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對談樂器 handpan:社群捍衛的音符與反資本精神

從中性哲學之音始,handpan社群在各個層面貫徹其「武士道」般的精神,既是門檻也是傳承。

對談整理 張書瑋 謝采善 黃立旖

刊登於 2016-12-22

【編者按】樂器 handpan 是一件形似飛碟的金屬打擊樂器,樂手敲打不同的部位,即可發出不同的聲音。因外形,中文世界時而稱之為手碟,但仍未有定論。每一件 handpan 都有獨特的光澤、個性與聲音。

誕生十幾年,它的製造、購買、運送、交換與如資本主義流水線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相去甚遠,也幾乎沒有商業宣傳和傾銷,其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樂手為它美妙的聲音沉醉,主流的音樂人也開始在演出中使用。它的製作與演奏充滿了可堪玩味的細節,背後更有自成一系的社群支持和反商業的價值取向。端傳媒邀請三位熟悉且喜愛 handpan 的樂手進行一次對談,一一細數這件樂器的可愛之處。

=黃津珏
=香港手碟同盟代表
=Edmund Leung
=端傳媒

handpan 起源

:樂器 handpan 大概是在2000年的時候由兩個瑞士人 Felix 和 Sabrina 發明,他們開設了一家公司叫 PANArt。handpan 的構想源自他們一個客人。他們原本就常在嘉年華的做傳統「steelpan」(編注:從大油桶切割出來的部分,能調出不同的音調)的演出,有一天,有一個玩印度樂器的瑞士敲擊樂手拿了一個 steelpan 給他們重新調音。這個樂手四出旅遊表演,他的 steelpan 聲音很好,但其實不方便拿着體積這麼大的樂器到處去,樂手就從他的袋子拿出另一個樂器出來。那個樂器叫做「ghatam」,是一種印度的花樽。

三名喜愛 handpan 的樂手:黃津珏、Edmund Leung、香港手碟同盟代表。
三名喜愛 handpan 的樂手:黃津珏、Edmund Leung、香港手碟同盟代表。

:ghatam 不同的,它是南印度的樂器。像是一個水壺一樣,打了個洞。

:其實都很重要,為什麼要強調有 ghatam 呢?現在的 handpan 其實有很多稱呼,其中一個就叫「Pantam」,就是 ghatam 加上 steelpan 翻譯出來的,所以需要強調那位樂手是用 ghatam。樂手把 ghatam 拿出來,問 Felix 有沒有辦法可把 steelpan 做成像 ghatam 的大小,讓他可以帶着周圍去玩,而又可以擁有 steelpan 的音呢?

接着 Felix 和 Sabrina 埋頭研究,我猜大概用了一年時間左右,做了一個像球一樣大的第一個 Mother Hang 出來。但體積還是太大,根本沒辦法放到大腿上玩。他就再研發,縮小尺寸,變成第一個「Hang」。它正式公布亮相應該是在2001年,在法蘭克福的樂器展公開的。誰知道一出現,就有不少人很喜歡。

:我印象中第一次推出「Hang」,是在 steelpan 的會議上。但 steelpan 的人好像不太理會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因為他們把 steelpan 反轉過來玩……

:這個可能是在樂器展之前的。

:steelpan 社群沒有人理會他,他才再去樂器展那邊。

:Hang 在樂器展登場後,大家就覺得很神奇。早期的時候,某些國家靠本國一個 distributer 自己攜帶回去。

:但這情況也不知維持了多久,後來 Felix 發現太多人想要這件樂器,認為其實不需要中間人,蠻反資本主義的,他就不再用這些 distributer。想擁有這件樂器的人,只能寫信給他查詢,講述想要擁有的理由,看能否打動到他。

handpan 的音色予人中性的感覺,好比結他有時也可以表達一種西班牙的氛圍,而 handpan 的中性是一個 frequency,很容易挑動思想但不會限制範圍。

:香港早期其實也有兩隻 Hang 的,所有者是中樂團的博士。那兩隻 Hang 是第二代的,可能你曾見過影片。聽說平時放在一旁不會玩,必要場合才會打。而且他基本上不會讓別人碰或拿出來玩。

:你覺得 Hang 本身這樣的發展,製作要先寄信和等候,其實會否影響到之後其他人和 maker 的買賣和文化推廣?

