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小小孩上船,感受世界的寬大:郝譽翔的親子郵輪旅行

就如同成為母親這件事,雖然意外,卻欣然喜悅;談到旅行,郝譽翔說:「因為她,而有了我原本不會嘗試的旅行方式。」
風物

學界與文壇雙棲的小說家郝譽翔,曾在書寫中探盡了各種生命情境,從女性情欲、幽冥記憶、歷史的塵沙到家族的哀傷,2011年出版小說《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則是她人生近期最大轉捩點──寫完這本赤裸挖掘的家族追憶,她宣告將與黑暗的童年糾葛告別,而這個新生的象徵同時也有了具體形貌,寫作時她懷着肚腹裏的嬰孩,出版前一年,女兒誕生。

倏忽女兒小虎現已七歲、上小學了,她推出新書《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記錄母女倆走過二十多個國家的旅行經驗,筆調平易近人,她也搖身變成「親子作家」。

對於這樣的轉變,郝譽翔依舊溫柔笑顏,就如同成為母親這件事,雖然意外,卻欣然喜悅。儘管生產後再也沒機會重回她最愛的海洋潛水,但她笑說:「我不覺可惜,反而因為她,而有了我原本不會嘗試的旅行方式。」

不一樣的郵輪旅行

從女兒剛出生幾個月,她便萌生「我要用旅行帶她看這個世界」的念頭,畢竟,旅行曾帶她脫開自身、看見廣闊的外在,她希望培養孩子同樣開放的世界觀。只是落實到現實,任何一個媽媽都知道背着小小孩出門,光餵奶換尿布安撫啼哭就可去掉半條人命,更不用說加上舟車勞頓找路面對陌生環境的手忙腳亂⋯⋯讓媽媽讀者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失敗」的經驗,郝譽翔也有過。

書中娓娓道來,起初她和大部分家長一樣選擇了「安全」、「方便」、「適合小孩」的目的地,在小虎滿兩歲前便去過日本和長灘島,沒想到兩次都是災難收場,「因為小孩對溫泉、美食和Villa完全沒興趣!」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郝譽翔與女兒共遊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郝譽翔與女兒共遊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郝譽翔與女兒共遊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郝譽翔與女兒共遊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郝譽翔與女兒共遊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書中郝譽翔與女兒共遊照片。

小虎三歲時,她換了方式帶她到姊姊居住的美國西雅圖度假,郊區住家的long stay,小孩可隨性在草地森林四處探索,步調從容多了;回台前她因朋友推薦,臨時報名由西雅圖港口出發到阿拉斯加的郵輪航程,則徹底打開親子旅行的另一扇大門。

書中大半篇幅描述母女倆至今四趟郵輪之旅:阿拉斯加、加勒比海、東與西地中海,因為選擇的航線與郵輪公司不同,體驗也各異。「台灣對郵輪旅行普遍有頂尖奢華的刻板印象,而且以為船上不是大吃大喝就是賭博,」郝譽翔說,她本也這麼想,何況以前她著迷潛水、還考了重型帆船的執照,對郵輪這種「離海很遠」的享樂大船可說嗤之以鼻。

但實地上船,過去的成見都粉碎了,「郵輪在歐美是一種平價的旅遊方式,一週航程的價格大約700至800美元,比在陸上便宜許多,而且容易控制預算。」比如她買到阿拉斯加郵輪的最後清倉價,八天七夜一人竟只要399美元。

除了意想不到的便宜,郵輪也非她以為的每天都在船上,「大多數航線幾乎每一天都會靠岸,以地中海航線為例,七天中有六天停靠不同港口,大約上午七點入港、下午七點離開,乘客有足足一整天的時間上岸。」

雖然一天做不到當地深度旅遊,但帶着腳程不長的幼兒卻恰好,除了省去拖着小孩搭車換飯店的麻煩緊張、能一趟造訪許多地方,郵輪上也是小小聯合國,尤其如親子遊客多的迪士尼郵輪,小虎總能很快跟各國小朋友玩在一起,「無形中刺激了一個孩子對於世界的想像。」

