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需要國際電影節嗎?一封給2017年桃園電影節的諌言書 桃園是否需要影展?如果需要那它的定位方向為何? 特約撰稿人 鄭秉泓 發自台灣 刊登於 2017-04-06 風物 9 題為編輯所擬,作者原題目為〈打造品牌的難題:一封來自2017年桃園電影節審查委員的建議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名采集:光鮮影展的暗處(楊索)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606/37674167/%E5%90%8D%E9%87%87%E9%9B%86%EF%BC%9A%E5%85%89%E9%AE%AE%E5%BD%B1%E5%B1%95%E7%9A%84%E6%9A%97%E8%99%95%EF%BC%88%E6%A5%8A%E7%B4%A2%EF%BC%89
我是一個愛看電影的桃園人,這兩年看桃園電影節辦成這樣實在很無言,很想問如果評審委員在標案計劃書並不符合水準的情況下是否能直接從缺,不需要花了這麼多錢卻要硬要辦出不怎麼樣的電影節…也許停辦會是最好的辦法,這樣的影展品質只讓我覺得好像把桃園觀眾當作水準很低很好糊弄的愚民。
在桃園看公辦民營電影的成本 . 2017 第4屆 桃園電影節 影展經費1600萬 2017 桃園光影電影館 營運經費1180萬 2016 桃園光影電影館 營運經費840萬 2016 紀錄桃園 桃園城市紀錄片 影展經費680萬 來源 https://goo.gl/7uCkSn . 桃園區40萬人口沒電影院 鄭文燦要公辦民營 https://udn.com/news/story/3/2357285 鄭文燦要在桃園區增設電影院 網友:嘜鬧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2358580
身為桃園人,我完全可以理解「應該擺脫都會思維,好片就算不是台灣首映也值得多放幾場以嘉惠桃園觀眾」的策展理念。台北天龍人或許認為,一部片在台北放映過了,就等於大家都看過了,不用再重複放映了,這是標準的台北>全台灣的天龍思維。桃園的電影節,如果是辦給桃園市民看的,那就不用在意台北是否首映過,畢竟桃園人還沒看過啊~~我。也。想。要。看! 台北人或許會在乎,既然已經有了OO影展、XX紀錄片展,如果還要有一個影展,就應該有所區隔。但是這些影展都是在台北啊!台北人或許會需要每一個影展都有不同的定位,但是桃園人如果只有一個影展,那就不需要追求什麼獨特的定位,把好片介紹來桃園,拓展觀影人口和桃園人的眼界就夠了啦! 不過如果能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辦一個藝術電影院,或許是運用這筆經費更好的方法….
我是電影工作者,看了這篇文章有感而發所以留了這篇文 近年來台灣開始入續有電影相關的活動陸續產生,辦影展、新設藝文電影院等等 或許能夠讓民眾有更多管道接觸非好萊屋電影是件好事,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推廣當地的觀光?還是為了造福當地影癡不用長途跋涉到外縣市觀影的便利?還是想要促進台灣本土電影的發展? 今年的電影產業十分的冷淡,從海角七號起來的國片熱潮已經慢慢冷卻下來,許多在業界的前輩都說今年和明年會是國片的「凜冬將至」,在這個節骨眼上看到桃園市政府花了大錢整修影城辦理影展,實在是感到五味雜成。 台灣政府忽視影視相關產業是時有所聞,大家也彷彿習慣了這樣的情況。而從太陽的後裔的低製作費來說,可以發覺上從政府下至民眾皆對於影視製作該要有的預算和質感間的概念十分淺薄。我不大曉得梁修身導演要如何用那樣的預算來製作一部宣傳國防部形象的大型電視劇,而且向韓國取經他們炙手可熱的一部作品。影視製作是一分錢一分貨,你投入多少錢就會有相對應的質感產生。 在台灣,藝文相關的政策或是補助遠比國人覺得可憐的運動項目來的還要低,起碼那些運動過了幾年在相關的大型比賽中會被大家再度拿出來討論,但是國片呢?現在金馬獎有多少觀眾在看?金馬獎國片的得獎率又是多少?彷彿從三五年前大陸及香港電影把國片打趴之後,不曾聽聞過相關單位有認真想要改革影視政策的決心。有人可能會提及台灣準備要蓋大型片場效仿好萊屋,敢問,你覺得蓋一個片場要多久?要花多少錢?靠台灣人自己的實力蓋得出來?又會有人想說台灣有人以開設影視專業人員相關的高等教育學校,但說實話,這間學校在業界人眼中看來並不會有真正的效益。台灣的影視專業人員的水準並不差,在這樣低預算的製作環境下也養成了許多用土炮方式來完成影視作業的方式,台灣缺少的是特殊器材的使用人員,然而特殊器材的使用前提是:你得要有這種特殊器材。台灣真正缺少是好的故事及政府有效的政策輔助及資金的投入。 台灣電影工作者都是抱持著對電影的熱情在工作,我們並沒有領取高薪,也不被這社會認同多少,花的時間及血汗更不會比別人少,但我們設置連個產業都不算,沒有合理的工會制度,沒有合理的勞健保制度,沒有三節獎金及年終獎金,沒有一天工作多久的限制,沒有人在乎。 端傳媒在台灣的觀眾我想有一定的數量,希望之後可以請端傳媒寫一篇台灣影視產業的現況(慘況),我很樂意協助。 台灣沒有硬實力也沒有軟實力,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名采集:光鮮影展的暗處(楊索)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606/37674167/%E5%90%8D%E9%87%87%E9%9B%86%EF%BC%9A%E5%85%89%E9%AE%AE%E5%BD%B1%E5%B1%95%E7%9A%84%E6%9A%97%E8%99%95%EF%BC%88%E6%A5%8A%E7%B4%A2%EF%BC%89
不予置評。 倘若提問 個人會是 : 關於政府初衷的理念是什麼? !” 這麼一句 我想就足夠了
發言者各個身分雖亦不同 務必記得我們評說論述得互相尊重。 不好意思。
我是一個愛看電影的桃園人,這兩年看桃園電影節辦成這樣實在很無言,很想問如果評審委員在標案計劃書並不符合水準的情況下是否能直接從缺,不需要花了這麼多錢卻要硬要辦出不怎麼樣的電影節…也許停辦會是最好的辦法,這樣的影展品質只讓我覺得好像把桃園觀眾當作水準很低很好糊弄的愚民。
在桃園看公辦民營電影的成本
.