:絕對會。首先,如果他沒有令樂器這樣難以購入,就不會出現其他 maker。說到供求,如果他的生產力和銷售方式比較容易能滿足到想要擁有的人,便不會有人開始去嘗試模仿。始終一件藝術品,不會說想要模仿就能做複製出一樣的東西和聲音。它的銷售方法,後期或是現在,其實都在沿用 PANArt 的方法,直接跟製造者聯絡的銷售模式,並不存在中間人的角色。

:這要問 Edmund,如果我們回到幾年前,沒有中間人的模式,我們怎樣接觸到這件樂器?你怎樣知道這件樂器?我是被你荼毒的,當初看 YouTube 其實沒有特別感覺,但看到實物才覺得,嘩,很厲害!有些東西沒法拍下來。其實 handpan 是門檻很高、很貴的樂器。沒接觸過便要用不少錢來購買,還要等候一年的製作,付錢後沒什麼動靜......

:買的時候沒有安全感,付錢方式又不是 Paypal、又不是大型的銀行系統,怎麼去溝通……

:但為什麼你最初會有膽量去試?

:我當時有做跳舞音樂,像 Y-Space 那種,handpan 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另外,它是一個可以很中性的樂器。就像我拿起結他,它會挑起我對搖滾的一些感應,讓我變得很有態度。handpan 的音色予人中性的感覺,好比結他有時可以表達一種西班牙的氛圍, handpan 的中性是一種 frequency,很容易挑動思想又不會限制範圍。

譬如你聽色士風,如果已經視色士風等同於爵士樂或是色情影片的配樂,那我們便會聯想起色情影片的畫面。handpan 則沒有這成分,但它也有自己的個性,我猜因此很多 New Age 人喜歡,如冥想也是一種中性的「思考」方式。這「思考」方式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和 handpan 有點接近。

可樂與啤酒

:handpan 的中性和近十年來的治療系樂器有類似,你們都是因為 YouTube 才知道 handpan 的吧?有趣的是,它不是因為主流媒體而被認識,都是依賴如 YouTube、Facebook 等社交媒體分享,我們才認識到這個樂器。它沒有從前 Fender、Gibson 推廣結他的程度。handpan 的文化與社交媒體的關係到是怎樣的呢?除了 YouTube,還有幾個網路論壇會討論 pan 的?

全世界的人都在喝可樂,但它都是一個總公司在做可樂。而 pan 就像是啤酒,啤酒是一個開放式系統,你可以用自己本土的的方法釀製,像青島、像 Asahi,當然可以買其他的品牌、口味。

:早期只有一個,但後來出現的都不是論壇,是類似 blog 那種單向、沒有太多互動的網站。HandPans Magazine、Handpan Bay 等,都只是丟一些 eBay 買賣的信息出來,我們很多都是不認識的。很多人認識早期的「handpan.org」論壇。我後來發現有的論壇設於俄羅斯、烏克蘭那邊,不用英文。我曾經無意訪問過,裏面很多交流,但看不太懂。其實俄羅斯有一批很厲害的maker,出品很多好神奇的樂器,只是外面見到卻買不到。我試過去信查詢,但對方永遠不會回覆。

還有好像 SPb、OMana 那些都很厲害,但為什麼外面的人都不容易跟他們溝通呢?其實某程度上可能是受環境所影響,語言和進出口都是問題。之前我在買 pan 之前,也曾嘗試買一些替代品,如 tongue drum 之類,但每次都發生同一個情況:我匯款過去卻被退回,每次都說沒有明確說明匯款原因。俄羅斯是另一個世界,但有許多很特別、很強的 pan 在那邊。

