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Wi-Fi「交配」、3D打印「繁殖」,首個「機器人嬰兒」誕生了!

刊登於 2016-06-03

由兩個機械人「繁殖」,合成一個新的機械人。
一個藍色機器人和一個綠色機器人「交配」後,新生的藍綠相間的小機器人嬰兒兼具了「父母」的基因屬性。

機器人也能生寶寶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科學家們製造出了世界上首個「能夠繁殖的機器人」,小「機器人嬰兒」可兼具「父母」的基因特徵。

這個突破在產業演化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將在某些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殖民火星。

機器人項目組

所謂「繁殖」的過程,是指兩個機器人在碰面後可以互相交流,一旦確認結合後,便會通過 Wi-Fi 發送出各自的「基因組」(設定機身運行的代碼),進而產生新的一組「基因組代碼」。新的代碼將會被發送到 3D 打印機上,然後就可以打印出新的機器人部件進行組裝了。

研究人員可通過設置一定條件,篩選出性能更優的機器人「父母」來配對,比如在一次實驗中,機器人被要求向一個紅色光源移動,最先到達的兩個就有機會交配成功;而從一個藍色機器人和一個綠色機器人的交配結果看,新生的藍綠相間的小機器人嬰兒兼具了「父母」的基因屬性。

像人一樣,新出生的小機器人也需要經過一個自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長大後就可以將自己的基因繼續遺傳下去。如此連續數代,就能創造更智能、更先進的機器人了。

研究者 Jacqueline Heinerman 博士表示,「隨着技術發展,我們還將開發出能夠指引機器人行為的神經網絡。」

聲音

我們證實了機器人及硬件可以自我進化。對於科學來說,這意味着人工進化可以擺脱電腦模擬,而進入真實世界。

項目研究人員 Eiben

人工生命

人工生命,指通過人工模擬生命系統,來研究生命的領域,是由人工智能產生的概念。最先由計算機科學家克里斯托弗·蘭頓於1987年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召開的「生成以及模擬生命系統的國際會議」上提出。雖然人工生命(AL)領域與人工智能(AI)領域的確有明顯的重疊區,但他們有截然不同的初衷和演生史。以研究是否以及如何實現模擬智能的人工智能研究,早在電腦誕生後的初期就已經興起;然而以試圖澄清自然行為的本質的人工生命的研究者們,可以說一直不知其他人在做類似的工作而孤軍作戰。直到80年代末,這個領域才正式的誕生。(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techcrunchDailymail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