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9月7日公布數據顯示,8月中國外匯儲備餘額減少了939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4個月下降,也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單月降幅。該數據公布後,離岸人民幣匯率急跌逾130點,與在岸價差達1,100點,刷新近4年最大價差,充分反映離岸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受測算方式影響,中國外匯儲備的實際拋售規模可能要更大。高盛經濟學家鄧敏強在報告中指出,由於非美元資產幣值重估的因素,央行8月實際賣出的外匯規模可能被低估了200億美元左右,即外匯儲備降幅可能達1139億美元。西班牙對外銀行駐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夏樂預計,9至12月中國外匯儲備的總降幅可能為2500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餘額將由目前的3.56萬億美元,降至3.3萬億美元。
中國在過去四五個季度的資本外流是空前的,未來一年可能會更多,因為市場需要時間估計中國貨幣的貶值程度。
8月11日中國央行意外下調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隨後外匯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不斷升溫。9月初高盛在客戶報告中估計,自8月11日人民幣大幅貶值以來,流出中國的資本達1,500億至2,000億美元。外界認為,為防止人民幣過度貶值,中國央行不得不買入人民幣、拋售外匯以干預匯率。此前,央行還將金融機構向央行繳納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中資銀行為5%,外資銀行為10%)統一提高到20%。
雖然中國央行正通過多種渠道干預人民幣的過度貶值,但在香港等不受中國央行歸管的境外市場,人民幣卻正遭拋售。9月8日在岸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3676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4536人民幣。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調整前一個月,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價差在76點左右;匯改後至今,價差平均在772點左右,并一度達 1376點。巨大的價差優勢,令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更傾向在離岸市場結匯,在在岸市場購匯。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央行要在銀行間市場穩定匯率,必然會消耗外匯儲備。美銀美林分析師 Claudio Piron 也認為,「此次人民幣中間價改革會導致資本進一步外流,企業也將通過積累更多外匯來對衝外幣債務的本息敞口,其結果都將是不斷消耗外匯儲備。」澳新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 Khoon Goh 在9月8日的報告中估計,中國央行在8月份動用了1100億美元來干預人民幣即期匯率。
不過,中國央行的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匯率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只會在特殊情況下,通過干預來熨平過度偏離基本面的短期波動。