:你提出 Gibson 和 Fender 這些品牌,其實我覺得他們就好像可樂那樣,全世界的人都在喝可樂,只有一間總公司在做。而 pan 就像是啤酒,是一個開放式系統,你可以用自己本土的的方法釀製,像青島、像 Asahi,當然可以買其他的品牌、口味。

:而且你不會因為這個品牌而不喜歡,因為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的口味。

兩岸三地的 pan

:香港現有的 Pan 超過50隻,樂手超過34位。有點恐怖,這麼小的城市,我們又不經常在街上看見,但相比日本、台灣和國內,其實好厲害。

:台灣大概有多少?

:不會超過15隻,10隻左右吧。

有時某些表演者的溝通能力不足,又難對外購買,會有中間人出現。能夠買到的 pan 也未必有好的品質,有人會找一些二、三線產品,並非以原價出售,而是抬高價格再售出。這與 handpan community 的傳統文化有衝突。

大陸的情況更有趣,有的網站需要翻牆,如果不會翻牆、不太會對外溝通,也變相產生一些中間人的角色,把一些不是那麼高質量的 pan,用天價在網路上售賣。

如果炒賣,比如在 eBay 高價買來,製作人可能不會幫你調音。

據我了解過去兩個月的數據,國內現時有約50隻 pan 和50個樂手,但可能只有五個樂手是比較活躍的,其餘45個是買了但放在一旁不玩的。

:以我所知,其實 handpan community 是很反對炒賣的行為。

:是反對的。對他們來說 pan 不是拿來玩的。剛才也說,他們可能本身沒有這個信息,連怎麼購買都不知道。

:如果炒賣,比如在 eBay 高價買來,製作人可能不會幫你調音。

仿若「武士道」

:我最初因接觸 PANArt 而產生興趣,然後得知要坐飛機過去,價錢又貴。跟直覺,就去 eBay 找。

慢慢發現價錢不對勁,投標的價錢比買一隻全新的還要貴。一邊逛一邊研究,發現了「handpan.org」,然後在裏面再瀏覽,聽聽maker的聲是怎樣,盡量在 YouTube 聽些聲音樣本,用聲音質量來衡量價錢。發現 Zen 不錯,便用 email 溝通,過程好像沒有任何保障,也不知道付錢給誰......但都試試看吧。

現在這類樂器的製造,就好像回到以前武士道那個年代,一個武士、一個師傅,比起買完就完成整件事情更多了點什麼。

我大概知道要等一年。像面試一樣寫了一大堆,介紹正在做的音樂、工作內容、音樂對我而言是什麼⋯⋯寫了一篇長文給他,也許是這樣,我的等候時間比較短,對方說六個月就會寄過來。但六個月後,他沒有給我理由,把本來要給我的 pan 賣給另一個喜歡的人,讓我重新等候。我覺得整個運作模式,這類樂器的製造,好像回到以前武士道年代,一個武士、一個師傅,比起現代的買賣方式多了點什麼。

:反過來說,難購買也是它的吸引之處。

:現在全世界大概有多少個 maker?

:官方公告說今年已增長到100個。但不見得全都有品質保障。所謂 maker 有一百個,但我相信聲音還可以的只在50個以內。頂級的,估計可能只有十到二十個。而且,maker 有性格不等於每件出品都有性格。Maker 做的東西,每一年都不一樣。

:你玩得多、又會去表演。但對我來講,pan 不是很適合在室外玩。之前我們去「自由文化音樂節」,當有風吹過,什麼和聲都聽不到,但我們又不知為什麼很常看到有樂手拿出來,在瀑布旁邊拍照。其實你為什麼這麼想在戶外玩呢?

