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岸人民幣兑美元跌穿6.8(指1美元兑換6.8元人民幣,下同)不過數日,11月24日就再度跌破6.9關口,創下2008年6月來新低;離岸人民幣更一度跌至6.965。人民幣匯率跌「破7」似乎近在咫尺。不過,一向頻繁干預匯市的中國央行並未出手,而人民日報海外版賬號「俠客島」也開始暗示,人民幣「破7」沒有太大懸念,但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人民幣貶值因美元強勢,特朗普上台是主要誘因
人民幣長期貶值的趨勢仍在持續,但近期快速貶值,卻與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和即將到來的美聯儲會議有關。
無論經濟數據、市場預期還是美聯儲官員近期的表態,似乎都已表明,美聯儲將在12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選擇加息;而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曾多次表示對美聯儲超低利率的不滿,隨着美國經濟形勢的好轉,特朗普極有可能在上任後進一步收縮貨幣政策,這些信號均令美元和美國股市近期的表現強勢。
事實上,感受到美元壓力的不止是人民幣。就在11月24日,印度盧比兑美元跌至68.86,達到史上最低值;馬來西亞令吉兑美元則跌破4.4675,達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墨西哥比索則突破20.73,再破特朗普當選時創下的史上最低記錄。
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儘管人民幣兑美元近期大跌,但事實上如果以一籃子貨幣價格作為參照,人民幣匯率卻有所上漲。
入籃 SDR 後,央行減少貨幣干預
相較於在岸人民幣匯率,離岸人民幣匯率更能反映市場供需。在人民幣長期貶值的大趨勢下,後者通常較前者更低。通常情況下,如果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差過大,中國央行會透過國有銀行在香港市場大規模買入人民幣以調控匯價,今年上半年這類干預甚至令香港市場出現「錢荒」,隔夜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更一度飆升到66.8%。
不過,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 SDR(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後,中國政府對人民幣貶值採取了少見的容忍態度。近期的交易價格似乎也反映出,央行並未採取強硬措施干預匯價。這也令本輪人民幣貶值較以往更為激烈迅猛。
特別提款權
一位上海貨幣交易主管認為,人民幣跌破6.86後,央行一度採取干預措施,但並不強勁,似乎並不是為了扭轉貶值勢頭,而是為了防範市場的進一步恐慌。
中國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判斷,央行似乎樂於順應人民幣貶值的趨勢,並已禁止重手干預市場的做法。事實上,多名經濟學家就曾指出,干預匯率的代價太過高昂,並且可能鼓勵資本外流。
不過,中國央行下一步面對的挑戰可能是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競選時他曾公開表態要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不少經濟學家已經呼籲央行,在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前採取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幫助人民幣適應真實的市場水平。
聲音
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持匯率長期大幅度貶值,從長期來看,我們對匯率貶值衝擊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和過度的。
人民幣已經過了下面幾個階段:「人民幣不具備貶值基礎」6.2,「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6.7,「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基礎」,「央行不會放任人民幣匯率出現急劇大幅貶值」6.9,接着就是「中國或成人民幣貶值的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