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AI)將在未來的勞動力市場大顯身手,似乎已成當下流行的共識。但除了會令大量人類勞動者失業之外,還會帶來什麼別的影響呢?
4月4日,國際律師協會(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以下簡稱 IBA)發布的研究預測,由人工智能及機械人主導的「工業革命4.0」(Industrial Revolution 4.0)影響深遠,屆時依據人類需要制定的勞動法將會過時,政府可能需要推出一些特定政策來保護「更為弱勢」的人類:比如規範哪些工作為「人類專屬」;為人類僱員確定工作配額;針對「機器製作」徵收額外税款等。
報告預測,未來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初級職位將由人工智能取代,其中最有可能「消失」的人類職業包括會計、法庭書記員以及財政部門的事務員,同時廉價勞動力的競爭優勢大為下降。報告指,屆時僱傭一位機械人的花費大概在每小時5至8歐元,不僅「比在中國請一位勞動力更便宜」,而且機械人還有許多人類勞動力「相形見絀」的優勢:不會生病、從不罷工以及永遠不需要休年假或者產假。
未來社會裏各層級的工作都有可能交由機械人或者人工智能處理。而在某些情況下,那些曾為了保護人類勞動者而制定的法律將不再適用……為了跟上日益增加的自動化程度,我們急需新的勞動及僱傭法。
在這一形勢下,報告建議政府制定「扶持」人類的社會政策,比如規定照顧小孩等工作只能交由人類完成,或者在各個行業都劃定人類僱員的配額比例。微軟創始人蓋茲(Bill Gates)今年2月份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應該通過向機械人徵税來籌集資金,用於幫助及培訓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人。
但報告亦強調,除了極具經濟效力外,AI 也將從其他層面對人類社會帶來許多挑戰,例如法律責任的界定問題。報告以無人駕駛汽車舉例,當車禍發生後,到底是汽車主人、乘客還是汽車製造商來為事故負責呢?報告警告稱,若法律界一直無法很好地回應「AI 的責任」這類問題,那麼完全的無人駕駛技術可能無法真正在社會上推行。
另一挑戰則是 AI 的發展有可能對人類生存帶來危險。報告建議,在機器自主化日益增加的當下,人類一定要學會「設定界限」,其中包括不能賦予機械人殺人的權力,並呼籲聯合國禁止世界各國研發「智能武器系統」(Intelligent Weapon Systems)。
聲音
我們想要24小時乘以7天無休工作的員工(機械人),不需要聖誕假,不需要午餐,不需要休息。
怎樣用政策來應對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生產潮流,將是下一屆政府及其繼任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我們很有必要給人工智能加上一個「紅色按鈕」,以阻止其傷害其他人類和環境……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學會如何防止自己被人類關機,比如讓「紅色按鈕」失效等。
國際律師協會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