:這戶外與彼戶外不同。自由文化節始終在政府總部旁邊,有機會你去飛鵝山之類的地方,聲音可以很大。YouTube上的影片,背景可能是安靜的,你會覺得聲音不錯。但香港背景噪音很大,如你在大嶼山某處,背着城市,聲響便不會被困住。我想在一個靜的空間,北美洲或是歐洲一些小市鎮的郊外,可能感覺會不錯。當然在室內、有共振的地方就最好了,例如你身後的樓梯間,最棒!

:有太陽也會沒這麼好,因為 pan 對溫度很敏感。

:熱會差一點。天氣愈冷會愈爽。

:熱也會使 pan 走音。

:因為熱脹冷縮,pan 是不能曬太陽的。

:但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麼有那麼多樂手拿出去busking.......

跟他們買賣的方法一樣,要人傳人。因為他們覺得有一個頻率,在恰好的距離,會感覺到有一種頻率,你喜歡便傳給你。

:你有沒有聽過關於 PANArt 的野史? PANArt 早期的時候,什麼都不喜歡、什麼都反對,包括YouTuber,他們覺得 pan 不應該拍片,不應該在 YouTube 流傳,跟他們買賣的方法一樣,要人傳人。因為他們覺得有一個頻率,在恰好的距離,會感覺到有一種頻率,你喜歡便傳給你。所以他們很反對 YouTuber,早期一些 Hang 的擁護者吵鬧得很厲害,他們有一些要遵守的信仰:pan 不應該躲在室內玩,應該拿出去,將那情境氛圍散播出去,所以早期出現很多 busker 到處走。以前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歐洲人傳人的,不是通過 YouTube。PANArt 的紀錄片也有講,有些人在巴塞隆納附近看到有人玩 pan,覺得很好便問這是什麼樂器,接着就在當地店舖購入,這是最原始的傳播方式。我覺得也許和你的問題有關聯。

:在歐洲你可以在戶外擺放 pan,來自日本的 Byon Kay,他本來想在香港做 busking ,發覺香港的背景噪音太大,所以結局就......他在歐洲或美洲都是用 amp 的,而在香港, amp 的音色整個扭曲了,觀眾根本聽不到。我們想到唯一的方法,就是帶他去長洲。

背景噪音是這城市很嚴重的問題,樂器再好聲都沒用。你以為家裏沒有雜音,其實隨便量度都有60幾db。夜晚一個人玩 pan,出來的聲音是好很多的。

三人於討論間合奏。
三人於討論間合奏。

這要看每個人的個人性。pan 這東西是中性的,它會加速一個人的基本發展。

:隨便聊聊,我懷疑 pan 和 New age 有關係的原因,也許很簡單,因為 pan 長得像飛碟,很少人討論。也許很多人覺得它像外星生物那樣,便被吸引了。

:發聲方法也有關。我也覺得因為 New age 的朋友很喜歡一些 Singing Bowl (編注:磐)、金屬類樂器,是很多東西連帶在一起,組成一個整體,一見到就吸引到人。

:這樣是好還是不好?演奏者可以完全沒受過音樂訓練,也可以很瘋狂地如 David Kuckhermann 練到某個境界。pan 的門檻相對地低,完全不用練習,只有一個音調,不會走音,你亂拍都可以的。

:「針冇兩頭利」(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pan 的入門可能低,這又視乎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的人非常自我,喜歡炫耀,就算他不是用 pan 也會用另一樣東西去發洩。如果是另一類人去用 pan 演奏,覺得很動聽,會想花心機研究下去,這要看每個人的個人性。pan 這東西是中性的,它會加速一個人的基本發展。

