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取中,曾創建「樂多」,並以「樂多新文創」獲得 2009 年網路金手指年度大獎。2010 年任 The Big Issue Taiwan 雜誌總編輯,成功將這本雜誌帶進台灣發行。2017 年創辦「編集者新聞社」,同時發行以報紙為主要媒介之一的《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皮囊》,蔡崇達 著,新經典文化,2017年9月
端:《週刊編集》與《大誌》比起來有什麼不同?
李:年齡是我簡化世代的方式而已,比較精準的劃分方式應該是我是面對一個怎樣價值體系的讀者群,對我來說,沒有兩個道,這其實是一個道。
我不喜歡別人把某樣東西在某國家地區行不通的時候就把他歸納為民族性。我認為這是偷懶的做法。因為各個國家不一樣的成長環境,他會呈現不同的價值體系。但只要是人類所共同關注的核心就一定是一致的。所以能感動人的部分往往是已經挖掘到非常核心的部分了。所以那個部分也很少因為文化而改變,所以那就是共同的語言。
可能你很清楚知道說,人的本質是甚麼東西。但是你不一定可以處理好你想要探討這個本質的內容跟形式,我認為文字的解釋會隨著時間演變,某一個時期這東西指的是某些本質的東西,但是它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後,它的意思可能會轉換甚至被用到浮濫,當它被用到浮濫和有點偏頗的時候,你也在使用同樣浮濫的東西,你當然沒辦法去溝通。所以我認為媒體如何把文章或是訊息好好去處理是很重要的部分。
像小王子講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然後有些人會補說,「要用你的心」。這是兩句文案的處理方式,如果是我,我不會選擇第二個呈現方式。你要讓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後讓他有所感受,同時要能參與進來。不是用眼睛,那你用甚麼?當然要用心嘛。這個空白其實讀者可以自己去補滿的。我寧願你用一個非常不常見的文案,我也不要你用一個俗爛的文案。
另外很重要一點,很多人其實不願意被教育,我做媒體很重視一點,就是我不希望我在教育讀者,我本身也不喜歡被別人說教。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把你的想法搬出來教育別人,我只是試圖呈現我對世界的看法跟某些想法,你接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人性才是這世上最重要的奢侈品
端:如何看待臉書這一類新媒體?
李:新媒體不是現在才有的,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媒體,我還是強調新媒介是工具、網絡是一個工具、出書是一個工具、刻在石壁上也是一種工具。
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說 “medium is the message”,媒介即訊息。某些時候媒介本身的屬性、傳遞的方式就會帶來某種的價值觀,所以這也是媒體跟我傳遞某種訊息從一個媒體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對特定事物會有觀察和想法,我們很希望透過各個媒介把這樣的觀察和想法傳遞出去,讓大家可以在同樣的觀念或共識裡面慢慢連結起來,或許可以達到改變生活、改變政策、改變體制的效果。
蔡:大誌也算是一個自媒體啊!我發現大誌是反宣判且不斷呈現的。它的很多觀念不是通過理性建設來明晰表達,它是靠呈現不同選題、不同細節,甚至不同字體來表達的。
或許說到底根本真的沒有所謂的新媒體、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媒體的本質是你關心某一套價值觀,然後你不斷組織你能表達的方式和由此而產生的命題。就像我當時我在GQ試圖做藥家鑫的那篇報導,幾乎所有編輯部的人都反對,一本時尚雜誌為何要報導一個大學殺人犯的故事?我跟王鋒就不斷強調一個訊息,我們認為人性才是這世上最重要的奢侈品,關心人才是最重要的時尚。
端:當年你做《審判》時有沒有遺憾?
蔡:其實非常多遺憾,我最終沒有見到藥家鑫,在我採訪的前幾天他就突然被注射死亡了。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政府對洶湧、偏頗的民意一次巨大的投機 ,我是非常的不舒服的。然後我覺得更不舒服的是,在我看來這案子裏所有當事者都是受害人,但很多當事者把彼此當仇人,他們甚至不了解這個悲劇的原因是整個社會的人心,是這個社會對他人認知能力。
我寫完這篇稿子後,我是把它發給一個當事者,讓他們提修改意見。然後每個人都說我撒謊,都說我說的事實不是事實,但每個人說的事實又都不一樣,其實為什麼會發生這個情況,每個人都還是沒有理解他人和理解自我的能力, 或者還是守在自己的邏輯裏 ,只是想把我當成一個傳聲筒。
當時寫完後,我覺得自己在贖罪,因為我曾經也一度這麼想過,雖然我沒有表達出來,可是我覺得我很懺悔,我作為一個媒體人怎麼也這麼想。但是寫完之後又有巨大的受挫感,因為對當事者沒有任何用處,
其實後來我不想做新聞媒體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意義在哪?當你一年要面對五六次礦難,當你一次次找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悲劇的原因,當你一次次發出你的呼籲和見解,當你發現你完全沒法推動,然後這種挫敗感還是特別嚴重的,但是後來我想想可能你做媒體的人也沒有自負 ,我們所做的都是盡力,也許它會有個緩慢生長的過程。比如說你寫出來,可能過一段時間又出現類似的審判,那麼這篇文章又被翻出來,變成某種慢慢走向好的部份的累積 ,你也只能這麼想了。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因本文為合作項目,我們特別設置了全文免費閲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瀏覽更多深度內容。
同意恒久一心
作家羽戈说在中国写新闻时评很容易疲倦,因为你时常会发现你三五年前写的文章拿到当下只需稍作修改又能变成一篇时评,所谓的时事热点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内核却一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