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鄺健銘:收購香港前特首航運祖業,中國的海權夢布局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家族的航運公司東方海外被中國國企中遠海運全面收購,過程涉及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

中國治下的香港港口城市發展前景,不乏暗湧──2017年,新加坡保持首名地位,上海從第五微升至第四名,香港排名則降至第七位。

中國治下的香港港口城市發展前景,不乏暗湧──2017年,新加坡保持首名地位,上海從第五微升至第四名,香港排名則降至第七位。攝: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7-07-28

#鄺健銘#評論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家族的航運公司東方海外被中國國企中遠海運全面收購,過程涉及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然而,今年3月,BBC 曾以《全球航運業低迷 七歲集裝箱船變廢鋼鐵》為題,援引2016年8月南韓最大海運集團韓進海運破產的案例,點出海運業界需求比預期低、產能過剩的慘淡景況。將兩段新聞一併看,會發現當中的有趣問題:既然海運業前景不乏暗湧,為何中國如此着緊,需要動用國家力量施壓收購香港的海運企業?

「中國夢」作為背景

從表面看,這次收購有助中國提升海運能力、更緊密地連接世界經濟體系:第一,收購作為全球第七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的東方海外之後,中遠海運的全球市佔額從全球第四躍升至第三,僅排於丹麥馬士基(Maersk)與瑞士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之後;第二,完成交易後,中遠海運將會佔股90.1%,餘下近10%,將由上海國際港務(上港集團)擁有,而成立於2005年的上港集團,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港口企業。

至於海運乃至海權與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關係,以及是次收購交易對香港這恆久扮演樞紐角色的港口城市有何意義與影響,則是本文關心的議題。中國對擴展海權的戰略需要與「一帶一路」的關係,不但對香港作為港口城市的未來角色具重大意義,也有助理解為何當下中國猶如數世紀前在遠東建立廣州、福州、上海等條約港口的西方帝國那樣,向巴基斯坦租借瓜達爾港43年。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與其世界戰略變化有關。關於這方面,學者沈旭暉的近著《解構中國夢:中國民族主義與中美關係的互動(1999–2014)》有很好的分析。按其說法,「中國夢」不離「反戈爾巴喬夫(戈巴契夫)情結」。這種情結的重要特徵,是具有「富國強兵」與反美元素、頗為鮮明的民族主義色彩,目的是力求與西方涇渭分明,避免共產政權的生存意志被瓦解、重犯蘇聯錯誤。港大前校長、歷史學家王賡武教授在其著作 The Revival of Chinese Nationalism 則指出,中國當代民族主義,本質上是一種着重「恢愎主權、收服失地、復興民族」的復興民族主義(Restorative Nationalism),「抵擋外敵、重振中華民族的聲威、一雪百年國恥」,是其中心思想。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