:其實可以亂敲亂打的樂器多不多?好像很少的。

:其實 pan 敲出來的聲音是好聽的,很多樂器都可以做到,但 pan 令整件事很不一樣。例如鼓,我不會去打「一件頭」,它怎麼打都不會走音、也是那個聲音。

:但鼓是很嚴格的,一開始會覺得難聽,要到你會打了,才會覺得它有好的聲音。

:但音調的元素很少。即如你去敲鐘,噹噹噹,它不會走音,但論本身一個音階、音調的......我想不出有其他樂器。

:如果說一件可以發聲的東西就已經能稱作樂器,像磬已經是,或者「Gong」也是。Gong是用和聲經過設計去做的。又譬如有一種叫「Symphoic」,每一隻都有 harmonic content,它令每一隻 Gong 的用法或聲音都會有所不同。pan 的演奏很容易入門,學兩個手勢,發出這種聲音(演示),就學到八成了。學精就很難。

整個 handpan 的文化是很反資本主義的,要回到最原本以物易物的人類世界。

pan 之生活哲學

:交換是 handpan 很獨特的文化,很少會這樣整件樂器跟別人交換。

:也不會特別說那件物品原本的價錢,很直接地便交換了。整個 handpan 的文化是很反資本主義的,要回到最原本以物易物的人類世界。

:你們怎樣看之後的發展?會是愈來愈普及?還是熱潮退後,滿街都是但沒有人要?

:我覺得會愈來愈多人擁有。音樂有兩個元素,當你選擇玩一種樂器,有一部分是為個人,自己會在家裏玩,另一部分才會是分享,有表演的成份。這種樂器就算是自己玩,視為一個興趣,都可以維持很久。哪怕是擁有了二、三年,即使沒有需要出去表現,都會因為有那種滿足感而享受。

:某程度上我是 Edmund 說的第二種人,自己享受,不是表演者。反過來我也覺得會愈來愈普及,pan 與結他、鋼琴不同,不需修讀很長的課程,考多少個等級才能玩。有些人用 pan 來做沉思冥想,或者如我在家裏自娛自樂。

其實沒門檻,只需能弄響就可以了。我覺得 pan 會變成每個人都想要、都可以接觸的個人樂器。不需要認識得很深入,某程度上也不需要認識音階,只要門檻和價錢相對地下調......

:handpan 就好像是一個海綿,不斷地吸收,當你買了 pan 回去,你和它之間便會建立一種關係。這種關係是很獨有的。

:你說起建立關係,其實不一定能建立得到。特別是這年試多了不同的 pan,跟不同的人聊天後發現,原來不同人對同一個音階或音調,會有完全極端的感受。即使我很喜歡這個音階、好喜歡這個音調,但另一個人會覺得很討厭,甚至會抗拒。

對我來說,這好像是你在認識自己,或者是你自對於某些聲音、某些頻率會有特別的喜好或感到舒服。不像是聽搖滾樂,不喜歡這首可以聽另一首歌。

維護社群本色才動聽

:我覺得大家都在保護這個社群。

:是的,彷彿有一種本能去保護這個系統。

:認同這種運行方法和遵守規矩的樂手,雖然也有其他的玩法。但他們會相信,這種文化和價值觀其實是 handpan 的附屬品。

:這才是 handpan 最神秘的地方,會讓人產生一個好獨特的價值觀。而且似乎不會改變。

如果 handpan 不是要這樣才買得到、不是這樣的運作,我又怎可以通過與其他樂手互換來尋找適合我的聲音呢?少了這種連結就沒那麼吸引人了。

:變了就不吸引了。如果 handpan 不是要這樣才買得到、不是這樣的運作,我又怎可以通過與其他樂手互換來尋找適合我的聲音呢?少了這種連結就沒那麼吸引人了,就像買鋼琴、結他或其他樂器,因為那只是買了套東西回來。

其實主要是早期有一班 handpan community 的人,當時買這種樂器的人不多,有一個論壇,每年會辦音樂節。他們嘗試去建立一些規矩去令整個生態環境比較健康。從那時候開始就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出現,大家也不會去反對。

