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護家盟、信望盟、幸福盟......他是誰?他們為什麼害怕同性婚?

對注重家庭價值的人來說,同志婚姻的動機相當可疑。當同志遊行有人倡議廢除《刑法》227條時,他們對性解放十分反感。

「下一代幸福聯盟」(幸福盟)號召的上千名群眾聚集在立法院正門前的中山北路上,整整齊齊高聲喊着口號:「婚姻家庭、全民決定」「停止審查、交付公投」。響應前來的群眾大部分為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士,許多民眾受訪時均不約而同地強調:自己是一位公民、「我們不是護家盟」、反對同性婚姻的不只是教會,而是「每一位公民」。

「公民」,成為抗議現場最重要的關鍵字,從台上的主持人、彬彬有禮的新聞聯絡人,乃至情緒激動的母親,都不斷重複「我們是公民!」「打開大門、公民進去!」

教會變政黨,教友變公民

在台灣,同性婚姻權益的議題約莫在2000年前後開始比較廣泛地討論。在這一波同性婚姻攻防戰中,台灣人最熟悉的主戰部隊要算是2013年成立的「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護家盟),基督教教會和教友一直是護家盟的主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