放有烏龜和蛇的。這件藝術品旁邊,是黃永砯構思作品的手稿,以及寫於2017年9月30日的一則《藝術家聲明》。這份聲明寫在一個法航航班嘔吐袋上,其中黃永砯介紹了這部作品的觀念和背景,最後寫到:「『世界劇場』未揭幕就落下帷幕,未開始就已經結束,這種不圓滿性不正好表示一種圓滿性?」
八九,槍聲之前與之後
接下來的展覽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六部分,第一章節為「No U-turn:1989」(不許掉頭:1989)。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藝術來說,1989年都既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這個章節的名字來自1989年2月,中國農歷新年之時開展的中國美術館「中國現代藝術展」(也即「89大展」)的標志性符號——一個交通標志符號「No U-turn」。當年那次大展展出了186位藝術家的近300件作品。1989年5月,黃永砯、顧德新、楊詰蒼三位中國藝術家去巴黎參加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大地魔術師」展覽。
不過1989年6月4日淩晨的槍聲終結了八十年代的中國當代藝術,許多藝術家出國,其中便有黃永砯。他從此再沒有回去中國。在媒體預展會上,策展人孟璐介紹,這次參加展覽的71位藝術家中,有30%的人在海外生活,有一半的展品收藏在海外。「我們討論的重點在於什麼是藝術?中國是什麼?在文化時間軸下藝術與中國之間的關系。」這一章節中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作品便是顧德新的「塑料品」,一些用塑料做成類似器官的東西掛在牆上,這是他「89大展」時的一件作品。
1989和後續改變了中國,中國藝術家面對天安門屠殺之後的時代,開始審視的反思,延八十年代時期開啟的方向繼續思考,對於權威——包括官僚、意識形態和語言本身——進行質疑。這便是北京的「新刻度」小組與在杭州的一個鬆散團體,包括耿建翌、王廣義、丁乙、邱志傑、張培力等藝術家。王廣義的作品「毛澤東:紅色方格2號」、耿建翌的「表格與證書,1988」,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張培力的作品「水: 辭海標準版」也是這個時期創作的,他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持人邢質斌朗讀字典上「水」的定義,諷刺在中國作為官方喉舌的傳媒。
1992年,鄧小平南巡開啟了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年代。對於中國來說,這又是一個歷史轉折點。中國開始走向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和新自由主義,早期民主轉型的夢想屈服於一種新的權威主義,而城市化和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中國展開。伴隨這一轉型的,是「現實主義」重新出現,這便是展覽第三章節「5小時:資本主義、城市化,寫實主義」所展示的內容。
寫實主義的重現,首先是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劉小東、喻紅、趙半狄等人重新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技巧來展示在這個大轉變中個人的單調和灰色的生活,後來評論界稱他們為「新一代」,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劉小東的《燒耗子》、喻紅的《目擊成長》、曾梵志《肉》。此時期的另一個代表則是珠江三角洲的藝術小組「大尾象」。「大尾象」包括陳劭雄、梁鉅輝、林一林和徐坦等人。這個單元的名字正是來自於陳劭雄的作品《五小時》,對迅猛的城市化進行諷刺。這個單元的另一件著名作品便是懸掛在展廳中央的陳箴的《早產》。
全球化與中國肉身的高度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藝術家們開始參與國際雙年展和其他伴隨著全球當代藝術興起而出現的展覽。這個時期的很多作品都表現出各種藝術思潮在中國著陸的問題,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展示中國藝術批判的力量,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是艾未未。艾未未在紐約十年之後,1993年回到北京,帶頭做了一系列刊物,提供平台讓中國實驗藝術家交流思想,放置作品,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與世界對話,這便是《黑皮書》、《白皮書》和《灰皮書》。這個時期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行為藝術的興起。彼時北京東村成為中國行為藝術最突出的一個群體,他們的行為藝術作品影像《為無名山增高一米》成為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一群行為藝術家在無名小山脱光衣服,裸體層疊在一起,高一米。徐冰被撤去的作品《文化動物》也屬於這個單元。