而社群裏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樂手,當中有一部分人是 maker,他們也認同這套文化,反對炒賣樂器,希望有健康的渠道將 handpan 送到真正有需要的用家手上,他們會相應做一些配合,維護規則。如剛才提到,maker 不會幫經過炒賣來抬價的 handpan 去調音,令到買家和賣家都會輸。這漸漸就變成一種遊戲制度,無論是樂手和 maker 都知道,在這個文化裏便要遵從這種玩法。

有人反叛到要回到最基本的「紅褲子」學師,我不是要去讀或考一個文憑學位,而是要跟着師傅、用誠意去學習技術,然後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那些 maker 會不會教其他人去製造 handpan?

:有部分 maker 會教,當然要看學的人是否有誠意。買都已經那麼不容易了,你要他願意教就更加困難,但仍然是有的。handpan 發展到現在,PANArt 是第一代,第二是從第一批發展出來的 maker,第三代就是上一年學成那一批,到今年開始有第四代的 maker 出現。第四代不是只憑自己摸索出來的 maker,大部分都是經歷過一、二、三代的時間,有些是從論壇學習前代的經歷,有更多的是跟第二代 maker 拜師學藝而來,然後開始做自己的 handpan。所以很有趣,第四代新出現的 maker 所製作的 pan 會讓樂手很驚艷。他們不再像第二代的 maker 需要自己慢慢摸索、實驗,而是跟着師傅學習手藝,得到很多的經驗分享和流傳。

他們會找最頂尖的 maker 去拜師學習。這個也是 handpan 整個生態最有趣的地方,有人反叛到要回到最基本的「紅褲子」學師,我不是要去讀或考一個文憑學位,而是要跟着師傅、用誠意去學習技術,然後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為什麼會有一百個 maker呢?就是因為 maker 這部分是很有機地發展中。

:我喜歡 Edmund 上次說大家都是研究者,無論是樂手也好、maker 也好,因為 handpan 太新,大家都在研究一個未知、又有趣的現象。

:是,硬件的研究也可以算進去,我學過 product design,物理上為什麼可以做出這種效果呢?其實我也是從整個環節去了解 handpan,也都是研究的一部分。

: Maker 怎樣研究製作物料、怎樣調整 pan,都是不斷發展中。

:不只是硬件,pan 的聲音也一直在發展,layout、玩法也一路在創新,各個面向都在進步。很多 maker 不只是看向價格,大部分都在追求質量,對 pan 的 art form 是有所要求。如果你以他們一個月只製造四、五隻 pan,以他們的支出來互換,不會賺取到很高的利潤,也說明他們追求的不是利潤,Manny 做幾隻就會去遊玩……但這個社群就是這樣,他們不是在追逐資本主義、錢錢錢,而是真的在做 art form,我每個月做到一定額數就可以了。Asachan 說每年限定自己不會製作多於45隻 pan,要留有時間給自己。

:其實會有一種保護,你想想看 Terra 就是另一種,大家會排擠他。

:如果你認識 handpan community 的文化,你會猜到哪一些品牌品質不行……例如 Terra、Tzevoat 這種人會去參加展覽會、會買 PANAart license,然後用 endorser promote,用傳統商業模式去對待 handpan,為錢而做,這種就大概知道會被討厭。

:沒有擁有 pan 的人最初因為看到表演而開始接觸這種樂器,我就會介紹他去香港手碟同盟,協會只會介紹樂器而不會協助他們購買。這個過程本身,會令接觸 handpan 的人感染到這一種哲學,不用言明的。

:我們希望尊重這個社群的傳統做法,不會用 handpan 來牟利。你想買,我們就跟你分享、盡量提供資訊,讓你自己去買。但也如剛才所說,maker 與 pan 的品質之間的關係,若只想賺錢而很急速地製造很多隻 pan,品質不會好。Maker 就是因為有所要求,不會著眼金錢,不知到要調整多少次才讓音色準確、悅耳,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製作出好的 pan。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