2017 第4屆 桃園電影節 影展經費1600萬
2017 桃園光影電影館 營運經費1180萬
2016 桃園光影電影館 營運經費840萬
2016 紀錄桃園 桃園城市紀錄片 影展經費680萬
來源 https://goo.gl/7uCkSn
.
桃園區40萬人口沒電影院 鄭文燦要公辦民營
https://udn.com/news/story/3/2357285
鄭文燦要在桃園區增設電影院 網友:嘜鬧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2358580
身為桃園人,我完全可以理解「應該擺脫都會思維,好片就算不是台灣首映也值得多放幾場以嘉惠桃園觀眾」的策展理念。台北天龍人或許認為,一部片在台北放映過了,就等於大家都看過了,不用再重複放映了,這是標準的台北>全台灣的天龍思維。桃園的電影節,如果是辦給桃園市民看的,那就不用在意台北是否首映過,畢竟桃園人還沒看過啊~~我。也。想。要。看!
台北人或許會在乎,既然已經有了OO影展、XX紀錄片展,如果還要有一個影展,就應該有所區隔。但是這些影展都是在台北啊!台北人或許會需要每一個影展都有不同的定位,但是桃園人如果只有一個影展,那就不需要追求什麼獨特的定位,把好片介紹來桃園,拓展觀影人口和桃園人的眼界就夠了啦!
不過如果能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辦一個藝術電影院,或許是運用這筆經費更好的方法….
我是電影工作者,看了這篇文章有感而發所以留了這篇文
近年來台灣開始入續有電影相關的活動陸續產生,辦影展、新設藝文電影院等等
或許能夠讓民眾有更多管道接觸非好萊屋電影是件好事,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推廣當地的觀光?還是為了造福當地影癡不用長途跋涉到外縣市觀影的便利?還是想要促進台灣本土電影的發展?
今年的電影產業十分的冷淡,從海角七號起來的國片熱潮已經慢慢冷卻下來,許多在業界的前輩都說今年和明年會是國片的「凜冬將至」,在這個節骨眼上看到桃園市政府花了大錢整修影城辦理影展,實在是感到五味雜成。
台灣政府忽視影視相關產業是時有所聞,大家也彷彿習慣了這樣的情況。而從太陽的後裔的低製作費來說,可以發覺上從政府下至民眾皆對於影視製作該要有的預算和質感間的概念十分淺薄。我不大曉得梁修身導演要如何用那樣的預算來製作一部宣傳國防部形象的大型電視劇,而且向韓國取經他們炙手可熱的一部作品。影視製作是一分錢一分貨,你投入多少錢就會有相對應的質感產生。
在台灣,藝文相關的政策或是補助遠比國人覺得可憐的運動項目來的還要低,起碼那些運動過了幾年在相關的大型比賽中會被大家再度拿出來討論,但是國片呢?現在金馬獎有多少觀眾在看?金馬獎國片的得獎率又是多少?彷彿從三五年前大陸及香港電影把國片打趴之後,不曾聽聞過相關單位有認真想要改革影視政策的決心。有人可能會提及台灣準備要蓋大型片場效仿好萊屋,敢問,你覺得蓋一個片場要多久?要花多少錢?靠台灣人自己的實力蓋得出來?又會有人想說台灣有人以開設影視專業人員相關的高等教育學校,但說實話,這間學校在業界人眼中看來並不會有真正的效益。台灣的影視專業人員的水準並不差,在這樣低預算的製作環境下也養成了許多用土炮方式來完成影視作業的方式,台灣缺少的是特殊器材的使用人員,然而特殊器材的使用前提是:你得要有這種特殊器材。台灣真正缺少是好的故事及政府有效的政策輔助及資金的投入。
台灣電影工作者都是抱持著對電影的熱情在工作,我們並沒有領取高薪,也不被這社會認同多少,花的時間及血汗更不會比別人少,但我們設置連個產業都不算,沒有合理的工會制度,沒有合理的勞健保制度,沒有三節獎金及年終獎金,沒有一天工作多久的限制,沒有人在乎。
端傳媒在台灣的觀眾我想有一定的數量,希望之後可以請端傳媒寫一篇台灣影視產業的現況(慘況),我很樂意協助。
台灣沒有硬實力也沒有軟實力,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好長,但內容滿登登,對不懂電影策展的我學習挺多。順帶一筆,臺灣何時會拍一部“舌尖上的臺灣”阿,感覺以臺灣人的那種細膩和情懷,一定可以拍得好。😄
有心和沒心的差異,話說樓下是不是要請台灣人代購書籍?
长篇好文,慢慢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