這個時期的另一發展方向是邱志傑和吳美純於1996年在杭州策劃的「現象•影像:15位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展」和之後在北京進行的討論,由此,錄像進入了當代藝術家的視野。對於第四單元的作品,古根海姆美術館的標題是「uncertain pleasure: acts of sensation(不確定的樂趣:轟動的行為)」。此時,中國的當代藝術已經開始以大膽、前衞聞名,挑戰生理與心理的極限,也把藝術帶回「內在的真實」。
與中國國內當代藝術發展並行的另一條線,是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中國藝術家。在第五單元中,展覽集中展示了一些海外中國藝術家的作品:「otherwhere: travels through the in-between(別處:在間隙中穿行)」。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外的中國藝術家會使用多種文化因素去表達他們的焦慮。像蔡國強、楊詰蒼、陳箴等人重新使用中國傳統美學與哲學進行創作。世界上發生的真實事件,也進入藝術家的創作視野,比如2001年,美國一架偵探飛機綽號「蝙蝠」被迫降落海南島,後被截成幾段運回美國。黃永砯以此製作了「蝙蝠計劃」,複製了這架間諜飛機的一部分。
展覽第六單元為「whose utopia: activism and alternatives circa 2008(誰的烏託邦)」。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2008年舉辦奧運會。然後也在這一年五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10月,世界金融風暴。對於藝術家來說,奧運會成為創作的對象。如陳劭雄與日本藝術家小澤剛、韓國藝術家金泓錫合作的「西京奧運會」,對當時正在舉行的奧運會進行諷刺。艾未未的「汶川地震遇難學生名單」和「童話」也放在這個單元展出,此外,還記錄了2000年前後一些未能實現的烏託邦計劃,如Art-Ba-Ba、長徵、碧山、陽江組等。
展覽的結尾是楊詰蒼的作品《生命線》和顧德新的《2009-05-02》。《生命線》是一幅水墨畫的線條。《2009-05-02》就創作於2009年5月2日,用紅色標語不斷重覆幾句話:「我們殺過人我們殺過男人我們殺過女人我們殺過老人我們殺過孩子我們吃過人我們吃過人心我們吃過人腦我們打過人我們打瞎過人眼我們打爛過人臉」。這些觸目驚心的紅字,提醒著人類集體無意識犯下的暴力與罪行。
為了配合此次展覽,古根海姆美術館還編著了一本畫冊,對這次展覽的背景和目的都做了詳細的學術闡釋,並給每件作品進行了闡釋,附有許多相關資料,讓參觀者能在一個被闡釋的語境和脈落中去理解這些作品。
這次展覽將持續開展到2018年1月7日,而紐約的展覽結束後,「世界劇場」還將會巡迴至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及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覽期間,古根海姆美術館還將會呈現由艾未未和王分所策劃的為期十週的紀錄片系列放映:「開機:電影中國」單元。這個單元包含了來自十餘位電影人的二十部紀錄片,包括艾未未、黃文海、唐丹鴻、胡傑、胡佳、曾金燕、趙亮、徐辛 、張讚波、李沛峰、季丹、和淵、王久良、張秉堅、魏時煜、彭小蓮等人的作品,這些電影製作於2001年至2016年,對當代中國的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進行呈現。
前几天刚从古根海姆博物馆看完展,很意外用几乎全馆的空间来展现在国内可能无法展现的艺术家的思考和疑问。艺术提炼于生活,让人深思,但中国艺术家不得不用这种话嘶声力竭或者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单纯和挫败。好看,希望中国艺术能和经济发展一样,有空间有地位。
很喜歡有關各國當代藝術展覽的文章 非常感謝分享
終於又出現藝文類的付費文章,讚讚
從這個展覽的藝術家名單裡面看他們近期的作品,有些中國藝術家如今似乎也逐漸在央美或中國體制下,創作能量也漸漸不如80、90年代這般有趣
20090502发生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