她觀察發現,「如果郵輪上有亞洲人,大多是跟同行的熟人聚在一起,不像歐美的郵輪文化,大家上船就是認識朋友,到了第三、四天,餐廳裏都是新朋友併桌吃飯的場面。」

交朋友、學英文,恰恰是郝譽翔自覺成長過程最大的困難,「所以特別希望她不要像我一樣。」平時,她沒讓小虎填鴨補習英文,而是從小陪她看英文卡通和繪本,出外旅行則是小虎自然用英文認識人、感受世界之大的機會,「小孩心中是沒有圍牆的,我想透過旅行,延長她童真時的開闊心胸,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欲。」

郝譽翔:「小孩心中是沒有圍牆的,我想透過旅行,延長她童真時的開闊心胸,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欲。」
郝譽翔:「小孩心中是沒有圍牆的,我想透過旅行,延長她童真時的開闊心胸,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欲。」

24小時緊密相處的珍貴時光

即使有人認為孩子年紀太小沒記憶,但小虎確實牢牢記得許多去過旅行場景、遇見的人,就算真的記不住,「我相信也有人格的潛移默化,旅行中的任何經驗都是正面幫助。」她篤定地說。

然而,和時下許多家庭一樣,成為母親後遇到的最大難題不見得是小孩,而是教養觀念不同的另一半。郝譽翔提及長灘島那次旅行,先生耐不住飯店無聊,等不及小虎午睡的固定作息,硬在中午太陽毒辣時分拖着妻女出門,茫無頭緒在混亂的街上走;雖然她說自己以前也愛探險,「但有了孩子以後,我時時刻刻必須考量到她的人身安全和心理需求。但小虎的爸沒變,仍舊忠於去做他想要的一切。」於是她開始思考未來旅行如何折衷協調。

很快地,她便放棄改變另一半,「媽媽一定要獨立,既然你幫不上我,我就自己來!」骨子裏的理性剛強,讓她馬上認清、調適,至今享受了許多次母女相依的親密旅行。儘管不免感嘆台灣社會對父親角色的塑造和期待遠不如歐美,「不像我旅行國外,看見公園、游泳池裏陪玩的九成都是爸爸!」但她感謝先生至少支持她們自己出門。

雖然旅行不是日常,但對郝譽翔來說,卻是母女24小時緊密相處的珍貴時光,也是拋開現實綑綁的遁逃。身為職業婦女,她無奈說:「平常根本沒時間好好跟小虎講話。」早上趕着上學上班,下了課忙煮飯、看電視,加上來自媽媽圈的比較壓力,讓親子間少有喘息空間,「只有旅行時我可以全心全意看待她,一起感受當地。」

誰說親子共遊總是小孩玩翻媽媽累壞?捨棄消費為主的樂園或Villa,郝譽翔找到剛剛好的旅行步調。
誰說親子共遊總是小孩玩翻媽媽累壞?捨棄消費為主的樂園或Villa,郝譽翔找到剛剛好的旅行步調。

不知是先天性格或旅行薰陶,小虎向來是個情緒穩定、愛玩外向的孩子,她可以享受郵輪上的秀、在約旦的沙漠滑沙、在陌生的大海游泳、和新認識的朋友攀談,也能在幾次媽媽迷路心急挫敗時,輕輕地安慰她。因此誰說親子共遊總是小孩玩翻媽媽累壞?捨棄消費為主的樂園或Villa,郝譽翔找到剛剛好的旅行步調。

不出門的日子,熱愛體能運動的她也帶小虎學溜冰、到台南帆船學校學划船、去有雪的地方滑雪,但不只是「玩樂」,她認為:「這些活動帶有潛在的危險,對孩子是很好的訓練,就像我潛水,得了解潮汐、風向、洋流等背後的一套知識系統,學習、知道畏懼,才能謙卑。」

其他的假日閒暇,郝譽翔坦率說:「我們就一起放空啊!」不像許多家長傾向幫小孩把活動「排滿滿」,她回想自己幼時最有靈光的片刻,「不都是無所事事發呆的時候嗎?」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她這麼喜歡海,海的流動與包容,曾經撫慰了她成長過程的悲傷;現在,帶着孩子搭船走訪世界,勾勒一幅用海洋航線串成的地圖,她浪漫想像:「我們不也就是儼然化身成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哥倫布、麥哲倫,甚至更早一些的馬可波羅、鄭和,用自己的雙眼去目睹這世界的壯麗與遼闊嗎?」

如果你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